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夜间行车远光灯炫目易导致交通事故,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夜间车辆远近灯光强制切换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夜间行车时,通过传感器检测对向车辆光照强度,以及对向车辆、行人距离,在光照强度大于一定值,或距离小于一定值时,进行远光强制切换成近光的操作,避免由于本车远光灯开启对他人造成的炫目,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正>据某县公安交警部门统计,在车祸中,夜间事故占60%以上,其中约30%与滥用远光灯有关。相关调查发现,不少新手夜间开车尤其喜欢使用远光灯。他们中有的因不熟悉车上的变光设置,上路后无法及时切换车灯;有的因一时紧张,忘了切换;有的觉得把车灯打得亮一些,可以把前方的路看得更加清楚一些,行车更加安全。除新手外,有的人开车也喜欢开远光灯。他们中可以分若干类型:比如自私型,仗着经验丰富、技术好,根本不管别人的感受;炫耀型,现在不少中高级车的远光灯都是亮度很高的氙气大灯,抱着"高人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CTM-4型汽车拖拉机综合测试仪对夜间环境下驾驶员辨识距离和车速进行行车试验测试.并运用交通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发现:辨识距离与车速呈二次曲线关系;车速超过40km/h时,曲线开始出现拐点,产生“运动效应”;远光灯照明产生的反射眩光使不同距离组驾驶员辨识距离误差值随车速的变化其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1.夜晚远光灯越强行驶越安全,错误!灯光的照射角度越大越安全,灯光抬得越高越亮越危险。  相似文献   

5.
正浓雾是引起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青岛公交集团崂山巴士公司组织驾驶员总结出了雾天安全行车十个"不一样"。第一个:控制车速不一样。雾天安全行驶关键在于车速控制,根据能见度和路况尽量降低车速,以防突发情况措手不及。第二个:灯光使用不一样。雾天行车应当开启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让别人容易看到行驶中的车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第三个:安全间距不一样。在雾中行车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是平常的两倍。  相似文献   

6.
徐小勇 《交通标准化》2010,(11):183-185
分析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与夜间行车的冲突,提出针对不同天窗方式采取不同的行车组织方法,可满足跨线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的行车需求。  相似文献   

7.
凸起型热熔反光道路标线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凸起型热熔反光道路标线经国内一些大城市使用证明,它不仅可以提高道路标线的夜间可视认性.而且还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夜间行车需求,提出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即全线2条正线中一线双向行车一线维修;研究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列车在站交会方式及区间运行线铺画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在各运行线铺画方式下各区间的运行图周期通式;构建了确定线路最小区间运行图周期的0-1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改写为0-1线性规划模型以方便求解;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站停线路的夜间行车能力计算问题;选择一条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用0-1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线路在前一天23:00至第二天05:00时间段共6 h的夜间行车能力,对比分析了不同配线条件下线路夜间行车能力。结果表明: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线路夜间6 h总行车能力为10对,在站增设配线可实现夜间行车能力提升;所提出的0-1线性规划模型计算简洁、结果可靠,可用于不同配线条件线路夜间行车能力计算。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开行长途跨线旅客列车产生的夜间行车需求可能与其维修作业相冲突,提出一种夜间行车需求时空特性分析方法,以制定更佳的天窗开设方案,减少维修作业对行车的影响。在分析旅客列车运行结构的基础上,计算其运行时间和在高速铁路上运行合理时间范围,利用图解方法借助运行图表现形式来获得夜间行车需求的时空分布情况。利用该方法进行京沪高速铁路的夜间行车需求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白天,夜间由于受视线不良和驾驶人疲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诱发各类交通事故,因此,有不少人害怕夜间驾车出行。交警提醒您,在夜间行车时,须记牢如下“八戒”,才能远离车祸,保您旅途平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预制梁存放时开裂的问题,运用力学知识推导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下降不同温度时产生的拉应力大小,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验证,指出预制梁存放时支承处理不当,温度骤降是导致梁体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
针对预制梁存放时开裂的问题,运用力学知识推导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下降不同温度时产生的拉应力大小,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验证,指出预制梁存放时支承处理不当,温度骤降是导致梁体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 志前置距离研究.通过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视认距离 随照度及行驶车速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平均光照强度 的关系模型.基于安全行驶判别条件,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的确定方法及对应不同路面类型、车速限制值和路灯平均照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宜根据车速限制值与路灯平均照度确定,车 速限制值越低、路灯平均照度值越高,前置距离应越大;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设置夜间限速 标志,可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驾驶员夜间视力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13名夜间事驾驶员及652名非事故驾驶员进行夜间视力测试方法研究和夜间视力对比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事故组驾驶员夜间视力明显差于非事故组(p〈0.05)。提示夜间视力功能者是夜间交通肇事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夜间行车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集夜间交通信息的新方法,即夜间对路段上的车辆进行拍照,对曝光时间内车灯留下的光柱进行分析而获取交通信息。通过3Dmax建立虚拟相机和三维虚拟空间,可以重构出实际拍摄所得的光柱的三维模型,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车辆行驶的轨迹线。同时,本文从摄影测量的角度提出了解算车辆运动轨迹的另一种思路。此外,本文在该方法用于其他交通信息的提取,例如空间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路段速度-密度曲线的获得等,做了一定的尝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快捷、廉价地获得可信的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16.
驾驶员事故严重程度诱因分析对减少伤亡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假定影响变量为固定参数容易导致参数估计及研究推论出现偏差,据此本文基于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深入研究城市道路事故驾驶员受伤严重程度。使用2015-2019年发生在贵阳市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综合考虑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特征等潜在影响因素,同时利用平均边际效应量化各显著变量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值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女性、老年人、酒后驾驶、车辆无安全气囊、能见度低于50 m、夜间无路灯照明等因素显著增加了驾驶员受伤害严重程度;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效用函数中,夜间有路灯照明和事故发生在夜间为随机变量,且夜间有路灯照明与柔性护栏和车辆无安全气囊相关;事故发生在夜间与路侧行道树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夜间微光辐射特性、夜视器材侦察的特点和大气对可见光短波(蓝紫光)散射衰减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汽车部(分)队行车电磁环境复杂、车辆相互间通信困难、安全行车与指挥控制难等现状,提出采用蓝紫光解决车队行进中隐蔽照明与通信问题,阐述了隐蔽照明方法、道路标示和行车指挥方法以及隐蔽通信方法等,有利于降低汽车夜间行车暴露征候,实现安全运输。  相似文献   

18.
考虑车辆价值的倒计时信号交叉口 驾驶员驾驶行为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现车辆价值是否对驾驶员在倒计时信号交叉口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 以激进型驾驶行为、普通型驾驶行为和保守型驾驶行为为典型的驾驶行为,运用交叉口 录像获取数据方法,采集了车辆经过典型倒计时信号交叉口时的车辆价值、车速、倒计时 剩余时间、所在车道等具体数据,并对3 种驾驶行为进行了判定,建立了分时段的倒计时 信号交叉口驾驶行为Logistic 模型.结果表明,在红灯倒计时显示的3~0 s 时间段内,与保 守型驾驶行为相比,激进型驾驶行为与车辆价值、车速、所在车道有关系,普通型驾驶行 为仅与车辆价值、车速有关系;在绿灯倒计时显示时间为3~0 s 与n ~3 s 的时间段内,激进 型驾驶行为与普通型驾驶行为与车辆价值、车速有关系.结果说明,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 价值对驾驶员在倒计时信号交叉口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