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本研究考察高校班级边缘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在不同纬度上所表现出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高校班级边缘群体人格特征在神经质水平和精神质水平上得分高于常模并存在显著差异,其负性人格特征比较凸显;从性别差异来看,班级边缘群体中女性内外倾水平上得分高于男性并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精神质水平上男性边缘群体分数高于女性并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从生源地差异来看,班级边缘群体中农村学生在神经质、内外向性、精神质水平上都与城市学生存在显著差异。高校班级边缘群体大学生人格特征需修缮、健全。  相似文献   

2.
选取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369名大一至大四听障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调查,发现听障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下水平;在性别、年级、听力损失等级维度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别;在生源地、是否会手语、是否会口语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了加强心理干预,构建全面的职业辅导体系、大力发展全纳教育的建议,从而提高听障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揭示散手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为武术散手项目的训练与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选取兰州市某高校选修武术散手项目的男性大学生230人,按年级进行分班进行团体试测。研究结果发现:(1)参加散手训练项目的大一新生在强迫因子(t=-2.107,P0.05)和抑郁因子(t=-5.219,P0.001)都显著小于全国常模水平;在敌意因子(t=4.960,P0.001)和恐怖因子上(t=2.220,P0.05)大一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其他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参加散手训练项目的大二学生在躯体化因子(t=-4.917,P0.001)、强迫因子(t=-4.255,P0.00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t=-4.737,P0.001)、抑郁倾向因子(t=-10.379,P0.001)、恐怖因子(t=-4.488,P0.001)、偏执因子(t=-4.152,P0.001)和焦虑水平(t=-2.447,P0.05)的得分都显著的小于全国常模水平;(3)参加散手项目训练的大一新生在精神病因子上的得分与大二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605,P0.05),在其余各因子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散手训练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问卷和访谈方式对不同年级213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在焦虑水平上,男生低于女生,理工类学生高于文史经管类学生,大一学生焦虑水平最高,大二和大三学生焦虑水平呈下降趋势,大四学生又回到高焦虑状态。就考试焦虑来源而言,担心应试准备不足、担心未来的前途、担心自我意象受到威胁、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四个方面所占比例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心理焦虑的成因及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课题采用分层横断面测查,从正面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与性别差异等;另一方面,研究心理健康与个体因素具有什么样的相关性,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开展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方法:使用SCL-90问卷对10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收集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最后用SPSS10.0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江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国内大学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男女生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因子表现出差异,且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因子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级大学生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一、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三、四年级;在诸多因素当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业成败.结论:江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增强学业成就水平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236例心理咨询个案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燕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27(6):104-108,124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咨询对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某高校236例来访者心理咨询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学习与考试等方面最容易出现心理症状。大一学生心理咨询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心理求助的女生数目明显高于男生。文科类学生心理症状水平高于理工科和艺体类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庭因素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对人格究竟有哪些影响?其影响力有多大?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对江西省某高校的204名大学生进行随机化抽样调查,问卷是由基本家庭情况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注1)组成.基本家庭情况是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婚姻、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主要指心理健康水平及学生成就水平(注2).调查对象为大一年级学生,男生为112人,女生为四人.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养方式、父母婚姻、经济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学业成就水平则与家庭各因素不存在任何相关,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将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大学生习武动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为大学武术选修课中提高学生的习武动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和习武动机量表,对随机抽取甘肃省兰州市5所高校的45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对于习武动机,男生内部动机显著的高于女生(t=1.97,P<0.01);在年级上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神经质维度外,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大五人格中除宜人性不能对内部动机、责任心不能对无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外,其余各维度均可以显著的预测习武动机。在武术选修课中,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影响其习武动机。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表明,高职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整体上呈现出偏低的状态,11个子项的离散程度差别较大,男女生在非智力因素总分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热情、学习计划、自尊心、自律性和有恒性这5个子项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开发相比,高职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学生克服自身非智力因素的短板。同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男女性别差异,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中随机选出男生对手机轻度依赖20名,高度依赖20名;女生对手机轻度依赖20名,女生高度依赖20名作为研究对象。试验中要求被试观看一幅漫画图片,并思考问题(问题一:请用尽可能多的词来描述刚才所看到的图片,问题二:请用一句话写出本幅图片的寓意),思考后在规定时间内将两个问题写在答题纸上。主试将两个问题进行表达得分统计,最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被试间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依赖水平之间差异显著。得出结论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轻度手机依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高于高度手机依赖学生。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大学新生元认知策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188名理工科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分析探讨了他们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调查中发现:理工科新生整体上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不高,其中高水平组学生和中低水平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同一水平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英语水平越高,差异越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2.
以一所工科院校英语专业146名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词汇量测试等工具,研究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词汇学习观念和策略的总体倾向,以及词汇学习观念和策略对词汇测试成绩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1)参加调查的学生普遍倾向于"通过上下文和应用来学习词汇"的观点;2)他们广泛运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来帮助学习;3)词汇学习观念与词汇量之间无相关性,而六种词汇学习策略被证明对词汇学习最有效;4)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四种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 ,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对 135 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 大学生SCL 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 13.6 % ,经分类比较 ,低年级、来自单亲家庭、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较差及有心理问题不愿求助于他人的同学SCL 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得分较高。结论 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痛苦的同学占总数的 13.6 % ,低年级、来自单亲家庭、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不佳、有心理问题不愿求助等是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神障碍患者在人格维度、人格特质水平及人格模型方面的特征。方法采用NEO-PI-R个性调查表对376例患者及368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精神障碍患者在NEO-PI-R的五因素人格模型的N神经质、E外向性、C严谨性维度及多个特质层面上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另外,精神障碍组中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神经症、阿片依赖组之间在NEO-PI-R的N神经质、E外向性、C严谨性维度及多个特质层面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病前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不同类型精神疾病患者人格特征既存在差异,也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思想等诸多问题,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的发病、性别、严重程度及自杀是否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50例抑郁症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的5-HT-TLP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别验证各种基因型与中、重度抑郁症发病、性别及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SS、LS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6.0% vs.20.0%;52.7% vs.46.0%;52.3% vs.43.0%;P均<0.05);两组性别分层比较,女性S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55.3% vs.43.6%,P<0.05);病例组严重程度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有无自杀行为分层比较,有自杀行为患者SS基因型频率(37.3% vs.20.2%)及S等位基因频率(61.8% vs.47.5%)均高于无自杀行为患者(P<0.05);抑郁自杀组性别分层比较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自杀组病情程度分层比较,重度抑郁自杀者SS基因型频率(42.5% vs.18.2%)及S等位基因频率(68.7% vs.36.4%)均高于中度抑郁自杀者(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5-HTTLPR多态性和抑郁症相关。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的易感基因,特别是女性,SS型可能是抑郁症易感基因型;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基因,SS基因型人群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人群,特别是携带S等位基因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易自杀。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中文版),对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725名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对记忆策略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的交互作用对情感策略有显著影响,年级*专业的交互作用对记忆策略有显著影响,性别*年级*专业的交互作用对各项学习策略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为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2例食道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IL在正常食道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 (P <0 .0 1) ;在Ⅰ、Ⅱ级鳞癌明显高于Ⅲ级和未分化鳞癌 (P <0 .0 1)。而在早期鳞癌和晚期鳞癌中的表达无差异 (P >0 .0 5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TRAIL的表达可能与食道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与食道鳞癌的分级呈负相关 ;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场景中行人群组运动的微观特征,并比较不同类型群组运动差异,本文通过大学校园内楼梯上及通道内的观测实验,获取行人运动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群组大小、社会关系、运动场景和性别对群组运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学校园内行人成组比例低于商场周围行人成组比例;群组成员间的交流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群组构型;由于群组成员越多相互协调就越困难,所以群组规模越大,其速度越小;此外,男性群组速度大于女性群组速度,情侣间频繁的交流也会对其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就差异性而言,2 人和3 人群组间的速度差异小于单人和2 人群组间的速度差异;单个行人不同性别间的速度差异大于2 人和3 人群组不同性别间的速度差异;楼梯上单人与群组的速度差异没有通道内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