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高,增加了软弱土地基沉降控制难度。根据软土类型及特征,探讨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加固的优化设计和变形计算,对软弱地基加固方案、设计参数、沉降计算方法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即风险因素,而软土地区尤其如此。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能否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即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研究结论:提出识别软土地区铁路路基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以及催生各风险事件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的技术路线;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AHP)方法对软土地区铁路路基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同时利用理正软件,对竖向排水固结地基和粒料桩、加固土桩复合地基的软土地区铁路路基风险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设计阶段对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和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最后针对软土地区铁路路基提出风险预防与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单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在新(沂)长(兴)铁路袁北至东台段软土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工程实例概略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初步总结了土工合成材料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浇薄壁筒桩作为一种软弱地基处理的新技术,首次应用于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本文通过现浇薄壁筒桩在甬台温铁路台州站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工程应用,重点就其技术原理、施工方法、质量检验、经济技术分析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软弱地基自古以来是影响建筑结构物安全的薄弱环节,结合渝怀铁路一段路基软土工点施工实例,论述袋装砂井法处理铁路软弱地基的施工原理、质量控制和检验以及取得成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洛湛铁路洪塘至岑溪段贺州车站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对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论: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考虑软弱土层夹碎、块石,且基底石灰岩溶沟、溶槽发育,采用沉管法施工遇溶沟、溶槽陡倾斜面或较大粒径孤石时,可能出现成桩困难,经比较,选用适应性较强的振冲法进行施工.岩溶峰丛洼地软弱土层基底石灰岩溶沟、溶槽发育,施工中碎石桩桩长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相邻桩长进行分析,必须排除振冲头遇土土层中孤石而造成桩长异常的情况,确保碎石桩按设计要求打穿软土层;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对桩长与相邻桩相比短于1 m需结合相邻桩进行分析的规定,以及对判断属于振冲头遇土层中孤石而造成桩长异常时采取补桩的措施.工程实践表明,所提出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施工问题处理措施可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铁路穿越不良地基时,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工程措施加以解决,以满足铁路运行要求.本文针对采动区铁路地基加固问题,对采用高压旋喷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CFG桩加固采动区铁路路基的优越性,为类似地基加固提供借鉴.研究结论:以某煤矿铁路专用线为例,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软土路堤的极限高度;在不满足路堤采动下沉加高的要求下,采用CFG桩对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理论验算和沉降量的有限元分析,以及与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案的对比,验证了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软弱地基加固中,加固方案完全相同的情况下,CFG桩更具优越性;根据规范和相关文献,提出了CFG桩加固设计要求;CFG桩推广使用,对于发展废物利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振冲碎石桩在港口铁路软基处理中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港口铁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从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加固机理、理论计算以及实际处理效果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从而证明振冲碎石桩对港口铁路软弱地基处理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1986年到2010年连云港地区铁路先后历经陇海线Ⅰ、Ⅱ期技术改造和电气化改造及地方相关配套工程建设,为保证铁路路基稳定,工程项目参建单位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软土地基加固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关键环节极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介绍,得出一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技术数据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个铁路软土路堤的现场原位试验,从变形的角度,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粉喷桩复合地基临界桩长进行了分析.在常规的水泥掺入比、桩径等条件下,临界桩长出现与否,与土层条件、桩身强度、桩体是否打穿软土层有关.对于桩体强度较均匀、打穿软土层至相对硬层的粉喷桩复合地基不存在临界桩长,而对桩体下部较软弱、未打穿软土层的悬浮式粉喷桩复合地基,存在临界桩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有效处理甬台温铁路大量分布深厚层夹层软土地基,对控制投资和满足高标准铁路路基的稳定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研究,拟找到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研究结论:布袋注浆桩(简称布袋桩)是分层注浆技术和土工织物综合应用而成的新技术,与周边土体一道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土刚度和承载力,具有流水作业、无污染和浆材利用率高等特点,加固深厚层夹层软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铁路房屋建设工程点多面广,地基情况错综复杂,充分利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做到技术先进,节省工程建设投资。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土垫层法的3:7灰土垫层、砂垫层、砂夹石垫层的适用范围,根据铁路定额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桩基法介绍了灰土桩、砂桩、碎石桩的适用范围,采用冶金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的有关定额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本文根据新菏线的具体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例,说明了软弱地基处理的方法在铁路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经过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应用于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变得稀缺,各种各样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土地基上修建,软土地基达到工程建设要求尤为重要.以南京市河西新城新型有轨电车快速公交(1号线)工程正线地基加固工程为例,论述深层搅拌(水泥土搅拌)和排水固结两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滇池地区软土发育范围广、深度大、成分复杂,尤其淤泥质土和泥炭质土含水量高、孔隙比大、腐殖质含量高,成为地基处理的控制性因素。近年来环滇池区域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经济性、合理性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结论:(1)滇池地区以松软土、软黏土为主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是可行的;(2)淤泥质土为主的地基应加强工艺控制,桩长较长、工程质量要求较高地段可采用多向搅拌水泥砂浆桩;(3)泥炭质土、泥炭土为主的极软土地基必须开展试桩试验,尤其在含水量高、腐殖质含量较高地段,根据试验情况可加强设计采用CFG桩、预应力管桩处理,是较为稳妥的加固措施;(4)采取管桩加固时要分析工点的侧向稳定性,以免刚性桩结构受侧压力而倾斜;(5)在深厚软土地段、沉降要求极高地段或施工场地受限的既有构筑物旁边,必要时采取桩板结构等措施;(6)本研究成果在山区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方面有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海相软土的适用性问题,在铁路正线进行了应用试验。采用CPTU孔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土状态指标、强度和变形指标;分别对CFG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土扰动和成桩质量,路基填筑期及静置期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分布、孔隙水压力变化、沉降和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CPTU可以为软基加固处理提供更多的地基土参数;CFG桩复合地基适用于苏北地区海相深厚软土加固;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对加快地基沉降收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量效果显著,丰富了海相深厚软土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软弱地基土是介于正常岩土与软土之间的一种特殊岩土类型。在隧道修建过程中,软弱地基土普遍存在且对工程影响极大。受隧道施工场地和环境的限制,如何选择隧道软弱地基土承载力检测方法,确认软弱地基土的性质,快速获得承载力,验证地勘结果,并进一步修正设计,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已经成为建设者们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结论:(1)隧道软弱地基土作为天然地基很难满足隧道强度和变形的要求;(2)软弱地基土包括软黏性土、软粉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饱和砂土、红层、填土等;(3)软弱地基土承载力的检测一般可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优先推荐采用轻型静力触探或轻型动力触探;(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隧道施工和监理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计算和沉降施工监测表明,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下沉降大,地基沉降主要是路堤填土造成的。加固前软弱地基固结时间长,需加固后12a才能满足铁路工后沉降不大于20cm要求。淤泥层采用塑料排水带(真空预压)加固后,固结时间大大缩短,在加固后240d就能满足工后沉降小于20cm和沉降速率小于5cm/a要求。由于理论计算与实际施工条件有差异,再加上软土地基本身的复杂性,实测沉降与理论沉降计算值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实际沉降值略大于计算值,实际沉降值在大致地基加固后2a后才趋于稳定,时间长于计算值。有限元计算和实测值表明:地面沉降变形最大点位于地面线中心点,路肩次之,往路基两侧边坡坡脚处沉降量最小。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振冲碎石桩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振冲碎石桩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施工方法及过程控制,论证这种方法在软土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天津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地层中软土的成因及工程地质特性。通过对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勘探、试验、分析及区域地质资料的参考对比,查清了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岩性、分布、埋深、厚度等情况。通过对勘探和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特征,并对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最后,对软土地基给出了一定的处理方法,并通过比较选择了经济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拟建铁路系冀东地区连接曹妃甸港区的重要钢铁煤炭运输线,线路位于渤海海积平原区。DK73+100至港口区沿线软土分布广泛,其工程性质对于设计施工有重要影响。针对线路沿线软土工程地质特性,采用钻探取样、室内试验、现场原位测试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并分别对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结果及静力触探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