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工程设计实例——和平桥南立交,从几何线形、交通特性、行车安全和交通组织管理各方面,阐述了单点菱形立交型式在城市路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单点菱形立交相对于传统双点菱形立交的交通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立交工程是高等级公路和交通繁重的城市道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公路路网建设中,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条公路的设计质量,介绍了互通立交的基本型式及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3.
互通立体交叉是路网系统中的重要节点,担负公路之间交通流转换的重要功能。文中以沪陕高速公路新增枣林湾互通立交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区域路网、交通量预测、沿线自然地理条件等控制因素,选定互通立交合适位置。在确定合适选址后,细化互通立交设计方案并进行比选,推荐最优互通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速公路上新增及改造互通式立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该类工程类型进行归纳,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互通式立交设计中路网分析、方案选取、交通组织及保通、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方法,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互通式立交桥的道路安全问题目益受到关注.文中以京津塘高速公路马驹桥互通式立交桥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区域道路、交通以及事故统计数据,从立交形式、匝道线形和加速车道设置三个方面来分析安全状况,针对立交形式的完善和加速车道长度的确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提高立交桥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东昌路立交方案设计为例,提出交通适应性强,技术经济合理的立交方案.根据项目交通量、自然条件,从工程特点、交通分析、方案比较等方面分析,对立交方案论证,指出了自然条件、交通量,立交功能对立交的影响,并提出了满足主交通流要求,交通适应性强的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7.
互通式立交入口区是影响立交整体运行可靠性的关键点段.为了减轻入口合流区的拥挤,提高互通式立交的整体可靠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交通需求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要采用一些交通控制设计.根据互通式立交匝道入口区域的特点,对高/快速路网可靠性作用较大的互通立交匝道和主线的控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入口合流区的几何和交通特性,对匝道和主线分别提出了不同控制设计,即匝道入口控制设计和主线车道运行约束设计.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指标决策理论对城市立交的选型问题进行了数学解析,构建了立交选型的多指标决策模型框架;结合多指标决策理论,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立交备选方案的选择、确定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基于通行能力的方案改进法;结合上海市某立交改造工程,采用多指标决策理论对其进行了选型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城市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存量发展阶段过渡,已基本成型的"环形+放射"路网面临着交通压力不断增强、大规模道路建设难以持续、城市不同区域交通需求差异化等诸多挑战。以武汉市为例,从网络构建、建设时序、城市用地协调等角度研究"环形+放射"路网在城市扩张阶段的发展特征;分析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后城市交通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变化,从城市定位、路网系统、交通运行3个层面具体分析"环形+放射"路网面临的挑战;还研究了存量发展阶段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区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人口发展策略、用地建设重点以及交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在用地紧张、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的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应构建地下道路系统,外围区需从整合既有道路资源出发,构建辅助环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快速路网的现状运营与规划情况的分析,指出了重庆市快速路网规划、建设及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包括路网级配不合理;部分立交规划、设计不合理;部分道路标准低;快速路的建设时序未能很好地和城市的发展顺序相结合;交通管理滞后等。结合国内外城市快速路建设的经验教训,对重庆市快速路网提出了若干建议:快速路路网的规划应在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大框架下进行,需充分考虑考虑快速路系统和轨道系统、主次干道系统、支路系统、公交系统等的密切配合;调整快速路的建设时序,使路网和城市发展时序大致吻合;因地制宜地改造原有城市干道,形成快速路或准快速路,完善快速路网;加强智能交通建设;加强对快速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立交型式选择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立交型式不同,将使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受到影响。本文采用粗糙集理论,通过对相同道路条件下不同立体交叉口设计方案进行粗糙集评价,建立了对已有的立交桥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针对具体问题对冗余指标进行筛选,再根据数据自身特点赋予其权重,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主观评价和层次分析法主观确定各个指标隶属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网逐步完善,枢纽互通与服务互通之间的冲突逐渐增多.鉴于此,以港区枢纽互通为例,结合交通量分析及地形地物的限制,通过研究高速公路在路网中的作用,合理选择互通立交形式,有效避免了复合互通的布设,降低了造价,节约了占地,可为类似互通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立交桥的选型是城市立交桥设计与建设前期最重要的环节,而建立城市道路立交桥分类及编码体系是立交桥选型的基础。在分析传统的城市道路立交桥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立交桥左转匝道的出口方式、入口方式、是否存在小环道、是否存在匝道的交织情况等4个方面对城市道路立交桥的类型进行了重新界定,确立了立交桥的分类体系;根据确定的立交桥类型,采用计算机易于实现且占用计算空间少的二进制编码方式对不同的立交桥形式进行了编码。例举不同的立交桥形式及其编码,发现所采取的编码方式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路网规划的道路立体交叉交通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路立体交叉远景交通量预测是道路立交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环节,根据交叉口交通流特性和规划路网的路段交通量,构造了立体交叉远景交通量预测模型。此模型通过迭代计算预测立体交叉口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转向交通量,同时对模型中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讨论。通过某一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5.
石碣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经常与城市道路共线,使互通立交的布设有其特殊性.就石碣立交的交通功能分析、设计思路、立交功能和形式进行研究和比选,提出高速公路在城市中立交选型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修林 《交通标准化》2009,(23):182-184
以上水桥互通立交为例,就地形、地质、路网、水系等对互通枢纽立交设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比选确定互通立交的最优方案,并对桥梁设计施工进行全面介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郭舒 《交通标准化》2008,(23):124-127
城市结点处的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时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使立交型式在满足干线公路功能的同时,兼顾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转换,并与用地条件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结点处的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时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使立交型式在满足干线公路功能的同时,兼顾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转换,并与用地条件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朱永  吴晓春 《交通标准化》2012,(15):114-116
结合海港大道与芙蓉大道互通设计实例,论述城市互通线形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横断面组成、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及端部设计等,并分析各种指标的运用情况。最后总结互通线形设计的步骤以及互通线形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日趋现代化,互通立交的设计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现在设计中包括安全、环境、功能、用地和成本等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和更为灵活的设计手法.文章以宿州至扬州高速公路泗洪西枢纽立交为例,论述变异苜蓿叶型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路,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