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BDC-5型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为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试技术的虚拟仪器,适用于单、三相电力负荷特性测试及变电站三相电能质量测试。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基本构成、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重载铁路多运行于山区、隧道和长大坡道,能耗和供电品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用电量大的同时电能损失率也较高,电能质量问题较为严重。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机车-牵引供电网络-地面数据中心”一体化的能耗与供电品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电力机车及牵引供电网络的实时同步电气数据,利用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地面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实现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车-网”电气数据的同步监测与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气化铁道的电能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体系软件平台构建的分层、分布式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对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功率因数等电能质量指标的监测,完全按照最新国家标准执行,检测标准可根据国标修订情况及时变更。该系统采用分层综合管理和嵌入式Internet技术,透明地支持多种通讯方式,能够实现监测设备管理、监视和测量、查询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山东电网投入使用后,现场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论述采用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确定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北京地铁亦庄线电能质量管理系统为例,介绍系统的构成、功能及仪表设置,分析系统的通信方式,对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对地铁内部用电设备的各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具有电能监测、数据分析、电能分类统计等功能,可以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及视频监控等技术,构建铁路路基形变监测系统,实现数据采集、监测结果与状态预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重点阐述铁路路基形变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前端方案、通信网络与服务器端。该系统在山东大莱龙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进港铁路的路基塌陷区进行试点,对路基形变进行自动监测与预警。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性能满足前期设计需求和用户使用需求,并极大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电网功率因数低等电能质量问题,结合建设智能化变电站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研制了一套由直接监控级、过程优化级和生产管理级组成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智能监控系统。在描述该系统的总体布局后,对由基于DSP的下位机组成的直接监控级和由工控机组成的过程优化级的软硬件设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电气化铁道的高压直挂式SVC装置,投运后变电站的月平均功率因数都提高到了0.98及以上。实际应用表明,该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控制、保护和故障诊断等性能优良,完全可以满足SVC现场运行和作为新型变电站智能终端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中国高铁灾害监测系统走出去的步伐,研究提出了印尼雅万高铁灾害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在系统分析印尼雅万高铁沿线自然灾害、侵限事故特点及监测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建设经验,提出了雅万高铁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构成、功能、网络、接口等,并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适应性改造技术,包括软件本地化、系统功能、终端设置、维护管理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GSM—R移动通信网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铁路运营中的列车调度通信、列车控制系统、高速列车通信网络的改进,对GSM—R移动通信网的测试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发一套对整个通信网络进行网元级和系统级的综合评估监测系统势在必行。主要介绍网络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结构、特性及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既有GSM-R接口监测系统仅对GSM-R网络的电路域数据进行监测,但新型列控系统使用GPRS分组域承载列控信息,因此既有的GSM-R网监测系统不能满足新增的业务需求。在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通信超时分析过程中存在监测接口不全、数据可读性差、干扰数据多、数据分析困难、没有可视化呈现等问题。为此,本文研制了可适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GSM-R网络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增加了分组域接口监测数据的接入,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解决了数据不全问题;通过数据解析技术,解决了数据可读性差问题;基于数据处理中台技术剔除了干扰数据;利用自动故障分析技术,降低了用户分析数据的难度;对故障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并利用数据驾驶舱技术,解决了可视化呈现的问题。GSM-R网络综合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监测GSM-R网络状态,降低无线通信超时故障分析难度,提高运营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PQDIF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PQDIF的华北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给出了该系统中PQDIF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并对目前PQDIF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视频监控系统功能需求与设计方案实例,介绍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运输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VC作为开发平台,采用MFC类库,利用VC6.0基于对话框的模板,设计了转辙机缺口视频监测软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转辙机缺口视频监测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数据、图片和视频的实时显示、历史查询、自动报警等功能。给出了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该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并给出了系统的运行界面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远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在复杂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远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交换、处理和反馈4个方面的功能,由现场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主控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终端系统3部分组成。现场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由电水平尺、数码测缝计、智能数码位移计等测试设备和自动数据采集器组成,安装在车站;主控计算机系统安装在站台办公室;应用终端系统分别安装在监测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营公司。监测系统可以设定为自动工作,也可以改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通过对监测数据回归分析,可以预测测点可能的最终位移值和既有线路的安全状况。在地铁5号线左线采用浅埋暗挖法下穿地铁2号线雍和宫车站工程中,应用此系统实时监测既有轨道等结构物的变形情况,保障了既有地铁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4.
基于TPDS探测站设备的系统构成和配置方案,制定设备自检数据接口,利用监测数据传输通道完成探测站设备运行状态自检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对其运行情况的远程在线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5.
潘成瑜 《铁道勘察》2021,(2):32-36,49
为解决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区域范围过大、隐患点普查难度和成本高、预警分析准确率低等难题,提出“普查分级+重点监测”的滑坡监测方案。首先,采用“InSAR+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大范围滑坡隐患区域进行普查,通过分析InSAR和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确定滑坡体方位并计算其坡度、高差和长宽比等结构特征参数,进而确定其灾害发生概率和危险性,并据此对监测区域进行分级,以划定重点监测区。然后基于北斗/GNSS观测站、钻孔测斜仪、雨量计等多种设备自动化获取重点监测区滑坡体全方位、立体化的形变数据,综合分析判定滑坡体警戒状态。研究表明,通过多种测绘技术的综合设计与利用,实现了滑坡地质灾害“不重不漏、重点监测”的监测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将多跨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应用于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连续梁桥的实际施工过程,对施工期间的线型、应力等内容进行有力地控制和调整。结合施工过程中测得的各阶段主梁应力与变形数据,分析各施工阶段中主梁内力和变形与设计预测值的差异,提出修正对策,以协助施工单位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并确保在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内力状态和外形曲线与设计尽量相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提出将日志分析,网络管理、环境监控和视频监控等模块集成为一个综合监控平台,实现对全局网络拓扑结构的实时监测、对各类关键设备的日志实时采集分析、短信报警和对机房环境的综合实时监测.最终实现对机房信息系统安全的全方位监测,为信息系统维护人员预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国有铁路为背景,回顾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现阶段应用状况,讨论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安全管理与监控监测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视频技术、自动化监测技术为一体的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总体构成,系统结构层设计、数据管理设计、数据流程设计以及业务总体设计)、功能实现以及应用效果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的控制模式可分为列车模式和调车模式,其中调车模式仅给出限速曲线,对于复杂的调车作业,其功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与无线调车灯显设备、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设备配合使用。目前在专业调机上一般会安装STP,通过LKJ实现调车机车信号显示和车列速度的监控。为增加系统集成度、减少车载设备,以及避免LKJ与STP两个独立系统连接时的通信故障,研究设计基于安全平台的集成调车监控功能的列车运行监控系统。重点论述该集成系统的系统结构、关键功能设计与实现、运行场景等,该系统实现对调车作业监控防护的功能,可提高整个列车运行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