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调查交通参数、气候条件、原路面状况等设计参数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规范和国内外沥青路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汉宜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采用AASHTO罩面设计方法进行结构层厚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关于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分析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静态参数与动态指标配套使用,及由于弯沉综合修正系数引起的不合理现象,引入材料的动态参数计算沥青路面路表弯沉,并与路表实测弯沉进行比较,使沥青路面设计中设计参数与控制指标状态一致,并去除弯沉综合修正系数及其不当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和法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熟悉其优点和长处,选取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首先介绍了设计参数对比分析的正交试验设计,并研究了中法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的取值及所用软件。随后选取两国应用较广泛的典型沥青路面结构案例,对设计参数进行重要性分析并对比。在中法两国,较重要的参数为基层、底基层和土基参数。参数的重要性与设计指标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路面设计中若干参数取值问题的商榷(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路面设计参数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争论和容易混淆的概念,依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浅述如下:当《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实施后,沥青路面设计参数须进行的改进,及这种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层设计参数应如何取值,并对容易混淆的累计标准轴次和小客车交通量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法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将两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设计理论及指标、设计参数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法国是将路基路面作为整体进行设计的,路面结构类型除比中国多了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外,其余路面结构类型相似。两国沥青路面设计理论相同,但法国路面设计指标比中国少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和沥青面层低温开裂两个指标。两国设计均包括结构层组合与厚度拟定、设计参数和方案确定与验算,但设计参数取值或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两国均采用体积法进行混合料设计,但法国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联系更紧密。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沥青路面设计特别注重路面抗冻性检验,而中国只建议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考虑。研究成果不但有利于完善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而且能为援非道路建设者快速了解法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了我省近年来常用沥青路面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路的形式对这些路面结构进行较系统的检验,并对材料设计参数进行了实际评价,其结果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路面设计参数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争论和容易混淆的概念,依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浅述如下:当《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实施后,沥青路面设计参数须进行的改进,及这种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层设计参数应如何取值;应提出路面结构层那类材料的弯沉检验指标;并对容易混淆的累计标准轴次和小客车交通量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8.
根据室内直槽修筑的4段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路面结构的弯沉进行测定,并通过分析计算,对弯沉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交通部“八五”科技项目“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的研究”推荐的路面材料设计参数与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室内直槽修筑的4段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路面结构的弯沉进行测定,并通过分析计算,对弯沉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交通部“八五”科技项目“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的研究”推荐的路面材料设计参数与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基层模量是沥青路面设计的重要参数,它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受力计算结果与使用寿命。在应用BISAR3.0程序系统计算不同轴载情况下基层模量变化对沥青路面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基础上,统计得到了基层模量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基层模量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选用合理的基层模量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就地热再生热风加热参数,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加热效果,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热风加热装置加热沥青路面的模型,模拟计算了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过程,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的正确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热风温度、热风速度、出风孔离地高度对加热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热风加热效果评价方法,引入综合模糊评价指标代替沥青路面温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和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等单一评价指标对沥青路面加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独立性权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仿真分析验证了综合模糊指标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加热装置的设计参数范围内,热风温度对沥青路面表面温度及分布均匀性影响最大,热风速度对换热系数影响最大,出风孔离地高度对能量利用率影响最大。以沥青路面温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和能量利用率等单一指标为优化目标获得的最佳加热参数组合,仅能保证各自指标最优,但其他指标较差;以综合模糊评价指标ECFI为优化目标得到的最佳热风加热参数组合,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和能量利用率。研究方法和结论为沥青路面热风加热参数的选择和加热效果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  顾维平 《公路》1996,(3):21-28
简要地回顾了柔性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历史。根据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演变过程,以1962年首届国际沥青路面设计会议为界限,将设计方法的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工程试验为主的经验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对当今沥青路面设计理论法有重要影响的四项工作;第二阶段是自首届国际沥青路面设计会议以后,世界上有影响的设计方法大多开始研究和采用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法设计沥青路面。在分析这些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后.针对我国柔性路面设计方法,就计算体系、设计指标、材料参数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领青路面设计办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长新  梁锡三 《公路》1996,(3):44-49
采用JC法分析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大小及其变异性对其可靠性的影响;通过广深、广花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践,探讨以结构可靠性理论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4.
首先,本文结合沪宁高速公路无锡试验路工程,对影响沥青路面设计的厚度和模量等设计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异性分析和分布类型检验,其次,基于现行《柔性路面设计规范》,本文提出了同时考虑弯沉和弯拉设计指标的多指标体系失效模式,并采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法分析沥青路面体系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5.
寒区沥青路面施工面临骤然降温、大温差、大风等不利天气,造成沥青路面摊铺、碾压温度起伏大,影响沥青路面压实质量,进而诱发诸多病害。以沥青路面施工温度为核心,通过物联网系统和智能元件采集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估模型,准确掌控沥青路面摊铺和碾压施工温度,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拌和参数控制精度高,运输、摊铺和碾压阶段的施工工艺参数变异性大,需对参数进行异常值剔除处理,表明当前施工工艺控制技术仍有提升空间;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施工工艺参数进行重要性评估,出料温度和施工速度对施工温度影响最显著;基于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测模型,其中多层感知机模型最优,对多层感知机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个数和学习率进行优化,优化后模型的周期数、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降低,整体性能显著提升;考虑气象参数后,施工温度预测模型的训练效率降低,但预测精度提高。工程应用表明:提出的基于多层感知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测模型与实际工况相符,通过调节出料温度、摊铺速度、碾压速度可以有效减少混合料温度损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省近几年路面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调查,对广东省在路面结构层材料参数累计轴次、弯沉、排水系统、SMA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使用中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沥青路面应力、位移分布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弹性理论分析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层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分布规律,探讨了路面结构在常温状态下,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沥青路面应力、位移分布规律的影响,为合理控制选择路面结构参数,作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设计弯沉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在广东省的适用情况,结合广东省最早修建的几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资料,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弯沉相关计算参数进行了研究,标定了沥青路面设计弯沉计算公式。此外,通过力学分析计算广东省内常见的半刚性、组合式及柔性路面结构中柔性层的总厚度及层底弯拉应力的受力状况,提出了弯沉计算参数不同取值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路面设计指标进行分析,对重载沥青路面荷载图式进行研究,对重载沥青路面荷载图式进行阐述,然后分别探讨了交通参数、重载交通道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厚度计算,提出重载道路设计方法使用条件以及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省沥青路面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寻求较敏感的参数和层闪,来土基强度等线划分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