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阎建华  石洋  李漱岩 《中国造船》2003,44(Z1):152-157
推驳(ATB或ITB)作为一种水上运输工具被广泛采用.赵东油田位于渤海湾极浅海区域,平均海图水深2.4米,最大潮高4.4米,生产平台距岸1 3公里.按照赵东油田的总体开发方案(ODP),采用浅吃水的运油驳船,将原油运到离平台约60公里的塘沽陆上终端进行储存和销售.本文介绍用于赵东油田原油运输的推驳、推驳的概念设计、运输条件及运营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王海涛 《船舶》2004,(6):36-39
本文简要介绍了赵东油田生产平台钻井模块钻机移动装置的特点、组成及其底座结构和液压移动装置的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海西部某油田首次尝试采用半潜式钻井平台安装水下井口基盘的作业方式,对半潜式平台基盘的可行性、基盘的场地装船、基盘海上转运、基盘的下入安装的设计和现场作业进行分析,现场作业表明采用该方式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时效性;对该油田基盘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刘震 《江苏船舶》2011,28(1):25-26
大型起重船的紧缺以及大型平台模块吊装高昂的安装费用迫使人们寻找经济的替代方法.传统的平台上部模块安装是采用浮吊进行海上模块化吊装的.此方法受到海洋外部环境、浮吊载重量及施工海域的水深条件等限制,致使平台的建造工期长,经济效益差,导致海上油田开发的工程建造费用投资大.简要介绍了海洋平台大型模块整体安装新技术漂浮安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习民 《中国造船》2005,46(Z1):415-419
结合国内外海上平台技术发展的现状,描述了一种新型海洋平台-单立柱平台.介绍了单立柱平台的结构型式及其特点,并根据渤海湾地区的海洋环境条件,及埕岛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析了单立柱平台在埕岛油田的应用中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并结合工程实例,印证了单立柱平台结构型式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周明信  吴泓  赵万优 《中国造船》2003,44(Z1):254-258
套管钻井技术是利用套管代替钻具进行钻井作业、边钻进边下套管的技术.现代套管钻井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加拿大Tesco公司为代表的技术,完钻后下入回收工具回收井下钻具组合,可使用井下动力马达;另一种是以美国Weatherford(威德福)公司的钻鞋为代表的技术,完钻后钻鞋随套管留在井下,可以被下一只钻头钻掉.赵东油田在开发井的13-3/8"表层套管钻井中使用威德福BBL的套管钻井技术,一次成功完成钻井22口,总进尺5626米,最高单井平均机械钻速231.1米/时,刷新了套管钻井的世界记录,也是套管钻井技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的应用.套管钻井加快了钻井速度、降低了卡钻等作业风险、提高了钻井作业效率、节约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海上边际油两种主要开发模式“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及其适用的油田类型.对“蜜蜂式”开发模式中的一种主要工程设施,可移动生产储油平台的自安装、方便搬迁、可重复利用等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回顾了我国渤海、涠洲以及南海海域采用可移动平台开发边际油田的进展.介绍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改造、海洋石油161平台建造等工程经验,如筒形基础可移动平台、多功能简易海洋平台、分体自升式平台等概念.针对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开发的紧迫性,提出了须解决的关键技术,认为采用可移动储油平台这样的开发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海上钻井平台高效、安全地运营离不开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平台操作人员.分析海上钻井平台安全作业风险,综合分析相应人员配置及要求,提出平台主要人员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培训建议,为海上钻井平台安全作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国内动态     
中国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将于南海投产5月26日中国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正式出航,开始海上安装和试航工作,预期于7月赴中国南海开始其深水探油之旅。据中海油总公司高层透露,这座耗费60亿巨资打造的钻井平台,被称为海洋工程航空母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  相似文献   

10.
左胜 《中国造船》2003,44(Z1):173-179
本文介绍了秦皇岛32-6油田井口平台组块码头装船和海上安装施工中的吊装工艺.由于该吊装工艺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采用,所以有必要介绍其施工过程,为今后井口平台组块的码头装船和海上安装施工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