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河湖环保清淤工程的实施,大量清淤底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社会关注问题。为解决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难题,以白洋淀生态清淤试点工程中的土工管袋脱水底泥为研究对象,在底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河砂和蛭石作为改良剂,改善底泥的pH值、含盐量、有机质、质地、土壤入渗率5项主控指标。结果表明:河砂和蛭石均对底泥有改善作用,但蛭石对底泥质地改变不显著,同时考虑经济性、工程实操性等因素,选择河砂作为改良剂,添加比例为底泥质量(干质量)的25%~30%较为适宜,此时改良后绿化土的质地基本上处于壤土的范围内,最适宜于植物生长,且pH值、含盐量、有机质、入渗率等其余4项主控指标均能满足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的要求。同时,针对白洋淀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提出工程应用方案,为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环保疏浚底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保疏浚项目的增多,疏浚底泥的资源化问题成为了世界关注的问题。文中引用大量的文献从能源回收、材料制备和土壤恢复利用三大领域介绍了污染底泥资源化的一些前沿及应用技术,其中包括制氢技术、制备建筑材料的技术、堆肥农用技术以及湖滨带基底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的污染底泥进行相应的资源化利用,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5,(6):583-586
疏浚后的底泥处置是港口、航道及湖泊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之一。疏浚底泥具有陆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可应用于园林绿化。为分析其可行性,选择太湖月亮湾疏浚底泥,分析了底泥p H、有机质含量、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水率、重金属Cu、Zn、Pb、Cd含量。结果表明:底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元素等营养物质,且其他指标含量适中,因此月亮湾疏浚底泥作为景观园林用土是可行的;同时,太湖月亮湾的疏浚底泥未被重金属污染,可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根系兼具吸水和加筋作用的特性,依托某疏浚工程,对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观测试验区内浅表层(0~90 cm深度)疏浚土含水率、承载力、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和评价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的效果。研究发现:1)皇竹草种植完成85 d后,种植区土壤承载力由11.8~27.7 kPa增加至54.5~68.3 kPa,而空白对照区仅为33.4 kPa;2)疏浚土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5.5%~43.9%、6.5%~17.0%、1.5%~9.6%;3)皇竹草对重金属Cu、Zn、Pb、Cd、Ni均具有吸附效果,其中对Cd的吸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是可行的,它能加速浅表层疏浚土的失水,快速固化浅表层疏浚土,尤其对30~90 cm深度范围效果明显;此外,皇竹草还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吸收重金属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佳音  马凯 《水运工程》2018,(S1):135-140
针对疏浚污染土的科学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指出当前疏浚污染土利用手段的不足之处,介绍疏浚土制备回填土、免烧建材型材、绿化土等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而从3个维度即岩性特征、营养盐及重金属等污染情况、有机质及盐分含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疏浚污染土资源化利用途径选择的依据,并据此对太湖与白洋淀疏浚土分别成功制备免烧砖和绿化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上述3个维度判别环保疏浚土资源化利用途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针对疏浚底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成果颇多,工程应用却依然存在较多技术难题。针对疏浚技术成果工程化应用难的问题,对目前疏浚清淤工程常用的疏浚方法、底泥脱水工艺、絮凝药剂的选配以及后期的余水深度处理技术工程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研究成果工程化应用的难点,并对今后疏浚工程管理与研究提出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内河湖库底泥污染基础调查及治理规划,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强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研发,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吹填湖库底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合规的脱水处理方案,以白洋淀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中试试验和应用示范的系统化工程研究方法,进行电渗真空预压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渗真空预压技术成熟,脱水效果明显优于真空预压,双面排水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面排水,比真空预压技术的脱水费用高约1/3,满足生态合规性要求,便于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湖疏浚底泥的固化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旭更  胡保安 《水道港口》2011,32(5):367-372
通过固化处理将河湖疏浚底泥转化为固化土是目前一种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疏浚底泥固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物化反应、水分转化和骨架构建3种固化过程机理,并对影响固化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固化材料掺加量、含水量、养护龄期与粘粒含量,同时介绍了目前固化工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得出了工程经验。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探讨了河湖疏浚底泥固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太湖梅梁湖生态疏浚工程实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9—2011年太湖梅梁湖生态疏浚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和底质的监测分析,考察评价生态疏浚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生态疏浚工程直接去除了梅梁湖污染底泥层,疏浚后梅梁湖水质、底质条件得以改善,水生态呈现逐年恢复趋势,生态疏浚对于降低湖泊内源污染负荷,控制底泥污染,改善和提高疏浚区域的水环境、水生态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港湾疏浚淤泥受化工污染严重,无害化难度大。通过不同絮凝调理分析,无机絮凝剂PAC对浙江某港湾疏浚底泥有更好的电中和效果,提升底泥沉降性能,有机絮凝剂1 200万分子量APAM能显著提升底泥絮体粒径、降低上清液浊度,两者联合环保助滤剂HG按5%?0.3%?2%的投加量和配比组成三元复合絮凝剂对底泥进行调理,经隔膜压滤处理泥饼含水率为29.6%。经三元复合絮凝剂调理脱水后的泥饼粒径增大,重金属浸出风险降低,调理效果优于PAC-APAM二元体系,随着三元复合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底泥脱水尾水中的COD、NH3-N和TP含量逐渐降低。三元复合絮凝剂中的环保助滤剂能降低污泥比阻,降低泥饼和尾水pH值,对底泥的絮凝脱水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