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由边坡灾害所引起的道路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把握与控制。由于公路边坡灾害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了处治技术的多样性。介绍了公路边坡灾害的类型,并针对造成灾害的原因,在设计和施工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阎萍 《广东公路交通》1997,(C00):152-154
本文对沈大高速公路冬季如何除雪防滑,使高速公路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他们根据出现的大雪、小雪、薄冰及冰膜、坚硬厚冰等各项冰雪灾害均提出了有效对策。这些好的经验可供我国北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冰雪灾害是上海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受到不同程度冰雪灾害的影响,公路冰雪灾害的防范和应急管理是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冬季面临的主要工作。通过多年公路冰雪灾害应急管理经验的总结,全面阐述了浦东新区公路应对冰雪灾害的具体处置原则与对策措施,为完善浦东新区城市应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冰雪天气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从灾害天气对道路运输安全影响的角度出发,运用汽车运输工程学中的相关知识,从根本上分析了冰雪灾害对道路运输安全构成危害的机理,提出了道路运输应对冰雪灾害的解决措施,包括构建一种冰雪灾害路面打滑分类模型,以此来判断冰雪灾害的程度和基于气象条件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快速响应系统等4个子系统。提出了各种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为冰雪防灾纳入公路规划和设计当中,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公路冰雪清除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冰雪灾害下道路通行能力动态交通分配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偶发性天气条件下,以往的道路通行能力数据几乎完全失效,需要对其进行修正;车辆行驶中需了解道路的实时信息,并作出最优路径选择。文中通过实例研究了冰雪灾害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修正、交通组织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刊特稿     
经历了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冬季路面除冰雪技术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期我们邀请陕西省交通厅伍石生高级工程师对国内外路面除冰除雪技术进行点评。伍石生工程师是陕西省青年专家、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世界道路协会路面委员会委员、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理事。目前正主持"秦岭山区高速公路防冻抗滑路面修筑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各有关单位: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高速公路建设20周年。我国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年将新建高速公路5000公里。在今年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信息化”第一次被载入党的报告中;今年我国南方大范围的冰雪、冰冻灾害又一次提醒我们,交通“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分析了江苏省冬季气候特征,依据冬季气温状况划分了三个除冰雪对策区域。在分析南京冬季气候特征和冰雪特征基础上,制定了高速公路分级除冰雪的对策,根据南京冬季冰雪天气预报情况对路面结冰状态的影响,夜间是防冰除冰的关键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除冰雪,以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9.
丁浩  彭振华  程崇国 《隧道建设》2005,25(Z1):42-43
结合通渝隧道涌水突泥灾害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灾害处治设计及实施方案,并提出了隧道涌水、突泥的普遍认识及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桥头跳车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已成为路桥过渡段常见的病害。文中通过分析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从地基处治、路基处治和路面处治3个方面论述了减小桥头跳车的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冰雪灾害预警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区公路雪灾因子进行分析,由此得知温度、湿度、降雪量和积雪日数是决定公路雪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主因子的专家打分方法的山区公路冰雪灾害强度模型和预警评估模型。运用山区公路冰雪灾害强度模型和冰雪灾害强度分级标准,在预警评估模型的支持下对重庆地区的历史雪灾进行判别和归类,结果与实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冰雪路面冻滑抑制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冰雪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和国内冰雪路面冻滑治理已用措施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阐述在铺装阶段赋予路面冻滑抑制功能的技术对策。在归纳分析现有国外公路路面冻滑抑制铺装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国内抑制冻滑铺装技术的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雪灾等级的分析,结合重庆气象条件和公路网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重庆的山区公路雪灾分级标准。将雪灾强度数学模型与雪灾等级划分情况相结合,用动态聚类法找出各雪灾等级的重心,从而建立雪灾预警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4.
挡雪墙对铁路风吹雪雪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争乾  张军 《路基工程》2012,(1):195-198
通过铁路风吹雪雪害的调查分析,结合挡雪墙防治雪害的实践经验,分别阐述了风吹雪雪害的形成机理,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挡雪墙防治雪害的作用原理与设置原则,并对铁路风吹雪雪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冰雪路面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交通行业面对的难题,对冰雪路面运营风险进行智能管控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有效途径。为了推动冰雪路面智能管控技术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冰雪路面智能管控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冰雪对交通带来的影响,揭示了人、车、路三者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明确了冰雪路面交通事故的根本诱因是由冰雪导致的路面摩擦特性下降;然后,讨论了冰雪路面的胎-冰-路摩擦机理、影响因素、预估模型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比分析了路表冰雪状态感知技术的多种原理及其适用性,提出了可以用于智能管控的冰雪感知技术要求;最后,总结归纳了常见的冰雪路面运营的静态、动态风险管控方式,其中静态管控方式包括气象法、历史事故数据法和力学特性法,动态方式包括动力学特性法、交通流特性法和综合风险分析法,综合风险分析法可以表征道路运营风险的多因素动态变化,是未来冰雪路面智能管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道路上存在的冰雪导致路面抗滑性能下降,并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冬季道路养护的关键是把握路面冰雪的状态,最重要的是预测路面冰雪的状态变化。文章根据观测结果将路面积雪分类,进行冰雪道路表面的热量平衡探索,为改善冰雪道路的路面安全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冬季融冰雪成本高、环保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医学制药中的"缓控释"思想,确定涂层材料的组成,为使表面能较高的亲水性填料、补强剂与表面能较低的树脂能有效结合,采用偶联剂对组分中的填料和补强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用高分子纤维素分别制备疏水型与亲水型包衣溶液,对环保型融雪剂进行包衣成膜,研究其微观形貌以评价成膜状况;然后通过融冰雪试验确定涂层溶液的最佳涂刷量,研究涂层的抗黏附性能与缓释持久性,通过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特征,揭示其缓控释融冰雪机理;最后分别通过研究融冰雪涂层的耐水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分析其耐久性能,通过分别分析融冰雪涂层对植物生长和金属腐蚀的影响以评价其环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亲水型与疏水型包衣溶液的掺配比例是1:8,环保型主动融冰雪涂层溶液的最佳涂刷量为0.65 kg·m-2,融冰雪涂层具有良好的缓释持久性和抗黏附性能;在融冰雪过程中,包衣薄膜吸水溶胀,溶解缠绕在包衣薄膜表面的亲水型高分子纤维素,使镶嵌在包衣表面的抗黏剂及致孔剂碎片脱落,在包衣薄膜表面形成孔洞,渗出融雪剂晶体,包衣薄膜成功地发挥缓释作用;水进入包衣膜内后溶解融雪剂,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融雪溶液便渗出包衣薄膜,融化冰雪;环保型主动融冰雪涂层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冬季道路的表面通常覆盖着多层积雪,重交通量的路段积雪较薄,其厚度一般不足几厘米。积雪状态随着交通量、除雪工作量及气候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种类的积雪表现出的状态与特点均不同,积雪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路面安全性。根据观测结果将路面积雪分为新雪、雪粉、雪粒、雪板、冰块、冰膜及融雪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