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低速磁浮车的摩擦制动系统是由制动风缸、液压制动夹钳和EP电磁控制阀组成的一个复杂电—气—液传动系统。论述了空气制动系统面向对象仿真原理:将所有气动/液压元件分解为两种气动/液压基本单元——容性单元和阻性单元的组合,然后将容性单元和阻性单元交替连接以求解方程。使用DSHplus软件建立了中低速磁浮车的摩擦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其中中继阀、电空转换阀和增压缸等反映实际元件的物理结构。仿真分析了中低速磁浮车在紧急制动、常用制动和缓解等过程中各部件的压力、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首条中低速磁浮轨道线S1线于2017年6月开始联调联试,并有望在年内载客试运营。S1线是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示范线。据了解,北京S1线与目前已经开通运行的长沙中低速磁浮线相比,采用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这也是我国目前发展中低速磁浮允许新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体现。S1线设计速度100 k m/h,列车采用6辆编组,额定载客1 032人。乘客人数少的时候,可以单车运行,编组灵活性强。S1线将在门头沟区的石门营站和石景山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简称:北京S1线)信号系统车地通信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文章通过现场测试、实验及理论分析,确定了干扰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抑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北京S1线的平稳运行.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处理措施为后续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建设和维护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城市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1,(2):17-19
北京首条磁浮日前开工联结门头沟、石景山区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已于1月10日开工,2015年底建成通车。据石景山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西段)西起门头沟石门营,  相似文献   

5.
[目的]传统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与车辆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之间并没有建立直接、实时、双向的数据交互,在控车过程中无法获取车辆的牵引/制动状态和能力信息,进而导致ATO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可能与车辆实际能力不匹配、控制周期长、停车精度低等问题,需要将ATO系统和车辆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方法]阐述了传统ATO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存在不足。提出了基于车辆深度融合的列车自动运行系统(以下简称“融合ATO系统”),论述了融合ATO系统在系统架构、信息传输、车辆接口及系统功能等方面的融合优化措施。将传统ATO系统和融合ATO系统进行对比,对融合ATO系统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及结论]融合ATO系统取消了ATO系统与车辆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之间的中转环节,减少了通信链路,使得二者之间的信息传输更加丰富和透明。融合ATO系统可充分发挥车辆系统和信号系统各自的特性和优势,增强ATO系统与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间的配合度,提高整体控车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北京S1线信号系统车地通信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对干扰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干扰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抑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保障北京S1线的平稳运行.研究方法和处理措施,为后续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建设和维护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磁浮车制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磁浮车设计任务书对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对磁浮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参数进行了计算选择,确定了基础制动形式和控制系统方式,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磁浮车的研究工作研究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2月30日,北京首条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正式开通试运营,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10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开始在石厂到金安桥之间的7站6区间载客试运营,全程运行仅需约16分钟。S1线试运营初期最小行车间隔5分钟,日客运量16万人次,月客运量473万人次,全年客运量5685万人次,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运量最大的磁浮交通线  相似文献   

9.
正8月5日,北京S1线中低速磁浮列车进行了首次区间在轨测试,年底可实现7站6区间载客试运营。S1线是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一期工程全长10.2km,设有8座车站。首批10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全部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生产,设计时速100km,额定载客1032人,6辆编组,总长度为89.6m。客流较少时,磁浮列车可以单车运行,编组灵活性强,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中低速磁浮交通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浮的测速测距方案。通过涡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交叉感应环线,基于首尾冗余的方式,实现信号系统测速测距功能,并在北京地铁S1线开展现场试验,验证测速测距系统的可行性及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中低速磁浮技术引领绿色交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中低速磁浮系统这一新交通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出中低速磁浮系统的适用范围.深圳中低速磁浮8号线项目的应用研究表明,中低速磁浮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绿色途径.  相似文献   

12.
4月30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车在四川成都成功经过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磁浮车从实验室测试到室外实地测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自主掌握了中低速磁浮车技术。这次进行实地工程线运行的磁浮车长11.2m、宽2.6m、高3.3m,自重18t,可载60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的研究较少,基于株洲中低速磁浮试运线系统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平台的要求及其建设运营实践,研究和分析中低速磁浮轨道静动力学设计方法、扣件设计、感应板综合受力变形分析、综合铺轨设计等中低速磁浮轨道工程设计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指出中低速磁浮运营线建设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影响ATO(列车自动运行)控车精度的车辆性能参数,阐述了电空制动转换过程中控制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方法。以南京地铁3号线车辆制动系统特性的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空制动转换速度点、电制动延迟退出时间、电制动退出斜率等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以及对电空制动转换后的空气制动力目标值进行削减,使得整个电空制动转换过程中不再存在制动力叠加的现象,制动减速度曲线亦无明显波动,从而使制动系统的特性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中低速磁浮车辆因其具有的悬浮特性,其机械制动形式与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不同。文章介绍2种国内中低速磁浮车辆用制动夹钳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根据中低速磁浮车辆的特点及使用工况,对制动夹钳单元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制动夹钳单元的设计建议,为制动夹钳单元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中低速磁浮车轨匹配关系,提出了中低速磁浮轨道检测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中低速磁浮轨道检测装置进行设计、研制和试验验证,为今后开展更高效智能的中低速磁浮轨道检测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为实践案例,阐述了中低速磁浮系统的构成和技术经济特征,介绍了工程设计、施工、调试的标准和经验,包括电磁兼容问题、轨排技术方案、轨道梁设计、系统联调等方面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展望了中低速磁浮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长沙磁浮快线是我国首条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运营线。文章介绍了长沙磁浮快线列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对列车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及悬浮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后续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长沙磁浮快线是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作为关键技术之一的轨道系统,轨道梁的生产成本和精度控制影响着今后中低速磁浮交通的推广使用。结合长沙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的结构特点,从模板系统、混凝土配制浇筑、张拉压浆、养护及BIM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关键制造技术的改进措施和控制要点;结合磁浮梁场的生产能力,对梁场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进行了简述,为今后中低速磁悬浮施工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珠三角城际线上CRH6A-0405动车组装备的CTCS2-200K+ATO列控车载设备,在控制列车减速进站过程中舒适性欠佳问题,研究ATO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控车策略、ATO系统所使用的PID滑模控制器及其模型和相关参数,以及ATO系统控车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对列车进站进入降速区前存在异常加速而导致的冲击率过大问题,采取降低列车高速运行时的滑模增益系数避免控制命令饱和的优化方案;对站前减速过程速度与距离采用线性关系导致减速过程不平稳问题,提出将速度与距离关系按照二次函数进行映射的优化方案。现场验证表明:优化后的速度曲线更加平滑,减速过程更加连贯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