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乐东22-1气田中心平台工程调试工作中的三甘醇脱水系统为实践,从最大化地减少海上调试工作量的角度出发,根据陆地工程施工进度的实际情况、可调试的条件以及系统内各设备的可操作性,分析了三甘醇脱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展陆地可调试工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调试方案指导三甘醇脱水系统的调试工作.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得到的调试方案和方法,实现了陆地调试的最大化,节省了海上调试成本,保证了海上联接调试的顺利完成,可为日后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浩  刘文达  蒋炜 《船电技术》2010,30(10):43-46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接口的主要设备,其控制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其并网工况的控制方案设计及其电流调节器的实现过程。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输出并网电流波形良好、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组原油模式在陆地完成调试,进一步实现陆地调试最大化,使主机的原油模式调试时间从油田投产后提前到陆地建造完工前,有效缩短了海上联调周期,节约了项目成本。同时,在陆地完成原油分油机、增压橇、循环橇等主机辅助设备的调试,能够提前发现设备在安装、接线、控制逻辑、性能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解决。  相似文献   

4.
徐超 《船电技术》2012,32(4):53-56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接口的主要设备,其控制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无源性及dq坐标变换的控制原理,设计了基于无源性及dq坐标变换的电流控制并网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输出并网电流波形良好、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光伏并网发电需要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然后输送到电网上。并网逆变器由于本身工作特性含有大量的谐波,因而滤波器的设计对于改善电能质量尤为重要。在建立三相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LCL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分析并比较其与单L滤波器和LC滤波器的效果,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  相似文献   

6.
隋红霞 《中国船检》2013,(5):101-103
海上风电发展如火如荼,海上风电的输电系统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上海市东海大桥10万千瓦风电场的建成及并网发电,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拉开序幕。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将不断增大,海上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也将不断扩充,如何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将这部分电能输送到岸上电网中将成为海上风力发电成功的关键。然而,海上风电场的场地面积要比陆  相似文献   

7.
将岸电电源模拟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可提升船舶电网对岸电电源的接纳能力,然而岸电电源在并入船舶电网时,通常存在较大的瞬间冲击电流。本文提出了一种预同步并网方法。首先介绍了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原理,并分析其并网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同步的并网方法并介绍锁相环的设计。最后进行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云平台中的并行船舶综合电网调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7):149-152
海上电网供电系统对船舶持续稳定的电压供给是保证其海上航行的关键。随着海上船舶数量及体积的增加,海上船舰电网调度系统所需处理的信息随之增大,并且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舰船供电负荷计算实时性的要求。基于现代信息处理的云平台能够利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将各船舶的供电负荷计算分配到各节点进行并行计算,能够有效解决原调度系统计算中心的性能瓶颈。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云平台中的并行船舶电网调度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尹小恩 《船电技术》2011,31(6):40-42,68
本文分析了现代网络化监控系统与传统监控系统的区别及光伏电站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嵌入式光伏并网控制器,并基于以太网技术对光伏并网发电监控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阐述了并网控制器的硬件选型原则及通信协议标准,对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详细设计.整个系统体积小,成本低,试验运行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池储能系统适合于电网调频调峰以及重要负荷应急保障等场合。在电池储能系统中,功率转换系统是储能电池与电网能量交互的接口。研究了一种适合大容量应用的电池储能并网逆变器的电路和控制策略,实现了电池充放电功率控制和电网侧功率四象限控制。构建了电池储能实验平台来验证提出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