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究稳态激振现场试验方法在人行桥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可行性,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基于稳态激振的人行桥模态参数识别。该方法首先通过单点简谐激励获得结构稳态响应的频响函数(FRF),然后对实测频响函数按单模态或多模态叠加形式进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和模态质量。以一频率密集分布的多点弹性支撑梁为数值算例,分析了激振器激振质量、频率间隔、激振次数、多模态参与和噪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采用该方法识别了一座双层分离桥面曲线人行桥第1阶侧弯模态的频率、模态质量及阻尼比,为该桥的人致振动分析及减振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结果表明:激振质量会改变结构固有模态参数,因此在满足激振条件下激振质量应尽可能小;选择合适的激振带宽和较小的激振频率间隔能获得更可靠的结果;人行桥现场稳态激振试验识别的频率和阻尼比与自由振动识别结果基本相符,识别的模态质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符,说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的模态识别既要知道结构上的激励又要求出响应信号,但在工程应用过程中,要么不能施加激励,要么施加激励的代价太高。因此,对于本文而言,某齿轮箱的激励是未知的,也没有必要对其结构施加激励,只需要依靠响应数据即可得到模态参数——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理论。该理论借助LMS系统中的PolyMAX,  相似文献   

3.
管迪华  吴卫东 《汽车工程》1995,17(6):328-333
本文探讨了对轮胎进行模态试验的方法,并对两种不同特性的轮胎进行了两个方向的激振试验,并在每向激振情况下提取了各阶的径向和切向模态振型。对比所获得的模态参数,可看出两种轮胎的模态参数明显地表征了它们的不同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4.
尚进  任礼行 《汽车工程》1999,21(1):31-36,20
在轮胎静生趣特怀建模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轮胎模态参数对轮胎纯侧偏特性的建模。通过侧向激振试验提取了轮胎的侧向模态参数并计算了轮胎在不同载荷下的偏离特性,计算结果与以往轮胎的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转化为无量纲形式并与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建模和计算结果充分说明了模型的合理并显示了建模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轮胎自由与约束悬置的模态试验与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迪华  董培蕾  范成建 《汽车工程》2003,25(4):353-355,359
为了证实约束对轮胎模态参数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从自由悬置的轮胎模态参数转化为固定悬置的参数,分别对自由悬置与固定悬置的轮胎进行激振试验,提取模态参数,并用模态综合法完成自由悬置结果到固定悬置结果的转化。模态综合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相符,证明了利用自由悬置模态参数建模,利用模态综合的方法考虑约束系统动特性对轮胎特性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汽车白车身模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应用到汽车车身的结构动态分析中,对该试件进行锤击法激振,通过HP3565S及模态分析软件,首先求出传递函数,再识别出模态参数、显示振型图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设计人员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轮胎动刚度和阻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学武  高义民 《汽车工程》1994,16(5):315-320,F003
本文通过轮胎动态实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轮胎弹性力与轮胎变形,激振频率之间,以及轮胎阻尼力与轮胎变形速率,激振频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充气压力,振幅及滚动速度对轮胎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_lab模态分析系统测量了某轿车车内空腔声学模态,采用Spectral Ac-quisition模块测量了声传递函数,用PolyMAX(最小二乘复频域法)分析方法进行了模态参数的识别。通过试验分析获得了该轿车车内空腔共鸣频率和三维模态形状。该方法为控制和降低轿车车内低频噪声提供了参考,为轿车车内空腔声学模态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DD680型大客车为例,叙述了通过模态激振试验的实测数据,运用复模态原理进行车架-骨架系统模态参数辨识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模态分析技术获取轮胎的模态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管迪华  孙永伶 《汽车工程》2001,23(3):148-151
由模态试验获取轮胎自由悬置的模态参数,应用模态分析技术进行轮胎力学研究,用模态综合法实现轮胎自由悬置到固定支承的转化,从而从理论上给出轮胎固定支承时的模态参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基于PolyMAX方法的某轿车白车身实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模态分析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最小二乘复频域法的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采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和最小二乘复指数法对某轿车白车身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将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刚度测试结果,对向车身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FEM/BEM在轮胎振动和噪声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李兵  夏源明 《汽车技术》2005,24(9):12-15,43
基于ABAQUS和SYSNOISE程序,给出了分析轮胎振动和噪声特性的有限元和边界元模型及完整方法(FEM/BEM),并以此模型和方法对某半钢子午胎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其在激励作用下的辐射声场.计算结果表明,只要有通过试验获得的轮胎在滚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真实激励谱,利用本文的方法即可对轮胎的振动噪声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3.
管迪华  吴卫东 《汽车工程》1997,19(6):325-329
本文用试验模态参数建立轮胎模型。通过对轮胎的和径向和切向激振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将地面对轮胎的作用当作输入。采用迭代算法计算了静态垂直特性,即垂直刚度、印迹长度及摩擦力在纵向的分布。然后计算了考虑轮胎预载的300Hz内的垂直振动特性。采用模态综合方向将车轮、悬架及车身组合成的一个系统,计算出了该系统的垂直振动特性。研究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modeling of tire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eady cornering properties, the model of tire nonsteady cornering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using tire modal parameters extracted experimentally.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ire rolling effect on its cornering properties, the induced transfer function is introduced. The analytical formulae for calculation of transfer-function of lateral force and self-aligning torque with respect to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yaw angle are derived. The nonsteady corn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ire under different loads can b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in the lit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rolling speed on tire cornering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static case is analyzed. The nonsteady cornering properties in high frequency range are given by the model.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steady and nonsteady tire modeling by using mod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modeling of tire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eady cornering properties, the model of tire nonsteady cornering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using tire modal parameters extracted experimentally.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ire rolling effect on its cornering properties, the induced transfer function is introduced. The analytical formulae for calculation of transfer-function of lateral force and self-aligning torque with respect to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yaw angle are derived. The nonsteady corn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ire under different loads can b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in the lit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rolling speed on tire cornering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static case is analyzed. The nonsteady cornering properties in high frequency range are given by the model.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steady and nonsteady tire modeling by using mod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在汽车结构设计中,为了避免弹性体产生共振问题,需要适当提高低阶固有频率,做好频率分布规划。白车身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模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结构自身的基本振动特性。本文以某重型卡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Radioss进行模态计算,然后与基于LMS Test.Lab的模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仿真计算的精确性,对白车身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簧下质量大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并且电机电磁力和转矩波动对车轮造成电机激励,进一步加剧车轮振动引起垂向振动负效应的问题。鉴于此,考虑电机的电磁激励,建立了电动汽车-路面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振型表达式,以及路面振动引起的二次激励。计算了简支与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模态频率,根据频率分布进行了截断阶数选取,并分析了边界条件、电机激励和车速对路面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行驶速度、路基反应模量及路面不平顺幅值下,激励形式对汽车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不平顺幅值越小,弹性支撑对路面响应的影响越大,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响应较小,电机激励会引起路面响应的增加;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不平顺幅值和路基反应模量越小,考虑路面不平顺、路面二次激励和电机激励的三重综合激励对电动汽车响应的影响越大,激励形式对轮胎动载荷的影响最大,对车身加速度的影响次之,对悬架动挠度的影响最小;电机激励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对路面破坏和寿命产生的负效应不容忽视。所建电动汽车-路面系统机电耦合模型及研究思路可为电动汽车垂向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