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理论和实际探讨水翼艇的操纵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翼艇的操纵注意事项,使水翼艇驾驶人员对水翼艇的操纵性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概述水翼艇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水翼艇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总结水翼艇的特点,以不同的角度对水翼艇进行分类;对水翼艇的纵向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分析目前水翼艇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水翼艇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双体滑行水翼艇是一种集双体滑行艇和水翼艇为一体的复合型高速艇,通过双体船增加艇自身横向稳性及其耐波性。在双体滑行艇两片体内侧增设滑行水翼面,在运动过程中,航速达到一定值后,水翼的水动效应为艇体提供一定的升力,使艇体上升,减小艇底湿面积及其阻力,使双体滑行艇阻力大大降低。双体滑行水翼艇兼备了双体滑行艇和水翼艇两者优点,双体滑行水翼艇综合解决了高速艇稳性和快速性问题,使艇的技术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速船舶中的一种,水翼艇以其优异的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及经济性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水翼艇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水翼艇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总结了水翼艇的特点,以不同的角度对水翼艇进行了分类,对水翼艇的纵向控制方法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最后,阐述了目前水翼艇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水翼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单体小水线面水翼艇的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琦  谭家华 《船舶工程》1996,(5):14-17,13
本文针地一般11.9m长的交通艇提出了单体小水互面水翼艇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该艇的水翼配置与线型设计,以及艇的稳性和阻力计算。计算表明,设计艇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槽道艇的槽道下方装上首尾水翼以及在艇尾装上尾压浪板对艇的阻力及航态有较好的改善效果。通过对4种不同尺度、不同排水量的阻力性能、航态进行试验分析,得出了有利于阻力、航态的水翼翼型、水翼安装角、水翼安装位置,尾压浪板的安装角及其与水翼最佳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水气双重介质共同作用下可控水翼滑行艇纵向运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水气双重介质共同作用下可控水翼滑行艇的运动响应,本文基于喷水推进滑行艇的高速运动原理,建立了水气双重介质共同作用下可控水翼滑行艇非线性纵向运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在水气双重介质共同作用下可控水翼滑行艇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特性,确定了艇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动升力、水翼的升阻力及力矩等。提出了可控水翼对滑行艇运动过程中的升沉量和纵倾角的控制策略。完成了0~8级线性风、周期风、随机风作用下水翼变攻角和水翼变攻角+纵向运动对滑行艇运动升沉量和纵倾角控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当主机输出功率一定时,水翼变攻角可以控制滑行艇的升沉量,弱化纵倾角幅度,而水翼变攻角+纵向运动可以同时控制滑行艇的升沉量和纵倾角。本文为水气双重介质共同作用下可控水翼对滑行艇纵向运动预报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快速性、航速控制和动力系统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水翼艇智能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在VC 平台上,以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方法,编制了水翼艇智能推进系统初步综合优化设计的计算程序,同时给出了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本文提出的水翼艇智能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的优化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高速艇上水翼减阻的原理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高速艇上加装水翼的技术方案及其达到的减阻效果,并给出了滑行艇首部加装水翼(即翼滑艇)后整船阻力的估算方法。基于三维非线性涡格法,建立了单独水翼/水翼组合体/多水翼系统的水动力性能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作为翼滑艇阻力估算中单独水翼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方法。算例结果表明,文中的方法可用于单独水翼/水翼组合体/多水翼系统和滑行艇加装减阻水翼的初步技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0.
水翼艇纵向运动多变量随机最优控制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随机控制理论,针对全浸式水翼艇的多变量随机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并着重分析水翼艇的纵向运动姿态的随机最优控制。首先,依据动力学原理对其运动方程的建立和线性化进行了推导。其次,利用线性卡尔曼滤波器对其纵向运动姿态进行估计,依据LOG性能指标构造了最优控制规律。通过施加控制前后状态的比较,可以看出,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的方法,对水翼艇的纵向运动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水翼艇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迅速。苏联自1958年第一艘水翼客艇“火箭号”取得成功之后,几乎每二年即研制出一个新型号。至今已有大小十二个型号,累计建造约二千余艘,成为内河和沿海客运的主力,并有大量水翼艇出口。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建造了世界上最大、耐波性最好、可航行四级海情的全浸自控水翼客艇,称为“喷翼”艇。  相似文献   

12.
槽道水翼滑行艇快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槽道水翼滑行艇的基本原理、快速性能及其及化规律。通过模型试验、中间艇试验和实部的航行试验,证实了槽道水翼以及与尾压板的联合作用,使槽道型滑行般的阻力减小,航行姿态得到调整和改善,艇的超载能力等综合航海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槽道水翼使艇体总阻力平均减小25%左右;中间试验艇的航速提高了8%;实船试航航速提高了18%;负荷超载能力增加15%。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给出对设计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MATLAB的平台上,利用Simulink建立了水翼艇智能推进系统的仿真模型,运用MAT-LAB的M文件编制了其混沌优化程序,并用该程序对水翼艇推进系统的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推进性能有明显提高。混沌优化程序还可用于水翼艇推进系统控制参数的实时配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供了一种水翼艇静水翼航性能的计算方法。本方法根据首尾单独水翼模型试验资料、水翼系统的干扰特性、几何条件和艇的平衡方程组等,借助电子计算机计算水翼艇在整个翼航范围内(包括起飞状态)的航行状态、阻力及推力等性能曲线。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准确地估计首水翼对尾水翼水动力性能的干扰效应。作者运用水翼升力线理论的某些结果导出了常用形式水翼系统尾翼处的平均液面下降和平均下洗角的计算公式,并以此计算值来修正尾翼的工作状态。实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由海军某工程技术大队技术保障队工程师赵志贤发明的“一种水翼艇实现平稳的方法”,于7月上旬,由国家专利局公告为发明专利。这项成果的获得,标志着综合性能优良的混合船型技术得以成熟,它不仅使小型船艇也能抗击大风大浪,而且也使我国现代船舶发展跨入新的阶段。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水翼艇由于采用固定水翼系统,致使适航性较差。全浸式自控水翼艇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小艇在高速状态下的适航性,但由于其复杂的自控系统使得价格昂贵,且可靠性较差而难于普及。根据流体力学、船舶原理和机械设计原理发明的这种实现平稳的方法,采用动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潜艇在北极冰层覆盖或冰间湖海域浮起时的操纵控制,建立基于潜艇可浮海域垂向密度梯度实测数据的浮力模型和无航速浮起操纵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操纵控制软件。以艇体姿态和垂向速度为目标,研究潜艇在北极海域的浮起操纵特性,获得北极海域典型垂向密度梯度条件下的潜艇浮起操纵控制方法。仿真试验表明:利用自身的操艇系统,潜艇能以可控方式在极地海域安全浮起,浮起惯性的有效控制是潜艇浮起操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构建符合海洋航行器实际运动特性的操纵运动模型,开展基于“精海”无人艇实航湖试数据驱动的无人艇操纵运动辨识建模研究。无人艇操纵运动辨识建模的框架以非线性水动力模型和推进器经验模型作为先验知识约束,利用随机舵角序列激励下的航行数据作为训练集,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完成建模过程,着重探讨了在环境干扰下构建艇体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构建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无人艇操纵运动模型;先验的模型结构有效降低了实航数据中浪和流的影响,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回转、Z形等操纵运动的状态变化,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实艇和模型的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水翼艇艇体设计载荷估算方法。经对美国四艘典型水翼艇(排水量58t~235t)的计算分析表明,本文估算方法基本上反映了这类艇的外载荷特性。在无母型艇的条件下,本方法可用于新艇结构设计的外力估算。  相似文献   

19.
潜艇操纵面几何参数敏感性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潜艇垂直面操纵运动线性运动方程为基础,以反映潜艇垂直面操纵性特征的典型技术指标为评价体系,提出了潜艇操纵面几何参数敏感性概念,采用敏感性指数作为评估操纵面参数对潜艇垂直面操纵性影响的指标.在主艇体参数固定条件下,为潜艇设计了系列参数的首尾操纵面,采用Bohlman的水动力估算方法,估算了该艇的线性水动力系数.在水动力估算和敏感性概念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敏感性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得到了潜艇首尾操纵面几何参数不影响潜艇逆速,尾操纵面对首舵升速率有很强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最佳控制在水翼艇姿态控制上的应用,使用数字机对全浸式水翼艇的控制进行辅助设计和闭路仿真。初步结果表明: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设计的自动驾驶仪,可以取得显著优于古典控制的控制效果。对所论最佳控制系统的实现,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水翼艇分级-分散微处理机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