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配气机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配气机构多刚体模型中引入柔性体,描述了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建立了柔性体气门弹簧,分析了气门弹簧动刚度的非线性行为,并且依据模态技术计算得到其动态应力;该方法为优化设计配气机构等机械产品及对其进行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乐俊秉  吴广全 《汽车技术》1995,(2):10-14,33
采用有限元动力模型,对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分析计算,在已知凸轮升程数据的条件下,求出凸轮轴不同转速时的气门运动规律,配气机构各阶自振频率和振动振型,并研究了油温,油压及混入气泡量不同时,气门间隙液压调节器对配气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N次谐波凸轮配气机构动变形响应的精确变化规律,将二阶微分方程全解的解析解法转用于配气机构动力学微分方程。根据这种解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某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响应随凸轮轴转速和气门间隙变化的规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配气机构的动变形规律主要取决于当量气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形状;凸轮轴转速的变化,在气门开启阶段对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影响较小,在落座阶段对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影响较大。气门间隙在设计值附近变化不大时,仅在气门开启阶段对配气机构动变形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高速振动,降低其高速噪声,必须实现配气机构动力特性参数的最佳匹配。本文将配气机构系统简化为具有一定质量和刚度的单自由度系统,分析了解放牌CA141汽车用6102Q汽油机配气机构的加载——变形关系、平面刚度、转动惯量、当量惯性质量、自振频率和气门正加速度,同时就配气机构动力特性参数匹配对配气机构噪声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配气机构动力特性参数匹配分析有利于凸轮曲线的优化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在发动机运转中,气门弹簧不仅用来保证气门在需要关闭时关闭,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配气过程中,能保证气门按照配气凸轮轮廓形状确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为了防止挺杆(或摇臂)瞬时离开凸轮型面的发生,即确保气门的密封性能,气门弹簧应拥有足够的刚度,使其压紧力始终大于配气机构产生脱离趋势的惯性力。但若弹簧刚度过大,则气门运动过程中相关零部件需克服的弹簧力也相应变大,这就要求增加受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进行了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研究,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配气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评价,构建了配气机构动态测试系统,进行了多参数同步测量试验.仿真模拟与试验测量结果表明: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最大气门落座速度小于许用落座速度,但落座瞬间气门加速度波动幅值较大,高速时气门落座有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7.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耿强  张云清 《汽车科技》2001,1(1):8-10,18
运用多体力学的方法对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采用数字多体程序的方法,建立了配气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除了得到气门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外,还考虑了摇壁与气门之间的碰撞,以及摇臂支座的柔性。因此得到气门与摇臂之间的碰撞力,摇壁支座的柔性衬套的受力,气门弹簧力,凸轮轴支座反力,气门座反力及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压力角等。为凸轮型线、摇壁形状和整个配气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刚柔耦合理论,把摇臂视为柔性体,采用动态子结构法,建立了某顶置气门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出气门的动力学响应、摇臂动态应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发动机配气机构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凸轮与摇臂工作接触过程中无脱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配气机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对顶置气阀下置凸轮轴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并用此模型对6102Q柴油机配气机构在各种转速工况下进行了动力分析,求出了该机构运动规律,接触应力,振型,自振频率及气阀弹簧各圈的运动和振动。  相似文献   

10.
设计摩托车发动机顶置配气凸轮时,应先根据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要求确定气门理论运动规律,然后再根据气门和凸轮的几何传动关系将确定的气门理论升程函数转化为对应的凸轮升程数据.设计计算表明,凸轮挺柱运动规律比气门理论运动规律前移或推迟了一定角度△ k值;试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新设计的配气凸轮改善了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燃机动态测试装置的研究,并与传统的动态性能测试方法相比较,分析了基于该测试装置可进行的内燃机动态试验方法.包括模拟整车试验、电控内燃机的优化匹配试验、内燃机排放实时测试试验等。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ECU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仿真测试技术,构建了发动机ECU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系统可以模拟出实车的各种传感器信号来驱动发动机ECU工作,并利用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测量和显示发动机ECU的输出信号,实现在脱机状态下对发动机ECU的动态测试。通过对TOYOTA RAV42.0汽车发动机ECU实际测试表明,使用仿真信号驱动来模拟发动机ECU的实际工作状态,可以深入了解ECU的控制特性和工作参数,为研究和评价ECU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与就车测试相比,它具有调控容易、重复性好、仪器的测试范围可以无限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发动机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晓峰  葛安林  雷雨龙  牛铭奎 《汽车工程》2001,23(3):145-147,151
本文从制定自动换挡规律的应用角度出发,分析了发动机动态特性的决定因素,完成了桑塔纳2000电喷发动机动态试验,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反复学习,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发动机动态模型,为实现发动机与传动系共同工作的最佳匹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刚度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基于悬置元件怠速工况下动刚度的发动机悬置系统MATLAB力学模型.同时由LMS实验模态分析系统测得了发动机实际工况下的运行模态参数,并以模态置信度对其进行了验证.与静刚度模型相比,以悬置元件动刚度建立的模型,其动态参数与运行模态参数更为接近,表明动刚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悬置系统实际工况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真实模拟发动机振动噪声激励载荷是发动机NVH的一个关键技术。结合虚拟样机分析技术,利用UG及ADAMS软件建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虚拟样机,对曲轴连杆机构进行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发动机曲轴连杆及活塞动力学特征数据曲线,为后续发动机的噪声与振动分析和预测,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用于混合动力控制的汽油机动态转矩建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及动力平稳传递控制策略开发的需要,以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为工具,建立了发动机平均值模型,模型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实时计算出发动机的稳态和动态转矩。在发动机动态试验台上验证了该模型,表明模型达到了需要的计算精度和实时性要求。对给定的转矩曲线进行动态跟随时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模型可用于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开发中的仿真及在线转矩估计,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能量分配和动态协调控制中的发动机转矩反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态协调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和电动机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路况进行能量分配和工作模式切换的问题,以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在状态切换过程中总转矩不发生大的波动为控制目标,提出了"转矩预分配+发动机调速+发动机转矩估计+电动机转矩补偿控制"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借助dSPACE快速控制原型工具,搭建了试验台架,进行了稳态切换控制和动态协调切换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状态切换过程中,动态控制算法能有效控制混合动力系统的转矩波动,保证动力传递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动态模拟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动机动态模拟系统,并进行了特种车辆发动机加速性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再现行驶中发动机的实际运行工况,具有较高的仿真试验精度,是较理想的发动机动态性能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某汽车开发中心发动机动态排放测试系统的系统构成、系统集成方法及部分试验结果。提出了发动机动态排放测试系统的具体构成,比较分析了发动机/测功器控制子系统的各种类型。由此,得出动态排放测试系统的设备选型及实施方案,并通过图形给出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具有减振效率高,有效减振频率范围度,反应敏捷等优点,在机械振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一台四缸柴油机上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使用主动控制技术控制动力吸振式的频率,使其能足够发动机的主动振动频率,并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有效地抑制发动机的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