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用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4.4‘-二胺基二苯甲烷(DDM)及环氧树脂(CYD-127)合成了具有优异电绝缘性能,韧性好,耐高温的基体材料;探索出了合适固化制度;制备了铺覆性能好,储存时间长,粘接性能优良的预浸料;由预浸料压制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冻土的稳定及路基保护问题,通过建立埋设热管的沥青混凝土光照模型,测试沥青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处温度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利用热管在沥青混凝土中的传热降温作用,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相同时刻相同点位的温度,得到实测温度与仿真温度的关系.结果 表明:埋热管后沥青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场呈波浪形分布,仿真计算的内部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实测温度曲线接近,内部点位越深,光照时间越短,二者的差值越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路基内部水分存在形式和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黄土路基内部水热传输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中的水分从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迁移,从湿度高处向湿度低处流动;土体密度越大,水分迁移越困难,初始含水率越大,土体内部的水分容易迁移;路基冬季放热夏季吸热,内部温度保持10℃左右;在温度场影响下,距离路基表层和边坡表面越近,温度梯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等温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方法(FTIR)对路用环氧沥青的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的DSC曲线,基于热分析动力学的方法,确定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利用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方程,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验证固化反应方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根据上述反应方程推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路用环氧沥青的固化程度和固化时间,从而为基于环氧沥青的长寿命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交通开放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认识和防控温度变化对跨海大桥钢箱梁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了钢箱梁内部空间空气温度场的时序变化特性;总结了夏季高温条件下的降温措施。结果表明:与无沥青路面相比,有沥青路面的钢箱梁在升温阶段内部空气温度明显更低,甚至低于外界气温,内部空气温度极值出现得更晚且降温更缓慢;靠近顶板的钢箱梁断面竖向温度变化迅速,其余位置温度变化平缓,整个温度梯度可用指数函数和一次函数描述;在钢箱梁内部空气温度较高时,可采用“个体防护+移动式冷风机降温”的综合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乙烯基酯树脂为基体、碳纤维预浸布为增强体、环烷酸钴为促进剂、KH550为偶联剂、过氧化甲乙酮为固化剂,制备乙烯基酯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固化剂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与固化剂的质量配比为100∶4时,复合材料的交联固化程度最好,弯曲强度达217.76 MPa,弯曲模量达14734.97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达106.03℃,热分解温度达399.81℃,SEM图观测可知碳纤维表面有较多胶液,树脂与纤维排列紧密、黏合牢固,纤维断裂整齐,界面结合性能也最好。与经氧化处理复合材料相比,未进行碳纤维表面酸氧化处理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性能提高了16.2%,弯曲模量提高了13.0%,但物理、化学耐热性比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库水位等速下降过程中均质水库岸坡的塌岸现象及岸坡内浸润线的变化特点,以取自三峡库区的含黏粒粉砂为主要试验土料,对建立的4个不同结构的均质岸坡模型进行了7种不同速率的水位下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均质水库岸坡的塌岸现象越易发生,但库水位下降速率的大小并不与塌岸现象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试验测得浸...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纸基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与环氧树脂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环氧树脂(EP体系)、非金属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NM-EP体系)和KH-550改性非金属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K-NM-EP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纸基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对各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有影响,使表观活化能提高,但不影响固化反应历程;动力学计算得到EP、NM-EP和K-NM-EP体系的最佳起始固化温度分别为333.15、353.15和343.15 K,后处理温度分别为453.15、423.15和393.15 K,固化温度均为373.15 K.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速公路波形钢护栏的各种浸铝工艺,其工艺过程包括了预处理,浸铝,后处理和性能评价四个步骤,详细地探讨了熔剂成分,浸铝温度,浸铝时间和提升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镀层表面 性能的影响,该技术开发出了搞质量的浸铝镀层,并被成功地用于海洋大气环境和工业大气环境的高速公路护栏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海黄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考虑气象参数的组合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实桥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上"形组合梁四季竖向温度分布,给出了升温和降温时竖向温度梯度简化模式,研究了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风速等气象参数对温差的影响规律,采用极值统计方法给出了50年一遇气象参数代表值下不同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的"上"形组合梁最不利竖向温度梯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日照升温和夜间降温过程中,组合梁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不同;升温过程中最大温差出现在14:00,温度梯度模式可简化为"顶部5次抛物线"加"底部折线"的形式,顶部温差受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影响较大,当铺装厚度分别为0、50、100、150mm时,顶部温差极大值分别为23.8℃、31.7℃、24.1℃、17.4℃,底部温差极大值可取5.1℃;降温过程中最大温差出现在2:00,温度梯度模式可简化为"顶部双折线"与"底部等温段"的形式,顶部温差受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影响较大,当铺装厚度分别为0、50、100、150mm时,顶部温差极小值分别为-12.2℃、-8.2℃、-5.0℃、-2.9℃,底部温差极小值可取-16.4℃;"上"形组合梁竖向温度梯度受气象参数的影响,温度与太阳日辐射总量和气温基本呈线性关系,而与风速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上"形组合梁升温梯度模式与美国AASHTO规范接近,但顶部温差取值较美国AASHTO规范高1.7℃,降温梯度模式与欧洲规范接近,但底部温差较欧洲规范低8.4℃,故本文给出的温度梯度模式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分析大跨度连续桥梁温度应力的影响,以拉日铁路雅鲁藏布江三号特大桥为例进行研究.采用Midas Civil计算软件,对箱型截面的大跨度桥梁成桥后,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对梁体的最大应力进行分析计算.采用Midas FEA计算软件,分析箱型截面冬季施工养护期间,在箱体内部温度和高于外部温度的实测值下,分析单个现浇块体的应力值,为养护温度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对桥梁的应力影响较大,在西藏地区的温度变化快,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桥梁的抗裂能力能够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冬季施工期间,箱体内外养护温度差较大时会产生拉应力,必须合理的控制内外温度差和拉应力值,保证混凝土养护期间不开裂.  相似文献   

12.
京承高速滦河特大桥在预应力箱梁冬季“蒸养”过程中,因混凝土内外温差、梁体顶板与底板收缩不一致和养护时降温梯度过大等原因,产生裂纹,采用加强混凝土梁的养护管理、蒸汽养护时适当增加大梁内的抗裂钢筋和严格控制升降温梯度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3.
IlitroductlonNormallytemperaturemeasurementsareusedinaninverseheatconductionanalysis.lnarecelltinverseheatconductioninvestigation[ll,twodatatypes(temperatureandheating/coolingrate)weecomparedforthepurposeofinvestigatingtheireffectonpredictingthesurfaceheatfltixattheprojectedsurface.Itwasillustrated,vianumericalexample,thatthechoiceofinputdatainnuencesbOththeaccurasyandstabilityattheprojectedsurface.Thatis,thepredictionnotonlydePendsonthetemperaturedatabutimplicitlyitsillterpretedheating/cooli…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进行了不同养生温度、不同养生时间条件下的水稳试件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不同设计强度下水稳基层养生时间与养生温度的时温曲线,建议根据时温曲线进行工程施工。结果表明:面层紧跟基层施工的养生方式能提供较好的高温养生条件,达到快速修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东莞市一座大跨径桥涵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半年的连续温度场观测结果,分析了在太阳辐射下春、夏季的混凝土箱梁各个截面的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了截面升温模式和降温模式的温度梯度,并分析了各国规范截面沿梁高的温度梯度模式,得出了适合广东地区的温度梯度模式.最后,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3#截面进行了温度场模拟分析,并将计算温度与实测温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有限元模型可以精确地仿真实际混凝土温度场.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收缩特性及其随时间发展的一般规律, 总结了材料组成、养护制度与内部温湿度场对UHPC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UHPC收缩早期(0~7 d)发展快, 占总收缩的61.3%~86.5%, 中期(7~28 d)发展缓慢, 占总收缩的13.5%~27.9%, 后期(28 d后)趋于稳定; UHPC以自收缩为主, 占总收缩的78.6%~90.0%, 是早期开裂的主要诱因; 收缩测试起始时间可取试件成型后1 d(24 h), 终止时间可取90 d或120 d; 在结构设计时, 可参考各国规范取收缩为500~800 με, 热养护后可不考虑残余收缩; 对于收缩预测模型, 各国规范尚未统一, 多借鉴现有的收缩模型, 应完善与修正收缩预测模型; 对于材料组成, 目前集中于纤维、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对收缩的定量影响, 且各组分对收缩的影响不同, 评价指标较为单一, 应结合结构用途、制备工艺与施工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内部温度与湿度场,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28 d后的普通混凝土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应深入研究胶凝材料含量大、组分差异性明显、活性矿物掺合料掺量高的UHPC早期内部温度与湿度场; 为了降低收缩, 基本采用内养护, 添加膨胀剂、减缩剂与粗骨料等措施。可见: 为了减小UHPC收缩的同时又不降低其力学性能, 应该优化UHPC配比, 合理使用外加剂, 采取适当养护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形变Cu-17.5%Fe原位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变Cu-17.5%Fe原位复合材料在低于400℃退火,其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变化不大.在高于450℃退火,随加热温度升高,强度和杨氏模量下降,电阻率提高.用扫描电镜观察了Fe纤维形态的变化,测定了Fe纤维断开的有关数据,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指出,Fe纤维形状从片状到颗粒状变化可能有三种历程:直接边缘球化;晶界分裂→柱状化→Rayleigh扰动;直接柱状化→Rayleigh扰动.并分析获得其计算模型,经计算比较,和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QuanitativelyaccuratePredictionsofquenchinduceddistOnionandresidualstressrelyontheabilitytopredictthemicrosthectUralevolUtionthroughOutthequenchProcess.InlowaIloysteels,cUrrenresearchMshavefOcusedontheformationldneticsoffetrite,pearlite,bainiteandmartensite.However,temPeringcanhavealargeinfluenceondistOnionandresidualstrCss,andeffortstoaccountforthislagbehindthemodelingofthePrimnyphasetransihons.AsafirststeptowardsaccountingfortemPerillg,wehavedevelOpedanintemalstatevariablemodelthatuse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混凝土无缝桥温度作用取值的地域差异性,对一整体式无缝桥开展了长期温度测试,基于实测数据验证有限元温度场模拟方法的准确性;调研陕西省及周边省份46个国家基准气象站1993~2015年气象数据,对其中缺失太阳辐射数据的站点进行了补充,并将气象站日值数据分解为逐时数据用于温度场分析;利用气象数据进行了23年长期温度场模拟,并基于新西兰规范温度梯度模式,进一步通过广义帕累托模型计算了有效温度和温度梯度作用具有50年重现期的代表值;采用空间插值方法绘制了温度作用等值线地图,并对等值线地图进行简化得到了温度作用分区地图;考虑不同梁高和铺装厚度参数对温度作用模式进行了修正,并最后给出一个分区地图的应用案例,计算了陕西各分区内整体桥的跨径总长限值。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地区有效温度分区地图分布趋势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基本吻合,但关中和陕南部分地区取值较规范更为不利,而对于温度梯度顶部温差,陕北和陕南的大部分地区均超过规范统一取值14 ℃;在梁高小于1.4 m时,不存在新西兰规范温度梯度模式中的等温段,修正后的温度梯度模式能准确反映不同梁高下的温度分布规律;沥青铺装厚度仅对顶部温差影响较大,不同铺装厚度情况下的顶部温差可按线性插值进行修正;整体桥主梁纵向变形量随桥长线性增长,可在自由伸缩变形的基础上通过过引入纵向伸缩量折减系数进行简化计算;桥长可通过考虑升温时的桥台弯曲破坏和降温时的桩低周疲劳破坏进行控制,根据实际合龙温度计算;在提出的3种温度分区中,最优合龙温度下的理论桥长最大值分别为290、240和220 m。   相似文献   

20.
催化转化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汽车排放控制装置,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某款汽油车催化转化器的三维内流动数学模型,对催化转化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稳态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催化转化器入口管角度及载体结构样式对其内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等特性的影响,以指导催化转化器的结构设计.结果表明30.入口管和球形端面载体结构是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