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总体结构静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钢箱梁斜拉桥。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技术标准,设计制定了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明确了使用阶段各典型受力状况。根据该桥的结构特点应用结构分析程序对施工和使用阶段进行了总体结构静力分析,通过分析结果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并对施工阶段的操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歧江河大桥主桥总体结构静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歧江河大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技术标准,制定了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明确了各施工阶段典型受力状况。通过应用结构分析程序对各施工阶段进行总体结构静力仿真分析,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并将计算结果与同等跨径的连续梁桥和斜拉桥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火炬桥的结构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市机场路火炬桥主桥为单塔三柱式的独塔斜拉桥。主梁为钢+混凝土的混合梁形式,混凝土梁段为单索面,钢梁段为双索面。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技术标准,设计制定了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明确了使用阶段各典型受力状况。根据该桥的结构特点应用结构分析程序对施工和使用阶段进行了总体结构静力分析,通过分析结果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并对施工阶段的操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艺 《隧道建设》2017,37(Z1):59-66
随着城市建筑和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经常会出现建筑物紧邻地铁一侧施工,造成对地铁结构的不良影响,因而必须评估其施工过程中地铁结构的安全性。本文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以厦门某项目紧邻已建地铁结构施工为例,建立了地铁结构二维和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建筑物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已建成的车站主体结构、附属结构、盾构法和矿山法区间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影响。结果表明,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影响均在可控范围内,满足地铁结构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曲塔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形式、施工仿真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计算内容.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以及成桥后的线形要求,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施工方法,考虑了温度、收缩徐变以及各种施工荷载,进行了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给出了施工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指标,如成桥阶段主梁和索塔的应力和位移以及斜拉索的索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斜拉桥主梁和索塔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黎浩昀 《路基工程》2018,(3):190-193
针对广州地铁13号线象颈岭明挖地铁车站中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难题,论述了大型钢模板组合台车的模板系统、支架和操作平台、行走体系施工技术与操作要点。通过施工验证,大型钢模板组合台车在明挖地铁车站结构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兰州深安黄河大桥主墩基础施工采用双壁钢套箱围护结构。利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建立钢套箱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考虑了主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工况,并验算了钢套箱结构在各个工况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根据分析结果,为满足施工要求对钢套箱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为实际施工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苏拉马都跨海大桥主桥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和采用的施工方法,确定施工控制对策、施工控制内容,对施工过程进行结构分析,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该桥最终实现高精度合龙,达到了索力和线形双控,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余姚兰墅大桥主桥为我国第一座独弯塔斜拉桥 ,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技术标准 ,设计制订了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 ,明确了使用阶段各典型受力状况。通过对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总体结构静力分析 ,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水磨湾特大桥施工监控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和现场施工监测,采用灰色预测控制思想对结构实施了控制,保证了成桥结构的线形和内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1座钢-混凝土连续组合箱梁桥的设计特色及施工过程,采用先一次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Ansys中的生死单元技术,建立了该桥模拟施工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不同施工阶段的分析表明,设计采用的预应力方法可以使内支座处混凝土桥面板保持压应力状态,有效防止负弯矩区混凝土的开裂。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体系转换情况下组合梁桥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桥成桥状态的性能作了评价。最后,指出了组合连续梁在应用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桥梁形式多样,优点突出,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为了推进中国钢结构桥梁的建设,促进中国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研究领域的全面发展,加快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技术的研究,加强钢结构桥梁抵抗火灾的能力,提升管理部门应对钢结构桥梁遭遇火灾时的应急水平,对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的研究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了国内外钢结构桥梁火灾发生时的场景以及钢结构桥梁遭遇火灾时的破坏形态,分析了钢结构桥梁火灾发生时的特点,强调了油罐车火灾对钢结构桥梁安全性能的严重威胁,给出了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的关键技术。继而,对其抗火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包括钢结构桥梁所用材料的高温特性,复杂环境下钢结构桥梁截面的传热机制、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间的高温作用机理、钢结构桥梁火灾行为的数值模拟与智能预测技术、火灾全过程中钢结构桥梁的试验与测试方法、火灾高温下钢结构桥梁的力学行为以及钢结构桥梁抗火研究的工程应用等七大方面给出了钢结构桥梁抗火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更高的目标。以期对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方向的技术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王俊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02-205,M0021
从桥梁全寿命经济性设计观点出发,提出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可更换方案,基于该方案,对桥面板更换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受力以及不同的更换顺序对钢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施工操作简单、结构安全性能佳的角度提出了桥面板更换的最优策略,确保大桥在维护特别是桥面板更换时的结构安全,同时保证大桥的百年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4.
蔡纪锋  李萍 《世界桥梁》2012,40(4):46-49
闽候新南港大桥主桥为70m+4×120m+70m连续梁桥,桥址处自然条件复杂。为确保该桥施工和建成运营后的抗风稳定性及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法对其主桥结构进行动力特性、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悬臂阶段结构稳定性最差(1阶纵向失稳特征值最小为39.13>5,满足规范要求),对结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是恒载,活载、风荷载等对桥梁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某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为对象,建立换索试验模型,分析了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在更换斜拉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几何变形特征及结构的安全性.验证了换索工程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地指出了换索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实桥换索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卜一之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7):75-77,81
主要研究重庆马桑溪大桥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考虑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的非线性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计入施工过程的变形和应力的叠加效应,完成该桥线弹性稳定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并对桥梁的非线性稳定性的评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徐建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80-82,85,M0011
为保证某漫水桥的正常通行,在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施工便道用漫水桥结构。介绍该漫水桥的结构设计,对其结构安全进行检算,并从桥位、桥面高程、桥型、桥台和行车道等方面总结设计思路。结果表明,该施工便道用漫水桥结构设计总体上安全可靠,将该漫水桥应用于现场施工,使用期间漫水桥结构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于可  杜斌 《路基工程》2010,(4):119-120
根据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采用非线性卡尔曼滤波系统对大跨度桥梁分段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参数进行在线估计,将参数修正后的随后理想状态结合结构量测状态,采用灰色预测控制理论控制桥梁结构线形。通过应用实践,验证了施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灵敏度矩阵对桥梁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基于振动分析的矩阵摄动理论,首先讨论了求取模态参数对结构物理参数灵敏度矩阵的方法,形成灵敏度矩阵的过程中避免了偏微分计算;基于灵敏度矩阵,建立了桥梁的损伤识别模型,并给出了此模型具体的求解方法;然后利用Guyan缩减的方法来缩减结构的模态自由度,保证了在进行损伤识别的过程中利用较少的模态参数,进而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最后把所述方法应用于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实际损伤诊断工程。结果表明,利用所述方法进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损伤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薄志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03-107,I0009-I0010
为研究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期结构的可靠性,以跨广珠西线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施工期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悬臂施工的特点,建立了悬臂施工中结构抗力和荷载效应概率模型,基于JC法分两种工况对该结构进行了施工期可靠性分析,分析了已浇梁段、施工分布活载、混凝土强度、风荷载及施工荷载偏差等因素对可靠度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可为该类型桥梁结构制定合理的施工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