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潜艇舱室SAF吸附CO2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考察了CO2浓度、气体温度、气体湿度、气体流量、SAF含水量及堆密度等因素对单位质量SAF于5~20 min内吸附CO2量的影响.气体温度21.5~34.5 ℃、气体相对湿度60%~100%、SAF含水量75%~125%范围内,相同的吸附时间,吸附量变化很小;CO2浓度0.30%~0.70%、气体流量4~10 m3...  相似文献   

2.
三乙烯四胺在较优的反应条件,在温度150℃,反应时间4 h,固液比1∶20,与聚丙烯腈纤维反应,获得了聚丙烯腈-三乙烯四胺固态胺纤维。应用酸碱滴定法测得纤维的胺基含量为6.5 mmol/g,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官能团。在压强100 kPa、温度25.0℃、相对湿度80%、CO2浓度1.0%、纤维含水量100%条件下,30 min内测得纤维对CO2的吸附量为88.0 g/kg;103℃~105℃高温水蒸气再生10 min,循环吸附再生10次,纤维的再生效率为96.5%。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种热真空再生型CO2吸附剂,测试了其吸附容量,考察了温度和真空度对再生效率的影响。该吸附剂在绝对压力800Pa的低真空及60℃温度环境条件下,可稳定的再生,其再生1080次后吸附容量的老化率为初始值34.8g(CO2)/kg的5%左右,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可望满足密闭空间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往很少考虑舰船空气净化装置的CO2在空气中被吸附的能力及其吸附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创新地将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引进舰船设备研究领域,运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建立了13X-APG分子筛的模型。采用分子模拟中比较常用的蒙特卡洛方法,对大量的分子构型进行重要性抽样,选择被接受的构型,产生平衡系统。借此验证分子筛和CO2的力场,并在此基础上模拟CO2在空气中被吸附的情况及其在20~40℃范围内吸附量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13X-APG分子筛主要吸附CO2,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CO2吸附量从20℃时的127.3 mg/g下降到了40℃时的108.5 mg/g。可见舰船空气净化装置可以使用分子筛来吸附CO2,但温度对其吸附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装置,分别以一乙醇胺(MEA)和甘氨酸钾(PG)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吸收液碳化度、气体流量、进气CO2含量、气液流动方式等因素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同时对2种不同结构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EA和PG均可作为低浓度CO2吸收的吸收剂,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MEA的吸收效果优于PG;吸收过程主要受气相阻力控制,气液采取逆流或并流的流动方式对吸收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活性氧化铝为吸附剂,用静态实验方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吸附除磷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r=AL2O3最佳投加量为0.5 mg/50 mL,最适宜的pH值是2.8~3.8,吸附平衡时间为2 h,最大吸附容量为9.4 mg/g,当磷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CO2固体吸附剂--丙烯酸系弱碱性阴离子树脂,给出了该树脂的单程活性测试和寿命测试的方法和测试结果,讨论了影响树脂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对树脂使用30天后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证明,该树脂表现出良好的CO2吸附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压方法制备出一种特殊的Pd-Al2O3颗粒,作为氢同位素的分离材料,它含有较高重量成分的金属钯。采用测容积的方法确定了氢同位素系统中Pd-Al2O3的压力.组成等温线和压力平高线。甚至在196K温度下颗粒都具有很高的氢吸附能力,反应速率由表面反应控制。通过增加Al2O3,Pd-H体系的氢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是不变的。并发现Pd-Al2O3颗粒在反复的吸附.脱附循环中具有很高的耐用能力。在高达1000次的吸附.脱附循环中,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并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SMV静态混合器是CO2水吸收的新型机械设备,利用NaOH溶液滴定法测量混合器出口水中CO2的浓度,提出分段推导法计算SMV静态混合器的平均液相体积传质分系数,并用回归的方法得出其与液相表观流速和入口含气率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为吸收装置,以一乙醇胺(MEA)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气体流量和进气CO2浓度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可以处理浓度为0.1%~0.5%的CO2,且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吸收过程受气相阻力控制,液相阻力对CO2的传质性能影响不大.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传质数学模型,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CO_2清除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清除是人居密闭环境大气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多以填料吸收塔为吸收装置清除,此法易产生液泛、沟流、雾沫夹带等现象,从而大大降低气液传质速率,因此开发新型CO2清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超重力技术、膜吸收法、分子筛型固态胺法、微藻法和离子液体法成为近年来CO2清除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介绍了这几种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对变温变压工艺条件下分子筛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的试验研究,并依据分子筛性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100人型分子筛二氧化碳清除装置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丙烯酸酯类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悬浮聚合制备大孔交联共聚物基质,胺解制备了一种新型固态胺二氧化碳吸收剂一聚丙烯酰多乙烯多胺型树脂,研究了单体种类、功能基结构和含量、胺解条件等对树脂吸收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模拟条件试验表明,该树脂吸收二氧化碳活性高,寿命长.  相似文献   

14.
潜艇舱室固态胺CO2清除技术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潜艇舱室固态胺CO2吸附及水蒸气再生的反应机理,指出了CO2水合反应和水合CO2分解反应分别为吸附与再生过程的慢反应.在实际工况下,固态胺吸附CO2的速率受传质控制,水蒸气再生过程很快,其速率不是主要关注的问题.基于双膜理论及双电层理论,分析讨论了固态胺吸附传质过程,推导出了CO2总的传质速率方程,给出了影响速率的2个可调因素--温度及固态胺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潜艇舱室固态胺CO_2吸附及水蒸汽再生的反应机理,指出了CO_2水合反应和水合CO_2分解反应分别为吸附与再生过程的慢反应。在实际工况下,固态胺吸附CO_2的速率受传质控制,水蒸汽再生过程很快,其速率不是主要关注的问题。基于双膜理论及双电层理论,分析讨论了固态胺吸附传质过程,推导出了CO_2总的传质速率方程,给出了影响速率的两个可调因素--温度及固态胺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16.
对江南长兴重工有限公司5100TEU集装箱船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修改引起箱位数变化的处理、首部过尖采用铸件、三向结构通断、高应力区典型节点考虑、船首1/4L货舱通风帽结构布置5个重要技术问题作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评估交通运输方式转换对区域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内河航道能力提升为重点,运用Logit模型计算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后对铁路和公路货运量的分担率。根据能耗和排放相关参数分别确定运输方式转换前后所需能耗和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对比分析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对区域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为例,采用所构建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的节能和CO_2减排量达32. 10%,表明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对区域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依据有关文献提供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值,分水蒸气再生和真空再生2种工况,近似计算了标准状态和实际状况下固态胺吸附与解吸CO2反应的平衡与程度,并讨论了温度、湿度和CO2分压等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