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城际铁路及其列车的实际情况,以CRH系列动车组为主要计算车辆,应用ADAMS/Rail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计算CRH系列动车组的车体横向动态偏移量,并结合横向静态偏移量和车体制造公差确定车体动态包络线.与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测得的站台高度位置处车体最大横向偏移量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借鉴地铁限界的设置原则,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考虑适当的安全间隙及其他限制因素,确定城际铁路建筑限界轮廓的基本尺寸.其中,最大半宽为2 200 mm,最大高度为7 250 mm;地面侧线站台限界宽度宜维持1 750 mm,地面正线站台限界宽度为1 800 mm,地下站台限界宽度取1 750 mm.该建筑限界轮廓能够适应现行桥梁和隧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首先根据稳莞深城际铁路相关技术条件对地下区间各类限界进行计算,然后将车辆形式改变为CRH2型动车组,通过分析与计算,提出已开工地段的建筑限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现行规范对铁路站场到发线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方法有相关规定,实际应用中因动车组列车与普速列车基本参数的差异导致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与实际有差距。通过阐述铁路站场设计现行曲线限界加宽的相关规范规定,结合铁路总公司对客站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的最新要求,分析铁路到发线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的理论计算公式,指出现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修正现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的相关规定,以满足实际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要求,杜绝运营中发生车体剐蹭建筑物的事故。  相似文献   

4.
铁路建筑限界缓和曲线地段加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铁路现行的规章、规范及设计手册中,未明确缓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计算方法。为找出一种误差值小、使用方便的缓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计算方法,根据图解法相关数据,绘制分析不同曲线要素组合的加宽值曲线,研究总结铁路建筑限界缓和曲线地段加宽值变化规律。根据加宽曲线特点,利用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提出缓和曲线地段内侧加宽、外侧加宽及运动附加超高通用计算公式。与图解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通用公式计算误差满足测量误差限值要求,证明通用计算公式是正确可靠的。提出的通用计算公式可供铁路相关技术人员工作时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规章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设计速度100~160 km/h,是快速、高密度、公交化的客运专线铁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市域铁路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已开通运营的市域铁路采用的标准规范均不统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差异性,结合车辆选型,对线间距标准进行研究,旨在为市域铁路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市域A型车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为3.8 m,市域D型、市域CRH型车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为4.0 m;(2)当外侧线路实设超高等于或小于内侧线路实设超高时,在平面曲线半径400 m及以上地段可以不考虑加宽;(3)本文确定的线间距标准较我国现行《城际规范》、《线规》规定标准略低,较《地铁规范》略大;与日本、法国规定标准相当,较德国规定标准低;(4)本研究成果对市域铁路线路标准确定及规范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细化铁路曲线上建筑限界加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某中间站低站台与SS9G型机车脚蹬刮擦事故,指出铁路曲线上建筑限界垂向加高及降低的重要性。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GB146.2—1983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罗酚相关规定,建议加入铁路曲线建筑限界垂向加高及降低的规定和计算公式,细化曲线上建筑限界加宽办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某中间站低站台与SS9G型机车脚蹬刮擦事故,指出铁路曲线上建筑限界垂向加高及降低的重要性。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GB 146.2—1983《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相关规定,建议加入铁路曲线建筑限界垂向加高及降低的规定和计算公式,细化曲线上建筑限界加宽办法。  相似文献   

8.
TB 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中对车站站台与车门的最大安全间隙缺乏明确规定,并且没有从保障站台安全间隙的需求出发对曲线车站最小半径做出规定,不便于指导曲线车站设计。本文基于对车辆基本限界、曲线地段各项加宽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对站台安全间隙限值的规定,研究了城际铁路曲线车站站台安全间隙,提出了站台安全间隙建议值;基于站台安全间隙要求,给出了不同类型曲线车站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曲线车站曲线半径选型、站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站位一般选在直线地段上,车站的设计与施工较方便,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改建车站由于受原车站建筑规模等因素影响,部分车站不可避免地位于曲线地段上,由保证乘客安全,必须逆行曲线站建筑限界设计,车站限界依据线路计算而得。现以天津地铁1号线二纬路站和津滨轻轨中心广场站由例,就侧或站台车站中柱和站台板的限界计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缓和曲线地段的建筑限界加宽的设计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重点之一。分析现有缓和曲线地段内外侧加宽值计算方法,提出通过解析几何等数学方法解决缓和曲线建筑限界加宽值的计算问题,推导该思路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由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广清城际和新白广城际首批2列CRH6A型动车组正式交付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据悉,后续满足广清城际和新白广城际初期运营的动车组也将陆续交付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并进行调试。广清城际和新白广城际列车采用CRH6A型动车组,8车编组,总长度达201.4m,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200km/h。其铝合金车体为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结构,采用大  相似文献   

12.
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动力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利用车辆动力学软件ADAMS/Rail建立高速列车和轨道模型,针对广珠城际铁路具有代表性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一段线路,计算了CRH2型动车组在16 km长的线路上运行时的动力响应,并与现行车辆动力学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平纵断面设计参数条件下,CRH2型动车组以200 km/h的速度运行时的所有动力学指标均为优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有足够保障,设计参数合理,满足设计及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明挖矩形隧道曲线地段建筑限界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总结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限界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说明了建筑限界计算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明挖矩形隧道直线段、平曲线地段建筑限界计算方法, 给出了缓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计算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市域铁路车辆技术参数,考虑适当的制造公差和磨耗引起的车辆横向偏移,提出了市域铁路车辆限界。分析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主要尺寸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域铁路车辆运用条件,采用动力学仿真和理论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车辆外轮廓的动态包络线,然后综合计算分析结果,考虑适当的安全裕量,提出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图。  相似文献   

15.
叶芹禄 《铁道勘察》2011,37(2):99-101
推导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司机室加长后车辆限界变化量公式,并以B1型车为例对司机室加长后的限界增量作了计算(含曲线地段的设备限界)。通过计算、分析,指出一般情况下头车适当加长后,车辆限界仍能符合工程设计设定的限界,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车辆选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1日,由中国中车旗下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公交化"160 km/h CRH6F型城际动车组在完成20万km空载、重载试运行后,正式在广西南宁至北海区间载客试运营。CRH6F是我国首列160 km/h城际动车组,是为满足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需求,为城际铁路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快捷轨道交通工具,主要承担城市群区域(主要中心城市之间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内的通勤客流服务,构建1 h经济圈和生活圈。CRH6F城际动车组有"铁路公交"之称,具有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王锋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3):29--33
分析因地铁缓和曲线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的加宽而导致地铁隧道土建投资增加的原因;为节省投资,介绍缓和曲线地段的建筑限界加宽方法及特殊情形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厉于 《中国铁路》2007,(8):73-73
为满足北京—天津间旅客出行的需求,7月24日6时10分北京开往天津的D531次列车、6时35分天津开往北京的D532次列车起,北京—天津的11对动车组列车由现在的单组运行改为双组重联运行,每列坐席由610个增加到1220个。自4月18日开行京津城际“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以来,铁路连续呈现客流火爆场面。为此,铁路采取双组重联运行扩大运能,以满足旅客需求。重联运行的列车仍使用CRH2型动车组,列车编组中7号车和15号车为一等座车,其余车为二等座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磨耗、车辆振动性能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动车组车轮镟修后车体横向失稳,而镟修后车轮外形等效锥度过小是车体失稳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确定新的系列薄轮缘车轮形面设计原则为:提高轮轨等效锥度;统一轮缘高度;高次曲线连接轮缘根部与踏面外形。通过仿真计算、试镟修与线路运用考核薄轮缘车轮外形。仿真计算和线路测试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采用该系列薄轮缘外形镟修后,轮轨等效锥度为0.17,动车组车体失稳现象消失,构架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均满足标准要求,直径镟修量控制在2mm以内。  相似文献   

20.
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首批6列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CRH2—300型动车组)已顺利通过了为期7个月严格的试验验证、试运营考验。8月1日,首批动车组在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我国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CRH2—300型“和谐号”动车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由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开发、设计和制造,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于去年年底竣工下线。该高速动车组结合我国铁路的运营特点和线路状况,在动力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旅客服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整体技术等级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