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7年的10月21日,发生在埃及塞得港附近海域的那场有史以来首次使用舰对舰导弹、同时也是首次使用导弹艇作战的小规模海战开创了人类海上战争形态的新纪元。当日,埃及海军使用排水量不足80吨的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和SS-N-2“冥河”式反舰导弹令人瞠目地一举击沉了排水量1710吨的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此举顿时令整个世界对导弹艇和反舰导弹的作战威力刮目相看,这一重大事件更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对反舰导弹及导弹艇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反舰导弹是目前对水面舰船最具杀伤威胁的武器。1967年10月,当以色列“埃拉特”导弹快艇被2枚“冥河”导弹击沉,世界各国海军从中得到的教训是,必须保护其舰艇免受这类武器的袭击,仅6年之后的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海军受到多达52枚苏制反反舰导弹的攻击,但这些导弹无一命中目标,这全靠装在以色列攻击型快艇上的电子战设备。主要介绍这“矛”与“盾”两者的近期发展与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3.
反舰导弹的终结者-舰载内层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被“冥河”导弹击沉事件令各国海军忧心忡忡;而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被“飞鱼”导弹摧毁事件更使水面舰艇的生存雪上加霜。这些惨痛的教训惊醒了世界各国海军:为了确保造价高昂的水面舰艇免遭反舰导弹的攻击,除在远程上用软杀伤手段进行诱骗、在中程上用硬杀伤武器进行拦截外,还必须在近程上构筑一道无坚不摧的内层钢铁屏障,以便干净彻底地“终结”那些侥幸“漏网”或突防的反舰导弹。近些年来,各国海军竞相开发,并陆续推出了形形色色的舰载内层防御系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些内层防御系统将构成反舰导弹不可逾越的死亡线。  相似文献   

4.
从地理版图上讲,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可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国,但从军事发展尤其是海军战力上说,以色列却绝对称得上是中东地区的一个超级大国。近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海军在世界上既首尝过“驱逐舰被反舰导弹所击沉”的败绩,又首创过“用软杀伤武器系统成功对抗反舰导弹”的胜果.早在1969年.以色列海军就在其战舰上装备了箔条干扰弹软杀伤系统,并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大展身手。在这之后,凭着犹太人特有的聪明和才智,以色列又开发出多种型号、不同功能的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除装备本国海军外,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可以说,在世界海军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开发方面,以色列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苏红宇 《船艇》1998,(9):40-42
一、军用快艇走向穷途末路了吗? 众所周知,军用快艇,特别是导弹快艇的发展起子50年代,成熟于60年代,成名于70年代。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以“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护卫舰“埃拉特”号,以及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人一洗国耻,大败埃、叙海军,当时的胜利者都是导弹艇。但是进入80年代,随着雷达预警技术的提高,特別  相似文献   

6.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发展的反舰导弹现已成为海战场的主战武器。在以色列和埃及在地中海上所进行的早期战斗中,以色列海军在相当长时间内因拥有大吨位驱逐舰而在海战中占据着相当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随着埃及从苏联引进导弹艇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67年10月21日的塞德外海之战,以色列海军最大的战舰“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埃及导弹艇击沉,标志着导弹已经取代舰炮而成为现代水面舰艇作战武器的核心。此后,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之间的海上导弹战更促使反舰导弹在世界各国海军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水面舰艇对反舰导弹的防御也就成了保证水面舰艇战场生存能力的关键。作为对反舰导弹威力体会最深的以色列人,对舰载反导系统就更为重视,其全力发展的“巴拉克”舰空导弹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舰艇反导武器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7.
七、走向未来——马岛的启示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科学武装了各国海军,尤其是核潜艇、导弹的诞生,孕育着海战的新纪元。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塞德港外,前苏联“冥河”式反舰导弹的一声霹雳,唤醒了战后沉睡于“航空母舰制胜论”之美梦中的国际海军界。埃及海军的苏制“蚊子”级导弹快艇(排水量约100吨),用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了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排水量2500吨),充分显示了电子化武器的威力——这是反舰导弹问世后的第一  相似文献   

8.
英国篇 在世界海军中,英国海军是继以色列海军之后仅有的曾在实战中使用过舰载软杀伤武器的海军,而且和以色列人一样,既有着“被反舰导弹击沉驱逐舰”的惨痛教训,也有着“用软杀伤武器成功对抗反舰导弹”的骄人战绩。在1982年的南太平洋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人用“飞鱼”反舰导弹将英国人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送入海底,英国海军在震惊之余急讨对策,最终祭出了舰载“乌鸦座”射频无源干扰系统这面大旗,结果竞使阿根廷人随后发射的多枚“飞鱼”屡屡偏航扑空而功败垂成。可以说,软杀伤武器系统对英国海军在此战中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际上,在舰载反导软杀伤武器的研究方面,英国海军的起步较旱,1968年就开始在舰艇上装备首型舷外干扰系统。近30多年来,英国海军不但独立开发了多型无源干扰系统(开发的型号之多可说为各国海军所仅见),而且还和其它国家联合开发了一些有源和无源干扰系统,这些舰栽软杀伤武器系统目前正在多国海军中服役。  相似文献   

9.
1967年10月21日黄昏。埃及海军的苏制“蚊子”(183P)级导弹艇在塞得港外用“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一举震惊世界。从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开始出现两大热潮:一是各国争先恐后地研发反舰导弹,使“导弹战”逐渐成为海战主流方式;二是掀起了一股“导弹艇”的热潮,使以“鱼雷制海”和“巡洋作战”为特色的海军“新学派”在60年后死灰复燃。如果说苏联人的武器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的话,那么作为“新学派”发源地的法国则是这个新时代的强力推手。  相似文献   

10.
独往独来的海上凶煞——世界反舰导弹大盘点(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反舰导弹,系指由各种作战平台(水面舰只、水下潜艇、空中战机、岸上设施等)发射的、用于攻击水面舰艇的精确制导武器。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刚刚问世的苏制“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此后,“飞鱼”、“鱼叉”、“海上大鸥”等反舰导弹又在马岛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显示了强大的作战威力。大量战例表明,一枚造价仅40~50万美元的反舰导弹就足以击沉或重创一艘造价高达数千万乃至两亿美元的中大型水面舰艇,效费比高达100~500倍,着实令人瞠目。军事专家指出,未来的海上战争将会是一场导弹大战,而素有水面舰艇“克星”之美誉的反舰导弹无疑将扮演“独步海洋、傲视群雄”的“领衔”角色。目前,世界上能研制反舰导弹的国家有十多个,而装备反舰导弹的国家却多达70多个,拥有的各型反舰导弹多达10000多枚。这些形形色色的反舰导弹虽各有千秋,但作战性能却一个比一个先进,杀伤威力一个比一个强大,本文将择其“影响较大”者予以“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