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破坏机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西南潮湿、高温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水损害的几种基本现象和特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破坏机理和造成水损害的因素,并阐述了从设计、施工、养护等诸多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简述了乳化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水损害类型,并提出将乳化沥青路面水损害按机理分为浸入型水损害、浸出型水损害2大类型;其中:(1)乳化沥青路面浸入型水损害与热拌沥青路面类似,其损害机理基本一致;(2)乳化沥青浸出型水损害为其特有损害类型,该类型的损害机理为沥青部分组分被溶有乳化剂的水浸出,而造成沥青组分比例改变,粘附性降低,从而形成路面病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研究现状,概述了我国路面水损害的相关破坏形式、机理及有关解决方案,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道路污染物角度出发,基于路面特点、路面损害现状等内容,对道路污染物进行了种类的划分,并初步探究了其损害路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浸水劈裂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优缺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温潮湿地区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产生机理,优化设计了浸水劈裂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实际路面的水损害,比较适宜作为高温潮湿地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丁芝宁 《交通科技》2012,(Z1):95-96
分别对目前路基、沥青路面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表现形式与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多雨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防治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慧光  孙杨勇 《公路》2004,(11):165-167
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防治技术、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类型对水损害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排水设计,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损害是道路工程领域持续关注的问题。为了提升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缓解沥青路面水损害,该文综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分析水损害机理的基础上,对提升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措施进行了总结与评价。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原材料,添加抗剥落剂,优化路面结构、控制施工质量等措施均可以提高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但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加以选择,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病害存在形式和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机理和影响因素,说明:降雨是水损害的直接原因,沥青混合料材料本身特性是内在因素,而车辆荷载作用是病害形成的直接诱因。为了进一步降低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和行车安全性能,可以从优化路面排水设计和改善沥青混合料材料选择两个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调查分析与处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甫  应荣华  秦仁杰 《公路》2006,(12):200-204
结合昌樟(南昌—樟树)高速公路水损害的特点和江西省气候水文特征,分析昌樟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水损害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排水性能,从中央分隔带、路面结构内部、集水井、路堑边沟加深以及特殊路段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经过对施工后昌樟高速公路排水效果和路面水损害的调查,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几乎不影响交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试验模型,针对形成蓄水时,雨水在彩色透水沥青面层滞留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其在不同雨水滞留时间和不同水的作用方式的情况下,路面性能的变化情况及性能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透水性沥青路面形成蓄水后,雨水滞留时间大幅增加,且雨水滞留时间增加会影响路面的抗水损害能力、水稳定性和抗飞散能力,雨水滞留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
冻融试验可用于模拟潮湿条件下路面受到水损害时其疲劳寿命的变化.针对AC - 25沥青混凝土设计3种级配,进行冻融劈裂疲劳试验,建立无水和有水条件下的疲劳方程,分析不同因素对冻融后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揭示冻融后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衰减机理.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损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水和排水相结合、加强路面接缝养护和完善路面内部排水系统两项措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雨季水损害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发现路面损坏主要系裂缝漏水诱发结构层产生冲刷、唧泥、冒浆、掏空等病害,导致面层松散破坏.指出现有路面结构设计存在水损害的薄弱环节,提出设置砂粒结构层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防止早期水损害的功能,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水损害处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损害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严重的早期损坏原因之一。文章主要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为实体依托工程,对其进行了水损害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拟提出解决水损害的处治措施和实施方案,以期消除或降低水损害对路面结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省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损害。从路面的结构形式、水的来源等方面分析了水损害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水损害治理试验段的工作情况介绍了堵排相结合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省清(远)连(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形成原因,在设计中通过路面结构形式的优化、完善路面表面排水、加强路面结构层内部防排水等措施,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孔隙水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问题,运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等级轴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将造成路面层间的严重冲蚀.导致沥青与集料过早剥离而诱发水损害.而超载将加速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合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G4)湖南省耒阳至宜章段大修工程中出现的渗水现象,阐述了路面水损害产生机理及对路面造成的危害,分析宜章段渗水现象产生原因、制定处治方案并评价处治效果。研究表明,新旧路段压实度差异造成横向排水不畅是造成冒水现象的主要原因,采用沿合成坡度开槽、设渗沟加强横向排水的处治措施可有效避免冒水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0.
湛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水损害、超重车辆及原有路面结构强度不足造成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了集中在主车道的车辙、沉陷、纵向裂缝等病害。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面层以下路面结构层的压浆补强,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承载能力以及抵御水损害的能力,达到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