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波浪对运载器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载器是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载器在水中运行弹道和出水姿态直接关系到导弹发射的成败,因此水弹道设计和仿真是导弹水下发射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某运载器在水中运动弹道进行了数学仿真计算,并利用波浪理论对运载器近水面航行时的弹道进行修正,讨论了波浪力(矩)对运载器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固定能量发射动力系统水下发射潜地弹道导弹的出水姿态随发射深度变化规律。运用ANSYS/LY-DY-NA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潜射导弹出水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潜射导弹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实现变深度发射。  相似文献   

3.
针对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时的水中弹道进行了数学仿真研究,计算和讨论了艇速对导弹水中运行弹道的影响和波浪力对导弹出水参数的影响,并在水弹道研究的基础上对导弹与运载器水面分离弹道也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研究过程中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了水洞模型实验和水弹道模型实验.数学仿真结果与模型水弹道实验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相符.  相似文献   

4.
水下导弹发射受很多因素影响,发射深度,运载器运动速度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应用ANSYS/LS-DYNA对某型导弹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水下弹道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重点分析计算了水下运载器运动速度对该导弹出水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舰船科学技术》2013,(7):109-114
潜艇在水下发射导弹瞬间受到巨大的发射反冲力和复杂的水动力作用,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而连续发射又要求潜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到发射导弹允许的深度和姿态,这对潜艇的操纵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分析导弹潜艇发射阶段受到的静力、艇体水动力和复杂激变力的基础上,结合潜艇空间运动方程,建立用于仿真的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潜艇水下发射导弹仿真试验平台,分别对潜艇水下导弹单独发射和导弹齐射时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阶段特别是导弹齐射时可能采用的操纵方式作了定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海面波浪是影响水下航行体出水姿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多局限于规则波浪,但是真实的海浪环境一般很少是规则波,而是以非规则波浪为主的。为更好地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以ITTC海浪谱为目标谱,运用CFD数值方法构建长峰非规则波数值波浪水池,并采用谱分析方法对波浪数值水池精度进行了计算,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水下航行体在非规则波浪条件下的出水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长峰非规则波对航行体出水姿态的影响,为水下航行体出水姿态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潜对空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出发 ,简述了潜对空导弹在有关国家的发展及装备情况 ,分析了水下发射的技术关键 ,探讨了潜对空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即概述了潜在导弹由水面发射到水下发射,由热发射到冷发射,由定深度发射到变深度发射第一系列发展过程,由此涉及水下发射系统的一系关键技术的突破,最后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适配器方案发射的潜空导弹,建立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横向动力学模型和出筒过程载荷计算方法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潜空导弹垂直发射出筒过程中,航速、适配器刚度等发射条件对适配器的受载情况及压缩量的影响,对潜空导弹及其它战术导弹水下垂直发射以及适配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波浪在导弹出水过程中影响效果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nsys/Ls-dyna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波浪对导弹出水姿态的影响,获取了导弹在不同波浪等级条件下出水姿态变化规律。利用数值分析计算方法,得出了极限波浪等级条件下导弹出水姿态参数。  相似文献   

11.
横向流对潜艇垂直发射导弹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导弹运动方程及求解运动方程,研究了艇速、适配器刚度和导弹垂向运动速度等发射条件对潜载垂直发射导弹在横向流作用下的受力和出筒运动参数的影响,提出了减小横向流对导弹影响的途径,对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设计与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外潜射巡航导弹的发射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潜载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重要性,详细研究了世界上主要的几种潜载巡航导弹水下发射技术,介绍了潜载巡航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的发燕尾服动态及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遵华  邢继峰  薛坚  候国林 《船舶工程》2007,29(5):44-47,43
以随机长峰波海浪作为模型,利用流体力学和波浪理论的原理对潜器在波浪中的运动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潜器的横摇、纵摇和起伏运动的数学模型,用S函数进行各种海况下波浪力的计算和微分方程的求解,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控件对潜器在海浪中的运动进行实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各种海况下潜器在海浪中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气泡运动与舰船设备冲击振动关系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水下爆炸和舰船动态响应的复杂性,对舰船水下爆炸动响应的认识的深刻程度主要来自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的分析.由于水下爆炸冲击波和二次压力波早已在水下爆炸试验测量中被发现,因此,在舰船和设备水下爆炸动响应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只将药包水下爆炸的冲击波作为主要外力,有时也考虑二次压力波的作用.也有人在研究中发现,气泡的运动有时对于舰船设备的运动是重要的.作者于1995年在浮动冲击平台水下爆炸试验中发现"水下爆炸气泡膨胀产生的滞后流是使安装频率为数十赫兹的舰船设备产生冲击振动的主要能源".近年来,发表的水下爆炸气泡运动的研究文献增多,但是,基本没有涉及气泡运动与舰船设备冲击振动的关系.在2003年的圆筒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研究中,作者从另一种角度,用更加简明有力的证据,验证了上述结论.显然,这一发现不仅对于建立正确的理论计算力学模型有重要作用,甚至对于舰船防护的研究乃至水中兵器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潜射导弹无动力运载器的滚控暨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水下发射无动力运载器需要滚动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当前研制的静力分离运载器中难于实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弹器分离方案-动力分离方案(即弹射分离方案),文中对动力分离运载器的结构和弹道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与静力分离方案作了较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导弹水下发射无动力运载器需要滚动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当前研制的静力分离运载器中难于实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弹器分离方案-动力分离方案(即弹射分离方案)。文中对动力分离运载器的结构和弹道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与静力分离方案作了较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齐铎  冯金富  余宗金  李永利 《船舶力学》2016,20(10):1281-1288
机载布放式AUV是利用载机运送至特定海域上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空投方式进入水下,完成预定工作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入水时会受到巨大的载荷冲击,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折断、元器件失灵,甚至引起弹道失控。为此,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机载布放式AUV的入水冲击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对不同入水速度、不同入水角度下AUV受力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入水条件下的速度响应曲线和压力响应曲线,可为机载布放式AUV的机体结构设计和投放条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下锚系动基座发射系统动力学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水下动基座发射导弹在海流作用下和发射过程中动力学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建立了水下锚系发射导弹动力学系统在海流作用下点火发射过程完整的数学模型。最后的算例表明开盖过程对导弹发射前的初始状态有影响,海流的作用将会引起发射平台发射前初始姿态和位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王元战  路宽 《船舶工程》2010,32(1):11-14
耙吸式挖泥船是航道与水下沟槽开挖、航道疏浚与水下挖泥等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施工设备,深水及复杂作业环境下耙吸式挖泥船的挖掘精度控制是挖泥船施工作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风、浪、流、船舶操作力、海床反力、波浪补偿器及其滞后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耙吸式挖泥船与耙头耦合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实船测试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不同水深和不同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耙头运动的影响,为挖泥船—耙头运动的预测及超深、超宽开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各水位期不同波高作用条件下,斜坡型潜堤所受波浪力的特性,基于某潜导堤工程设计与物理模型资料,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二维波浪数值水槽,用物理模型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不同淹没水深和波高下斜坡型潜导堤所受波浪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波浪力与相对波高、相对淹没水深之间的关系,结合其他形式潜堤波浪力的经验计算公式拟合得出该斜坡型潜导堤堤顶面最大波浪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波浪力大小受相对波高、相对淹没水深的影响较为显著,其影响机理与波浪场流体运动特征相关;相对于波高的变化,波浪力对淹没水深的变化更为敏感,且波浪力在不同的淹没水深区间和不同的作用位置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