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几种常用公路隧道火灾探测器,如温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针对其各自在隧道火灾探测系统中应用时容易产生反应延迟、漏报和误报等缺点,提出了在隧道火灾探测系统中采用经典的自适应加权融合估计算法进行多探测器系统的数据融合。并分别对单传感器、多传感器和异类传感器火灾探测系统的数据融合进行了可信度分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类型火灾探测器系统相比,多探测器系统的数据融合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证公路隧道安全运营,减少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实时探测公路隧道环境温度并迅速、可靠地发现和通报火情.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公路隧道运营环境的火灾探测器——三波长红外火焰探测器,重点对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方案进行阐述,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火灾损伤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火灾受损隧道检测评价的方法,并提出加固处理方案,其方法和思路可为处理类似公路隧道火灾损伤的检测和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洪涛  张翼飞 《公路》2012,(6):271-275
针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火灾损伤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火灾受损隧道检测评价的方法,并提出加固处理方案,其方法和思路可为处理类似公路隧道火灾损伤的检测和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路越岭隧道勘察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期山西省高速公路越岭隧道勘察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公路越岭隧道勘察中,几种常用的方法及适用范围;对几种特殊工程地质条件下的越岭隧道,提出了对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勘察手段和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6.
隧道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是隧道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证公路隧道安全运营,减少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实时探测隧道环境温度并迅速、可靠地发现和通报火情。可靠性与误报率是火灾报警系统设备的两大基本要素。本文分析了国内现有的隧道火灾监控系统现状,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原理,阐述了这一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优点,体现了和谐、环保、节约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的隧道火灾报警监测系统,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系统在隧道火灾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运营隧道衬砌结构火灾损伤机理和火灾损伤技术状况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检测与评价程序、检测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并以实例介绍隧道衬砌结构火灾损伤技术检测、评价全过程。为隧道火灾损伤技术状况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标准贯入法在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小兵  冯健 《隧道建设》2009,29(2):181-184
介绍标准贯入法检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必要性及检测原理。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标准贯入法的应用方法,阐述标准贯入法回归曲线的建立过程,结合在工程现场的应用情况分析影响标准贯入法的因素。通过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准确率和高分辨率、并且快速高效的探测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近年在厦门成功大道梧村隧道验收检测的工程实例,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像作出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0.
陈培德 《公路工程》2010,35(1):134-137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准确率和高分辨率、并且快速高效的探测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近年在厦门成功大道梧村隧道验收检测的工程实例,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像作出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1.
车辆检测器是目前现代交通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信息采集设备,测速精度是衡量车辆检测器性能好坏的关键指标。现行标准中并未对测速精度的检测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如何科学准确的检测出测速精度指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工程应用实践角度出发,对车辆检测器测速精度的检测原理、检测地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手持式雷达测速仪、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型测速装置3种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优点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日常检测经验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该检测方法对车辆检测器测速精度的测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6 km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纵向排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依托羊鹿山隧道开展全射流纵向排烟现场实体火灾试验。试验在不利于排烟的下坡隧道(左洞)内进行,考虑5、10 、20 MW3个不同等级的火灾规模,并对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沿程风速、排烟时间等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油盘火现场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现场火灾试验期间,羊鹿山隧道左洞内自然风速为1.0~1.6 m/s,与排烟方向相反,为排烟阻力; 2)隧道内开启6组以上风机时,下坡隧道内沿程风速大于3.0 m/s; 3)根据5、10、20 MW油盘火排烟试验结果,采用全射流纵向排烟方式能将隧道内烟气全部排出洞外,且从点火开始到烟气全部排出洞外的时间约为30 min。  相似文献   

13.
罗彦斌  陈建勋  杨东辉  李栋 《隧道建设》2016,36(12):1435-1441
为研究隧道锁脚锚管在端头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采用了一种隧道锁脚锚管受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应变片外贴导线内引的电测法,该方法克服了钢管表面贴片易损坏、引线困难等难题。以工程上经常使用的长为3.5 m、直径为42 mm、壁厚为4 mm的热轧无缝钢管为例,系统介绍了测试锁脚锚管受力特性的试验设计方案,包括锁脚锚管管身轴向应变测试和管身弯矩测试。给出了锁脚锚管受力测试装置的设计与工艺,包括测力锚管的加工和温度补偿条的加工工艺。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某土质边坡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将锁脚锚管安装在边坡土体中,然后在锁脚锚管端头加载,测试其受力状况。试验结果表明: 锁脚锚管受力测试装置安设完毕后,测点成活率达到100%;锁脚锚管端头垂直加载,管身最终变形和试验测试结果相吻合;该试验方法能够真实反映锁脚锚管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4.
姜学鹏  陈姝  周健 《隧道建设》2016,36(10):1202-1206
为研究风载环境下的隧道线性感温光纤光栅火灾探测器的响应特点及响应阈值设定对报警结果的影响,以全尺寸隧道为实验平台,设计2种光纤光栅(FBG)火灾探测器的火灾实验场景,分析2种不同风载作用下报警阈值对报警响应时间的影响及风载对探测器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1)报警阈值从10 °C/min减小到3 °C/min时,低风速(0.4 m/s)下的报警响应时间缩短了24 s,而在高风速(5 m/s)情况下,报警响应时间仅缩短了4 s,表明在低风速情况下,FBG火灾探测器的响应更灵敏; 2)风速对火灾烟气的扩散影响显著,位于下风向的光纤探测器响应速率明显高于上风向的光纤探测器响应速率,可由此作为推算烟气移动速度、到达位置及火灾时风载速度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地区公路工程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体系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当前水泥土搅拌桩质量检测的要点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通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项公路工程水泥土检测试验,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多项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体系,对搅拌桩质量检测的频率、方法、指标、评定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系统的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水泥土搅拌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汤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181-185,34,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不断增多。由于隧道环境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毒气、热量积聚,人员疏散困难。因此,火灾发生后排烟系统成为控制烟气蔓延,排出热量的最有效方式。目前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的研究不考虑隧道内车辆的影响,但实际火灾中,隧道内车辆会对流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烟气蔓延。该文基于全尺寸隧道火灾试验,重点研究隧道实际运营状态下隧道内车辆高度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实强  丁浩  杨孟  刘帅  陈建忠 《隧道建设》2022,42(2):291-302
为有效检测公路隧道火灾烟雾并预警,针对公路隧道传统火灾烟雾探测器存在的反应慢和功能单一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火灾烟雾视频图像的颜色和纹理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烟雾图像特征的公路隧道火灾烟雾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改进后的Vibe算法模型提取图像运动区域;然后,在YUV色彩空间中确定疑似烟雾区域后利用颜色滤出方法分割出疑似烟雾区域;最后,用从疑似烟雾区域图像中提取的颜色矩和均匀局部二进制模式(ULBP)与灰度共生矩阵(GLCM)构成机器学习分类器的输入向量进行隧道火灾烟雾识别。为满足复杂的隧道环境,对比分析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的烟雾识别效果,选出最优算法作为公路隧道烟雾识别分类器。通过模拟公路隧道火灾烟雾试验视频和某实际公路隧道火灾视频对分类器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检测系统识别性能最优,选取的烟雾特征具有较高识别精度,能够在隧道复杂环境中识别火灾烟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建立海底管线隧道运营检测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建立运营检测体系须考虑海底隧道的结构安全、水文地质环境特点、运营条件和使用工况以及管线要求等因素,认为检测体系应分成日常检查、定期检测、特别检测和专项检测4类,并给出了检测频率、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和各分项指标的权重。最后以深圳前湾隧道为例,采用上述检测体系对隧道进行了定期检测,并摘录了部分检测结果。结论表明,文中给出的检测内容和评定标准能够客观反映海底管线隧道的安全性能及工况状态,采用文中提出的检测方法可准确获得上述指标,从而为隧道病害整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及时发现并合理应对综合管廊PPP项目存在的风险,给政府部门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据,提出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借助德尔菲法确定初始风险清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25个要素指标降维处理,并结合以往研究文献及项目特点构建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引入C-OWA算子实现指标赋权,削弱数据极端值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风险评价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度确定差异度系数i值,通过联系度的取值评判项目风险等级及发展趋势; 最后,将模型应用到青岛高新区管廊PPP项目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项目风险等级为“中等”,有向较低风险等级发展的趋势,同时验证模型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为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