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高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其变形控制能力,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的下穿城际铁路高架结构车站基坑—和平站基坑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伺服系统应用下的轴力设定值确定方法、伺服系统布置方式、伺服支撑体系节点计算3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伺服系统应用方法。结果表明: 1)通过双控法指导数值模拟计算,可以确定各道钢支撑较为合理的轴力设定值。2)伺服系统作用效果与其数量及布置位置有关。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伺服系统的平均标高越低,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浅层伺服系统的控制效能欠佳。3)对于直径800 mm、壁厚20 mm的伺服支撑,采用4.6级或4.8级的普通螺栓即可满足受力要求; 对于两端的钢围檩,建议在其与支撑管节接触范围背后添加2道加劲肋以改善变形及受力状态; 设置抱箍结构可有效抑制管节体系的空间侧向屈曲变形,且设置在二分点处可最大程度发挥变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邹翀  张文新  李云涛  金新凯 《隧道建设》2019,39(10):1575-1584
为有效控制上软下硬地质条件下海域围堰围护结构的变形,以汕头苏埃通道工程始发井及后配套基坑为依托,对基坑施工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混凝土支撑轴力、地面沉降等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测,分析围护体系的变形受力与开挖工序的对应关系。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的发生位置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逐渐下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与支撑轴力最大值都位于基坑中下部位置,且二者都表现了基坑西侧大于基坑东侧; 2)基坑周边未加固段地表持续沉降,加固段的地表沉降较小; 3)建立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对基坑施工薄弱部位提出预警,信息化指导施工,保证了基坑的施工安全,为后续类似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撑体系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航 《路基工程》2023,(5):178-183
依托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相邻深浅基坑群,提出同时开挖、先深后浅、先浅后深三种开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三种开挖方法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基底隆起和内撑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浅后深开挖法在控制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方面更有优势,但基底隆起和内撑轴力最大,不利于基坑稳定;同时开挖法内撑轴力最小,且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基底隆起与其他两种开挖方法接近。同时开挖方法深浅基坑相互干扰影响次数最少,内支撑施工更易协调,结合本文分析,推荐采用同时开挖法开挖此类相邻深浅基坑群。  相似文献   

4.
孙九春  白廷辉 《隧道建设》2019,39(Z2):308-317
在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变形稍大就会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但诸如结构刚度、支撑布置(道数与间距)等因素在设计阶段已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调控的因素较少。从支撑轴力与软土流变的角度, 探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侧向变形的控制方法。从软土地铁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力学特点出发,系统研究该体系的力学状态和作用机制,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无支撑暴露/ 有支撑暴露不同情况提出围护结构侧向变形控制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对该控制方法进行具体的施工应用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铁深基坑围护侧向变形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隧道浅埋暗挖段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特征,提出深基坑开挖支护优化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基坑支护优化前后钢支撑轴力和桩身侧向变形,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正在施工中的沈阳市南北快速干线隧道17.5 m深的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埋设传感器元件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来研究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对施工期间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围护桩钢筋内力、钢支撑轴力和周边地表沉降的监测数据开展重点研究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加深而发生非线性增大,桩体最大变形的部位也在逐渐下移;钢支撑的架设能够控制围护桩体的侧向变形和桩内钢筋轴力的持续增大,下层钢支撑的架设能够有效减缓上层钢支撑所受的水平轴力;距离基坑越近的地表监测点,其沉降值越大,在底板浇筑完成后,基坑变形趋于稳定。该工程选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与基础底板所组成的支护体系,能很好地完成基坑围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基坑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通过对地铁车站基坑实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基坑围护结构位移,钢支撑轴力及地表沉降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该工程基坑的标准段钢支撑结构满足稳定性要求;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02%~0.06%.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是中间大两头小,表现为深层凸鼓形;轴力表现为开始阶段持续地增长,之后趋于稳定,并微量波动;地表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加,后期变形量显著降低,趋于稳定;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分布均具有相似的空间效应:基坑边角处变形较小,随后逐步增大,至基坑中部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指导基坑的信息化施工,针对成都某地铁车站基坑的地质条件较差、开挖深度较大(23 m)、支护形式较复杂(排桩+4道钢管支撑)的特点,对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精心监测,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BAQUS软件对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1)多支点排桩支护结构的桩身水平位移曲线通常呈"弓形"分布,第1道支撑对减小桩顶位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支撑的设置对减小桩身弯矩有重要作用;3)支撑轴力会受到相邻支撑设置的影响;4)计算桩后土压力与朗肯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刘军  钱巍 《路基工程》2020,(3):150-155
以珠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横琴站基坑施工为背景,对基坑开始开挖到顶板浇筑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重点分析研究轨道交通车站深基坑的围护墙位移变形、支撑轴力等随基坑挖深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同一基坑,不同里程段,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基坑变形特点,探讨了基坑变形过大的因素以及控制变形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深大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监测研究是保证基坑稳定以及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深圳地铁11号线前海湾站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支撑轴力和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最大,第一道钢支撑施作,会显著减小混凝土支撑的轴力。基坑东西两侧围护桩桩身长度和土层分布的差异,导致了基坑两侧桩体位移变化趋势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套自主研发的支撑轴力伺服系统,能够以围护结构位移为主控指标进行测控,并根据结构变形来对实时控制钢支撑轴力的大小,已成功应用到了上海若干深基坑工程中。现场数据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提高基坑开挖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深圳汉国深基坑工程,为确保安全,采用了桩撑(包括圆形内支撑)和桩锚的组合支护结构.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同时结合在施工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对桩锚撑组合支护结构的内力以及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灌注桩桩顶位移及内力计算值与模拟值差距较小,其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信.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考虑地下空间效应对支护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组合支护结构能够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俊超 《路基工程》2021,(4):173-177
依托杭州地铁某深基坑工程,通过对轴力伺服系统及周边环境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轴力伺服系统在软土地区深基坑中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的作用,解决复杂环境下软土地层地铁深基坑变形过大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能较好地控制基坑变形和减小周边地表沉降,从而保证周边建筑物及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魏德胜  令狐延  阮雷 《隧道建设》2022,42(Z1):19-27
为探究车站接收端主体结构不同施作时机条件下盾构接收对地表沉降、围护桩及结构端墙侧墙变形的影响规律,依托西安地铁14号线某区间盾构接收施工工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车站盾构接收端主体结构不同施作时机条件下(底板施作完成后、中板施作完成后、顶板施作完成后)盾构接收时的地表沉降及桩体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位置钢支撑轴力变化对盾构接收时位移变形的影响,并结合现场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1)车站接收端主体结构中板施工完成后盾构接收对周边地表沉降及围护桩变形影响最小,此时地表最大沉降位于端头洞口上方,桩体竖向呈沉降趋势且水平向临空面位移。2)围护结构第1、2道支撑轴力变化对盾构接收后地表沉降及围护桩变形影响较大,且随着支撑轴力的增大,地表沉降及围护桩横向变形明显减小。3)在确保支撑轴力满足安全限值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大支撑轴力,以控制盾构接收引起的地表沉降及桩体变形。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复合土钉支护基坑变形规律以及结构内力变化,以长沙高新区公安分局办公楼深基坑工程为基础,运用PLAXIS有限元程序对基坑开挖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实测数据相对比,结果表明:1PLAXIS有限元程序能有效模拟基坑开挖支护过程,可用于对实际工程的基坑变形和结构内力变化的预测;2坑壁位移的曲线分布大致呈"鼓肚子"状,基坑周围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距坑壁一定距离处,而不是坑壁附近。基坑底的隆起量在坑壁处最小,在基坑中心处最大;3锚杆锚固段轴力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沿长度方向减小,土钉轴力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高地压、高流变条件下软岩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大变形控制难题,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让压预应力锚索在隧道大变形控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研究新型让压锚垫板在低预紧力及低围压下的力学性能,满足支护结构先柔让压的要求; 二是让压结束后,预应力锚索在高预紧力条件下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实现后刚强支的作用。结果表明: 1)预应力锚索通过施加预紧力,增大洞壁径向阻力,提高围岩稳定性; 2)预应力锚索在让压结束后对支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减跨,由此提高支护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 3)围岩、支护结构和让压预应力锚索变形协调,力学上相互耦合,构成“先柔后刚”的支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