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条件下,针对苏皖豫高等级航道发展不充分、区域间未成网等问题,分析各省现有航道网布局,提出可预见的航道联网通江达海的途径、重要节点、物流枢纽网,指出了航道联网是国家战略向西部延伸、提振区域经济的有力支撑。高等级航道联网为该地区深度发挥战略优势、联动实施战略落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阜阳市纳入长三角区域城市一体化,公路、铁路、航空直达长三角主要城市,水路运输依然成为阜阳市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短板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集聚区,交通运输区位优越,辖区淮河、沙颍河等高等级干线航道基本形成。当前,阜阳市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积极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转水"运输方式转变,发挥辖区航道网通江达海优势,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06,27(3):157-157
据上海市城市投资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适应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实现与苏、浙两省在内河运输方面的对接,“十一五”上海将投资117亿元,以集装箱集疏运通道为重点,集中建设“一环十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到2008年,上海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赵家沟、大芦线、苏申外港线、杭申线等一批项目完成,上海内河集装箱可通过赵家沟、大芦线等内河航道实现与洋山深水港相衔接,通过苏申外港线、杭申线与京杭运河贯通。到2010年,上海将全面完成内河航道二期工程,初步形成内河高等级航道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运输框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建设或规划建设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的介绍,分析上海地区现今内河集装箱运输还难得一见的主要原因.结合上海内河航道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内河航运的特点,提出了加快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相关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高等级航道达2.5万公里左右。随着高等级航道建设和水网连接,船型优化成为必然。要发掘水运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实现运输质量与效益的统一,而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需要实质载体。航道是水运要素之一,完善高等级航道建设则是实现水运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畅通国家高等级航道的要求出发,系统梳理了通航建筑物的建设现状特点,提出以通行1 000吨级及以上船舶枢纽比率、通过能力平均利用率为主要指标,以梯级枢纽年通航率、复线通航率等为参考指标,结合其他定性视角,分别评价我国主要干流、支流和长三角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航建筑物现状适应性。结果表明:目前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航建筑物通达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建设滞后、干流船闸通过能力不足、支流船闸通航标准偏低、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的问题。建议“十四五”要加快建设步伐,保障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可靠性,原则上各梯级枢纽应按1 000吨级及以上标准预留复线通航建筑物。  相似文献   

7.
黄建坤 《珠江水运》2012,(23):66-68
通过对高等级航道定义的阐释以及分析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的作用,论述广东高等级航道发展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并阐述高等级航道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穿越城市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如航道高等级改造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隔断性影响、港区集疏运导致城市道路拥堵、整治航道引发的拆迁成本不断增加、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对航道功能的削弱作用等,以锡十一圩线航道张家港段为例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工程修改方案。结合实例,从航道功能、建设条件、产业布局等方面向穿城航道治理方案提出改进建议,明确穿城高等级航道的运输功能、正确处理航道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对有效推动城市协调发展、构建城市合理布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总结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并提出发展建议,从码头通过能力、大型化专业化码头体系、智能发展、支持保障等方面总结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从航道建设、码头体系、航道绿色化数字化等方面回顾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指出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有待完善、部分货类码头通过能力需要调整、部分港口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存在冲突,内河航道建设中存在内河高等级航道比重偏低、部分通航设施碍航、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部门协同发展仍然存在一定障碍等不足,以及内河港口基础建设方面存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普遍较低的问题,从优化沿海港口设施供给、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强并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运工程》2006,(6):40-40
近日,江苏连云港市内河航道网规划中间成果通过审查。这一规划方案充分依据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和物流等规划,目标是建成以三、四级高等级航道为主,以五、六级航道为辅,与连云港港口“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相匹配、与连云港市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综合运输网横向相协调的航道网络。到2010年,连云港将形成以盐河为主轴线,保证纵向横向都有高等级航道贯通的航道体系:到2015年,进一步增强纵向横向高等级航道贯通能力,建成与“一体两翼”综合节点(六大港池)相配套的疏港航道,改善连云港港区水运疏运能力;到2020年,进一步优化航道线路,全面建成现代化的航道网络。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穿越城市功能区航道功能及等级与城市功能区开发之间的矛盾,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点,如跨高等级航道桥梁建设影响功能区土地利用开发、水路货物运输与城市整体品质不相适应、航道改造建设与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冲突等。以浙江地区为例,结合城市整体布局,本着水运事业和城市发展实现共赢的原则,对穿城航道功能及等级提出优化方案,其成果也可为将来航道规划、航道等级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步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3月24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十二五"建设正式启动,以高等级航道为重点、规模空前的全国内河航遣"十二石"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加快长江千线航道系统治理、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l二程、推进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i泛一一"十二工"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绘就。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西五河尾闾航道现状分析,探讨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改善五河尾闾航道及构建高等级航道网的可能性.利用鄱阳湖航道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水利枢纽枯期不同调控水位对航道水面线、航道里程和回水范围的影响,从建立五河尾闾高等级航道网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枢纽枯期最低控制水位,即枯期调控水位15m及以上方案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化》2012,23(9):17-17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十二五"时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加快水运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运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记者从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建设,并大力推进干支联网工程,制定实施《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方  相似文献   

15.
吴安琪  高照明 《水运管理》2004,26(11):35-37
当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嘉兴经济发展进入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历史阶段。嘉兴航区“三纵、二横、三连、二延伸、八接口”高等级航道网正不断提升嘉兴的交通区位优势。嘉兴正是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发展沿河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嘉兴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沱、浍河航道建设意义和必要性,根据航运现状和自然条件提出先通后畅的实施原则,不仅节省投资,也降低实施难度。根据相关标准合理确定了航道尺度,对桥区航道和交汇处航道衔接做了重点优化处理,对施工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作为项目施工的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航道数字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航道的概念及其组成,并对在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数字航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当加快本区数字航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普遍存在大量现有桥梁通航净空不足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分步改造标准,是高等级航道建设中亟待破解的普遍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广东省北江、东江航道为例,对现有跨河桥梁净空尺度进行复核计算,结合代表船型预测提出船舶航行对桥梁的净空尺度要求,并对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洪水标准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北江、东江千吨级航道建设中,桥梁净空尺度满足净高不小于8.3 m(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2 a)、双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86 m或单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44 m的跨河桥梁可暂缓改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航道建设经验,提出适应国内千吨级山区航道桥梁改建标准的建议,研究结论可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运》2011,(4):6-9
“十二五”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步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3月24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十二五”建设正式启动,以高等级航道为重点、规模空前的全国内河航道“十二五”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推进京杭运河、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江汉平原中部尚无纵贯的高等级航道及长江中游荆江航道迂曲且存在碍航因素、进而制约内河运量增长的问题,为构建和完善地区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规划建设与荆江航道并行的横向高等级航道即荆东运河,作为荆州—武汉的第2航道,并在汉江下游沙洋段与长江中游岳阳段间规划建设将汉江与长江及湘江航道连通的纵向高等级航道即汉湘运河,两运河与现有的荆江、汉江及江汉运河共同形成江汉平原“一纵三横”的航道格局。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比选分析等方法,考虑运河建设条件、功能定位、河道条件、水资源、地貌地质等,提出9梯级线路方案,进而构建沿线运河经济带,实现水路及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