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京张高速铁路东花园隧道明挖基坑降水设计,通过勘察报告和现场降水试验得到降水区域水文地质参数,基于相关参数计算基坑涌水量,进而设计降水井数量、种类和深度。介绍了明挖隧道基坑自动化管井降水监测与分析管理系统,其可降低人工成本,实时监控并有效指导施工管理。经工程实践证明,明挖隧道基坑降水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的,能为类似明挖隧道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降水设计施工运行是深基坑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苏州地铁4号线多个深基坑降水工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地铁深基坑工程降水井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的具体操作步骤、参数和方法等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铁北客站降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北客站主体明挖基坑标准段深19.2 m。本站场区地质上层为素填土和黄土状土,下层为沙层,沙层自稳性差,因此基坑施工中确保围护结构稳定性是难点。该工程采用了基坑降水方案,对降水井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给地铁施工,特别是暗挖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于地下水最有效、最经济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利用地面降水井进行抽降。北京地铁16号线甘家口站及相邻区间位于三里河路与阜成门外大街路口处及国宾馆路口处并下穿城市主干道,阜成门外大街路口处采用的辐射井降水效果不理想,为此,在国宾馆路口部位采用洞内降水井降水,取得了良好降水效果。文章以这2个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为背景,对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以期对类似工程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州地区地层受小流域及海洋条件影响,浅部第四系沉积物变化极大,规律性极不明显.与全国其他城市对比,明挖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富水砂层、孤石时均属较大风险项目[1].以福州地铁5号线两座车站明挖基坑施工为背景,对比分析了这两座车站的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及降水设计.结果 表明:通过采取合理降水管控及墙缝注浆等措施,可保障基坑开挖稳定.深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时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在两种降水方案条件下,支护结构及周边沉降都可得到很好管控.  相似文献   

6.
铁路山岭隧道井点降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作为明挖基坑开挖的一种主要辅助措施,在市政地铁、高层建筑基础等明挖基坑施工中被广泛地应用,但在山岭隧道领域的应用并不常见。以精伊霍铁路克色克阔兹隧道出口明洞段明挖基坑井点降水为例,介绍井点降水的地层加固原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太原晋祠隧道主体明挖基坑标准段深13 m,地质上层为杂填土和黄土状土、下层为砂层、砂层自稳性差,基坑施工时确保围护结构自稳性是难点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降水井和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并对降水井设计、施工和地面沉降结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16号线甘—玉区间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该区段地下水极丰富,在采用地面降水井,同时洞内采取降水斜井、水平旋喷桩、深孔注浆等一系列措施后,降水效果均不理想。经过多方案研究论证,最终在正线西侧增加一条导洞专门用于降水,有效解决了地下水问题。降水导洞洞内降水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在成型导洞内打设降水井降水,形成连续降水带,有效阻断水流,成功控制了地下水。降水导洞洞内降水在地铁区间施工中属首次应用,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常熟电厂东线取水隧道修复工程在江面进行深井降水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深井构造、降水井布置、施工工艺及降水运行管理措施等,通过采取大吨位施工船舶、避开恶劣气候、降水井外侧施工大直径套管、加强降水监测等措施,克服了在江面进行深井降水作业停留时间长、潮汐及气候影响因素大、降水井止水困难等难题。实践表明,采用深井降水可降低隧道内外水压差、释放江底地层内可能存在的沼气、避免了抽出隧道内积水后在修复过程中再次出现流砂突涌现象,从而为后续冻结法临时封堵墙的施工奠定了基础。本项目江面深井降水的成功实践,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沪河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同时作为基坑止水帷幕。根据该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地铁车站深基坑带止水帷幕的坑内降水的方案设计、施工方法、后期降水井处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