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具有测站摆放灵活、无需对中、基准点间无需通视等优点,但是在不同周期测站位置改变后是否会对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产生影响、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还没有得到验证。介绍了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仿真计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对模拟的不同周期测站位置改变后的三种监测网形进行了精度估算,最后验证了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在测站位置改变后,对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影响很小,能够满足基坑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钻孔倾斜仪监测在目前是预测岩土水平位移的有效手段,阳安线新渔坝隧道古错落体稳定性的成功监测为滑坡病害整治提供了可靠监控方法。文中主要介绍了一套现场钻孔、埋设测斜管及量测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位移修正合成计算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位于闹市中心深达26 m,三面临路,一面距离既有100 m高层建筑仅5.4 m且停工1年零4个月的基坑再开挖过程中的径向位移、沉降、地下水位、深层水平位移和锚索拉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对基坑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基坑外侧地面沉降、基坑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和既有建筑水平位移等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该基坑超期使用再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测表明:基坑西侧冠梁处径向位移观测中累计变化最大值为+30.2 mm,超控制值(25 mm);基坑东南角地下水位观测中累计变化最大值为-3 020 mm,超控制值(1 200 mm)。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周围环境变形规律,对类似基坑工程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一级阶地某深大基坑为例,根据深基坑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工程监测重点及监测报警值,介绍了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和竖直位移、临近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管线沉降、水位监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表明,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小于15 mm且竖向位移较小,临近建(构)筑物和管线沉降相对较大,但均未超过报警值。另外,部分支撑轴力超过报警值,但经过分析,确定其整体结构仍处于安全状态。研究成果验证了在长江一级阶地二元结构地层,深10 m左右的基坑采用单排围护桩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及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围护设计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地下工程风险管控实施第三方监测,在对工程水文地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风险源界定与辨识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对监测点进行监测。介绍沉降监测点、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点、轴力计监测点等布设及监测方法;介绍监测数据分析方法一般步骤及流程及其如何剔除粗差,重点介绍数据拟合、数值模拟、等值线分析、曲线斜率等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工程水文地质、施工进度、现场巡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安全评估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个基坑工程监测实例,通过对不同的施工阶段监测数据变化量与现行规范规定的控制值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监测项目初始值采集时间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总结出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钢筋混凝土支撑内力、周边建筑竖向位移等监测项目合理的初始值采集时间,为基坑工程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评价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铁隧道结构稳定与地铁运营安全及舒适性紧密相关,地铁运营阶段的变形监测是确保结构稳定的重要措施。为探究地铁隧道基准点布置复杂情况,如点位破坏、集中布点与基准点距离变化等因素对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影响,依托南京地铁某保护区的地铁变形监测数据,试算并讨论基准点数量、位置分布等因素与设站点精度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基准点数量与仪器测角精度是影响设站点精度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给出地铁水平位移监测在满足精度要求条件下更加优化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京长江四桥南锚碇深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南京长江四桥南锚碇深基坑的工程概况和特点。分析了该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开挖期间施工监测的工作内容。重点介绍了该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选择以及具体监测内容。对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进行了估计和评价,对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在该工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铁四号线五路口站处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段,采用半幅铺盖明挖顺作法施工。其围护结构利用钻孔灌注桩加水平旋喷桩止水,在桩顶部设置冠梁和连系梁。本文阐述了该围护结构的特点、主要施工工艺、施工难点及解决措施、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的监测方案。结果显示,桩顶累计水平位移6.7 mm,桩体累计沉降6.6 mm,满足基坑稳定和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变形监测网稳定性检验与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确定变形体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设计了一个水平位移监测实验网,人为改变某点的水平位移量,得到两组观测数据,利用平均间隙法原理,判断所设计的水平位移监测实验网中点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变形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地铁1号线既有车站改建的实例分析,论述了既有地铁车站改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对于其他地铁既有项目也会面临的局部改建和设备更新的问题。地铁车站的设计应以预测规定年限的客流量为依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对地铁标准站进行换乘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未预留接口的既有地铁标准站被改造成换乘站的设计进行探讨。在分析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站位设置、换乘方式、换乘空间及客流、既有车站的改造、新建车站的防火及疏散问题等进行切实的探讨,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既有线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两线实现客流的单向换乘,并将对既有线的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做到换乘方案合理,施工方案可行。同时线网的规划应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尽量确保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从而减少标准车站被动的改造成换乘站,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准时性、捷达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指出车站配线的基本目的是为列车调度运行服务,提高列车调度机动性,灵活解决实际运行中的多种状态和功能需求。根据实际运营的需求和不同的功能要求,车站配线可以分为折返线、待避线、停放线、渡线、联络线、支线接入线、车辆出入线和安全线等8类。车站配线的设置必须从线网布局、车站分布、客流断面分布特征等全局考虑,并对客流预测、运行交路、发车密度、停站时分、列车满载率等基础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图例,研究了配线的分类、站点与配线的分布、配线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配线的规则以及配线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程案例,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终点站设计,该方案一期节约了工程投资,预留将来延伸条件以及与其他线路的多种换乘条件.说明在一条线路的起终点,往往需要预留延伸或与其他线路换乘的条件,同时也说明车站可能有多种配线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葫芦岛北站的总体设计、平面设计与功能组织、立面造型与建筑空间的塑造等,该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小型旅客站房在适应新时代铁路交通建筑需要的前提下所提出的“精品意识”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结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南门车站的方案设计,通过对站位和站型的研究,论述了南侧、北侧方案的各种车站型式,分析了各种方案对规划、文物保护、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和管线改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南侧并线方案、北侧分离岛式方案,解决了有关方面技术问题,工程可实施性强,北侧分离岛式方案首次采用H型分离岛式方案,为环境复杂地铁车站的方案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南京站用矿山法通过铁路站场的安全控制技术,即站场轨道采用施工便梁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隧道施工采用CRD法。  相似文献   

18.
孙明  高兴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4):103-107
研究目的:解决沈阳市地铁一号线沈阳站站的设置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对火车沈阳站站前现状的分析,将地铁在此设站的问题分解为几项,再针对每项展开分析研究,采取不同方式解决。研究结果:对火车沈阳站的老站房及其它主要历史风貌建筑予以保留,对部分既有建筑物分别采取迁移、改造利用的手段,解决地铁的建设问题。并在地铁车站与火车站之间留出发展空间,满足铁路及市政远期建设要求。研究结论:在老城市中历史风貌街区修建地铁,设计中要结合周边既有建筑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完全保留、合理利用、适当改造的不同手段,处理好地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难以与地铁同步完成的市政配套工程,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未来地铁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地铁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决策对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可达80%~90%,而客流量又是决定地铁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参数。客流预测工作做得科学细致,可以使地铁修建方面的许多不合理因素得到控制。研究了客流预测量与不同发车频率下列车编组的关系,探讨了客流预测量与车站站台长度、宽度和进出站通道等的关系,分析了客流预测量对车站规模的影响,及其对车站造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际铁路地下尽头式车站受线路坡度、站场场坪以及工程投资限制,要求在满足功能及安全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优化站场设计长度。为配合站场专业完成优化设计,通过对动车以及应答器等信号设备工作及安全性能分析,深化研究设计规范对各项安全距离的规定,达到通过信号设备合理布置进而优化站场设计的目的。以此为出发点,计算缩短站场股道长度的理论数值,通过优化信号设备布置,缩短站场股道长度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