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钟运 《集装箱化》2012,23(7):18-20
目前,国内对集装箱码头集卡作业的研究集中于港内集卡,主要针对船舶装卸作业和堆场移箱过程中集卡作业任务分配和车辆调度,而对港外集卡进码头提还箱作业的研究少有涉及。在外集卡作业方面,一些集装箱码头主要依赖港外场站的支持,采用集港和提前预约的作业模式来完成外集卡的  相似文献   

2.
杨志新 《集装箱化》2015,26(5):20-23
<正>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加,这对集装箱码头营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闸口作为集卡进出码头的必经之处,是集港和提箱等集疏运作业的关键节点,其对集装箱码头陆运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闸口作业效率是制约整个码头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闸口吞吐能力提高、通行速度提升,则码头整体作业效率必然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内部交通拥堵问题,结合堆场平行于码头岸线布置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混合车流影响的隔离式车道布置方式。按照陆侧运输与海侧运输分隔设计的策略,设置港内ART与港外有人集卡专用车道,ART车道与外集卡车道通过自动化堆场进行物理隔离,实现ART和外集卡分别在堆场内沿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行驶,提高集疏运效率。研究表明,隔离式车道设计方法极大增加了ART与外集卡在堆场内的装卸点数量,缩短了自动化轨道吊移动距离,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李伟 《集装箱化》2020,31(7):26-28
正当前,大部分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垂直于岸线布置,自动导引车在海侧交换区与轨道吊对接,外集卡在陆侧交换区收提箱,不涉及人机交叉作业。相比之下,传统集装箱码头经自动化改造后的堆场大多平行于岸线布置,内集卡和外集卡分别在海侧和陆侧作业;海陆侧集卡作业交互区配置检测系统扫描作业集卡,辅助司机将集卡停靠在作业  相似文献   

5.
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采用垂直岸线的布局模式,堆场对于外集卡作业的冗余能力不足。针对外集卡在停车场内的排队问题,规划了自动化码头闸口停车场业务设置,优化了自动化码头闸口停车场调度系统逻辑,实现了外集卡调度功能完善、作业任务次序合理、人工干预减少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合理确定集装箱港口进出港服务闸口的数量,对减少港内外集卡通过闸口的排队时间,降低集疏运系统物流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中根据集装箱码头集卡到达数量与时间间隔的概率分布、集卡通过每个闸口所接受的服务时间、港内服务分布特征及通过出港闸口时特征,研究在不确定条件下港口服务闸口合理开启数量的相关问题,为港口集疏运调度的合理优化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集卡是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重要的水平运输设备,其作用是实现集装箱在码头前沿与堆场间的水平位移。集卡调度通常是根据岸吊作业顺序进行的。优化集卡调度能减少岸吊等待时间,提高码头装卸效率。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集装箱码头装卸过程中的集卡分配和调度问题进行研究:BISH等[1]运用启发式算法建立基于车辆的集卡分配模型,从而使船舶在港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8.
<正>集装箱码头内集卡是在集装箱码头内部从事集装箱水平搬运作业的专用设备。由于运行范围和作业性质较为特殊,集装箱码头内集卡在技术标准方面不同于从事公路集装箱运输的普通集卡,导致其运营监管也与普通集卡运营监管有所不同。笔者对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和深圳港等沿海主要港口调研后发现,当前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运营监管普遍存在主体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上升使得各大港口集疏运能力出现瓶颈,导致集疏运道路产生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洋山港区集疏运道路环境、港外集疏运中心建设方案等因素,提出集卡预约系统、智能集卡编队等分时畅行策略。基于洋山港区集疏运道路现状进行远期流量预测,模拟了远期流量场景和专用车道场景,采用SUMO作为仿真软件对两类场景下分时畅行策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集卡预约系统策略,远期流量场景能够实现高峰小时不均匀系数降低25%,达到了较好的削峰填谷效果;基于智能集卡编队策略,专用车道场景可实现单车道饱和状态下平均小时通行能力提升98.1%,有效提升了集疏运通道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集卡已成为集装箱港区内的主要碳排放源,尤其两艘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作业时,港区内集卡碳排放问题严重。针对该情况下集卡调度模式的特征,基于智能体仿真技术构建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微观仿真模型,定量分析传统先卸后装、双船一装一卸、同贝同步装卸工艺下集卡调度方式与集卡配置数量对船舶在港时间、集卡碳排放量的影响。实例表明,采用同贝同步装卸作业方案可保证装卸效率,并有效减少集卡碳排放,而集卡配置数量只对集卡怠速行驶产生的碳排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