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2017年10月26日,直径达15.03 m的泥水平衡盾构在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下线,设备将应用于汕头海湾隧道项目,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最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它的成功下线打破了国外品牌多年来一统全球超大直径盾构的局面,这标志着中国盾构的设计制造迈向高端化,正在全面抢占世界掘进机技术制高点。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具有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工厂化作业程度高、地面沉降控制精度高和安全快速的特点,在我国一系列的跨江越海隧道施工中有着独特优势,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此前,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核心技术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8月24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立水下隧道工程技术分会,这是我国首个水下隧道专业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在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钱七虎院士表示,近年来,我国水下隧道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提高,铁路、公路、市政、供水、供气、防洪、水电等行业领域对跨江越海隧道工程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水下隧道建造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等世界级跨海工程也进入加速论证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召开。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等7个单位共同完成的《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与应用》课题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为交通运输领域隧道工程建设解决了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的重大技术难题,创新构建了3大技术体系:1)构建了跨江越海隧道设计理论与方法;2)创建了跨江越海大断面隧道防突水施工技术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来袭的艰难形势下,2019—2020年无论是质还是量方面,铁路、公路、地铁等领域的隧道工程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比分析近2年我国铁路、公路、地铁等领域隧道整体建设情况,从工程特点、工程难题及对应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佛莞城际狮子洋隧道、郑万铁路小三峡隧道、汕头海湾隧道等已建隧道工程,及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等新开工隧道工程进行分析阐述。系统梳理近2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及未来发展中仍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建设技术需求:1)基于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汕头海湾隧道等工程的建设,高地应力软岩变形控制技术、硬岩岩爆监测及处置技术、高地震烈度区海底隧道修建技术等,取得了较大突破与成功应用;国产大直径TBM和异型大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及应用技术迈上了新台阶,国产盾构主轴承及整机再制造装备得到了成功验证与应用;高压水耦合辅助破岩技术、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盾构/TBM巡航掘进技术等在隧道行业中进行了尝试应用。2)面对穿江越海、川藏铁路等极端环境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需求,新型破岩方法、多功能混合型TBM装备、低真空管道磁浮隧道建设技术等亟需取得突破。3)针对传统隧道工程理念方法难以解决川藏铁路隧道等极端复杂地质隧道工程的关键性难题,提出隧道场的概念,指出应逐步建立并完善隧道场解重构理论与方法,革新极端复杂地质隧道设计理念;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智能建造"、"5G"等先进技术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8月7日,国内首条8度地震区超大直径海底隧道盾构在广州下线,该台盾构将应用于汕头海湾隧道工程,标志着该工程即将进入最核心、最关键的海域段隧道施工。该台盾构直径达15 m,相当于5层楼高,全长130 m,总质量4 650 t,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堪称国内目前"高、精、尖"的隧道施工机械。汕头海湾隧道工程是国内第一条建在8度地震烈度区的超大直径海底盾构公路隧道,隧址范围内下伏大量强度高的孤石和长  相似文献   

6.
山岭隧道、穿江越海隧道和城市地下工程的建造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朝着"深、大、长"的方向发展。设计和施工人员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山岭隧道和穿江越海隧道存在的高地应力、高地温、高瓦斯、高水压等恶劣的作业条件,以及城市地下工程截面和跨度越来越大且埋深浅带来的地面沉降难以控制等问题,并在不断思考如何扭转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和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开发技术与装备的现状,总结出该领域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与装备发展方向,并给出相关建议:1)出台有关新型隧道施工装备示范应用的政策文件,促进技术创新; 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施工助力"双碳"行动; 3)开发盾构装备智能化技术,实现少人或无人作业; 4)加快开发复杂地质环境隧道施工新工法和新装备、极端工况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新型装备、城市地下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1月10日,由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国际首例岩溶地层大盾构隧道、我国最长距离硬岩掘进大盾构隧道、地铁领域最大直径海底隧道——大连地铁5号线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火梭区间)海底隧道实现安全贯通,这标志着我国圆满攻克大盾构下穿海域岩溶地质这一"世界性难题",为全球"穿江越海"隧道中海底岩溶地层、长距离硬岩大盾构施工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钧 《隧道建设》2013,33(5):337-342
为商榷在以往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对修建隧道方案有些场合只是作为修建桥梁方案的一种备选方案的观念,文中论证了修建水下隧道在技术、方法、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业界可较为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水下隧道在跨江越海工程中的地位。通过列举国内若干典型的已建、在建和正在进行方案研讨的水下隧道工程,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适合建桥、建隧以及桥隧结合方案有关的江床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当地实际条件,对修建桥梁和修建水下隧道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和局限性;通过列举水下高速铁路、公路隧道的典型范例,总结了适合修建水下隧道的有利条件,并对水下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 在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应综合当地的自然、生态、地质、水文、河工、港口、航道和航运等诸相关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更加客观地妥慎优选适合各具体工程的最佳方案;水下建隧的优缺点共存,水下隧道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越性,事实上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跨江越海工程所采用。  相似文献   

9.
正1981—2021年,《隧道建设》从创刊到发展成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美国EBSCO、《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目前已成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英文科技期刊。《隧道建设(中英文)》的发展见证并记录了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40年的蓬勃发展历程。40年来,穿山、入地、越海,一代代隧道人不畏艰难险阻,用智慧和汗水攻坚克难,建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工程,不断刷新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纪录。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标志着中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为依托,研究浅覆土、软硬不均地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技术,在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掘进模拟的基础上对过江通道的地表沉降、衬砌管片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等进行综合分析:(1)在最大水压0. 74MPa的情况下,衬砌管片顶、底部所受岩土体压力约为700至800kPa,侧向压力约为300kPa;(2)隧道施工后引起的最大沉降值为41. 8mm。隧道管片在受到垂向的挤压后,其侧向最大外延变形并非发生在管片水平两侧,而是发生在管环上部偏两侧的位置;(3)当覆土厚度为20. 5m时,衬砌管片顶部发生位移值最大,为6. 33mm,随着覆土厚度的不断增大,衬砌管片顶部的位移值不断减小。这些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条件的过江越海隧道工程提供借鉴,有力提升我国跨江越海隧道工程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9月3—5日,定位为高端智库论坛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以高端智库论坛为指引,  相似文献   

12.
《隧道建设》2011,31(5):542-542
迎来“大特区”时代的汕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南北城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内海湾恰恰成为“天然屏障”。为了破解内海湾两岸发展困局,汕头市将启动修建一条全长6.8km的过海隧道连接南北两岸。昨日,这条苏埃隧道项目宣布启动。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2009,29(2):156-156
2009年3月10日,中铁隧道广州生物岛-大学城沉埋过江隧道岸上段混凝土双向四车道预埋管段,成功实现漂浮。这是国内首次在沉埋过江隧道预埋管段施工中实现成功漂浮。  相似文献   

14.
<正>钱塘江首条穿江隧道——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东线日前贯通,这标志着庆春路过江隧道东西全线贯通。接下来,将进行车道门、管道机电安装、内部装修等重要环节。今年年底,庆春路过江隧道将全线通车。庆春路过江隧道,位于钱江二桥与三桥之间,钱江三桥下游2.3km处,全长5352m。  相似文献   

15.
陈会松 《商用汽车》2014,(18):84-84
2014年8月19日,由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企业分会、清华大学中国制造业物流业高峰论坛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5届壳牌劲霸高端论坛暨中国车辆管理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携手,共赢"为主题,以分享交流为主旨,邀请了来自政府、高校、行业协会、物流行业企业等150多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围绕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货运车辆制造、车联网信息化、职业车队管理等整体的产业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佳 《驾驶园》2013,(9):34
8月6日,第四届壳牌劲霸"润滑油管理360解决之道"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该论坛是由壳牌劲霸面向精英车队客户发起的大型高端论坛,来自中国物流学会的专家以及壳牌润滑油工程师,就中国当前的物流形势以及车队生意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客观的剖析及解读。与会专家学者同壳牌劲霸的车队客户就行业内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解读国家政策,分析产业特点,分享成功案例,就解  相似文献   

17.
正哈尔滨市地铁2号线过江隧道盾构施工预计明年初启动,计划工期一年半左右。挖掘过江隧道的两台盾构机将从太阳岛站出发,向江南人民广场站掘进,挖掘出双向共3.6 km长过江隧道。江底修建隧道为哈尔滨市首次,但利用盾构机挖掘江底隧道技术已经成熟,武汉、沈阳等城市已经利用盾构技术成功挖掘了地铁过江隧道。因体积大、转弯不灵活,所以盾构机将从预先建设好的车站进入地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8月22日,南京长江隧道随着右线盾构机冲破最后一层加固区实现贯通。继左线隧道于今年5月20日胜利出洞,南京长江隧道工程迎来了隧道全线贯通,这标志着中国长江流域工程技术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挑战风险最多的越江隧道成功攻克了  相似文献   

19.
<正>莫斯科当地时间2019年4月4日下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莫斯科地铁第3条换乘环线西南段项目首条盾构隧道——维尔纳站至米丘林站右线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我国进入欧洲的首个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建设者成功攻克了极寒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世界级难题,为2020年工程如期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继纬七路南京长江隧道今年8月全线贯通之后,近日又一条南京长江隧道——纬三路过江通道建设方案通过国家级评估,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