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到访国家     
《航海》2005,(4)
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8年,到访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30多个国家,以德睦邻,传播友谊,是一位中华民族的和平使者。  相似文献   

2.
云飞 《珠江水运》2006,(Z1):152-153
郑和下西洋给我们今天留下很多启示,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当代需要继续发扬郑和精神,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担当起应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论郑和航海精神与我国和谐海洋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我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海洋观理论的探讨研究,几近空白。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留下了历史的追思与遗憾,文章论述了郑和航海精神与历史遗产;认为今天的很多经济社会问题是郑和那个时代所没有的。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和谐海洋观观点。指出经略海洋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联系起来;谋划海洋获取优质能源等资源,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促进国际和平,走交流合作之路;应是今天中国和谐海洋观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征文获奖名单特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宝船复原考析》海军工程大学兼职教授郑明一等奖《重铸辉煌唱大洋》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钧雷《让海洋强国再现东方》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秘书长张宝印二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实施海洋开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贾宇付玉《纪念郑和学习郑和走强海之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恒《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妈祖文化》福建省船东协会秘书长郑锵《历史的远航》(组诗)江苏省新沂市市委南吕《郑和航海推动世界前行的和平之旅》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苏炎明三等奖《我国的海洋观和郑和下西洋》国家…  相似文献   

5.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6.
庄东晓 《珠江水运》2006,(Z1):22-24
本文指出了一些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片面观点,阐述了“郑和下西洋”是具有宽广的胸襟和雄心的强大国家表现,反映出中华民族和平面向世界的目的、决心和大手笔,反映了一个位于世界颠峰的强国应当具有的思维和意识。它的精神内涵包括了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对郑和精神和中国航运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关系阐述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以历史观点阐述了郑和下西洋对有关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及当时中国造船与航海的杰出成就,还对中国较之西方海洋国家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远洋的历史事实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对中国明清封建王朝放弃海洋的后果进行了反思。重温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开海传统,以期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日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8年的历程.中国航海日活动一路经历北京、上海、青岛、太仓、大连、泉州、舟山、南京,八年的历程,"郑和精神"所凝聚的开放进取、经略海洋、和平友好、平等交流和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通过"中国航海日"活动开始深入民众心里,推动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从1405年起的28年间,郑和率领无可匹敌的庞大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28年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郑和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0.
《游艇业》2008,(4):23-23
2008年7月11日,第四届航海日庆祝活动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出发港办州太仓市隆重举行,活动主题是“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60年”。旨在更好地传承郑和精神,弘扬奥运精神,倡导航运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理念,促进航海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多位国家领导人、多国驻华便节和港、台及有关国家郑和研究会代表或发来贺信或亲自出席了该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日,至今已十年整。十年来,中国航海日活动一路经历北京、上海、青岛、太仓、大连、泉州、舟山、南京,南通,日照,宁波等地,将"郑和精神"所凝聚的开放进取、经略海洋、和平友好、平等交流和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发扬光大。2005年,北京, 主题:"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2005年7月11日,首届中国航海日活动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活动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来自全国航海界、海洋界、造船界和海军等代表出席庆祝大会。当天上午,中国籍民用船舶和由中国航运公司经营管理的非中国籍船舶鸣笛1分钟。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正年。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又是和平使者。他通过航海实践,完成了明王朝“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的和平外交使命,是一次极具世界影响的航海壮举。这次全国性的隆重纪念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 航海与和平外交茅元仪在郑和航海图前写了420字的序言,其中有言:“不穷兵,不疲民,而礼乐文明,赫昭异域,使光天之下,无不沾德化焉”。这段说的是我们的祖先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又有言:“唐  相似文献   

13.
韦振华 《珠江水运》2006,(Z1):143-145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航海活动,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促进国人对海洋意识的觉醒,重视发展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 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华民族海洋历史的兴衰,的确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5.
张俊杰 《中国船检》2002,(10):66-69
1995年,江泽民主席就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2002年9月24日上午9时,在北京远洋大厦会议报告厅里,被誉为"只身孤帆环球航海家"的美籍华人翁以煊报告会引起潮水般的掌声.海军原副司令孔照年,大洋协会理事长陈炳鑫,中国航海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陈德洪,海军原装备部部长郑明,对翁以煊只身环球航海延续中华民族的航海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翁以煊从1998年12月14日驾"信天翁"号风推单桤帆船离开美国的旧金山,历时3年半,途经4大洲、3大洋,共25个国家,行程31200海里,成为单人环球航海穿越南大洋五大角的第一位华人.他的壮举充满了惊险传奇色彩,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又一位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相似文献   

16.
612年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和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我国航运业也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海运商贸往来,让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曹忠喜 《中国港口》2005,(7):9-10,8
郑和下西洋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远航壮举,也是世界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盛事。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友谊:扩大港口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8.
郑和下西洋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远航壮举,也是世界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一大盛事.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友谊;扩大港口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9.
童洁 《中国港口》2015,(7):18-19
7月11日,"2015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中国古代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地宁波举行。200多位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及国内外涉海行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领袖一同聚首,共话"大航海,新丝路"600多年前,郑和率团航行世界,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铸就了"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敢为天下先"的航海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刘会清 《珠江水运》2005,(8):F0004-F0004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首届“航海日”,也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航海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航海事业、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是全国航海界、海洋界、造船界和广大海员、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属于我国全民性文化范畴的活动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