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新洲 《航海》2005,(1):43-43
日本九州大学海洋地质学和古环境学教授高桥孝三,发表了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在北冰洋实施的调查结果。高桥教授称,此次使用挪威的钻探船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水深约1200米的4处海底,成功地采集到海底地层428米的沉积物样品。根据这些海底地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发现海底地下约300米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三位科学家根据他们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关于温室效应的新观点:海底沉积软泥释放出的沼气,可能起着限制冰河期冰川发展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已经防止了多次冰河期的出现。进一步说,海底沼气的释放,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从而阻止了冰河期的发生。美国专家的新观点阐明,沼气以气体水化  相似文献   

3.
一、序言近年来,世界上积极开发的海洋事业,其经济收益很大,因而,海底油田的开发,已普遍实施。至于开发海底油田用的海洋钻探设备,初期是简单的固定式平台,不需要使用锚,但是在最近,随着所开发的海域水深增大,离陆地的距离较远,所以改用移动式钻探设备,从而必须使用锚。主要的移动式钻探设备是钻探船、半潜水型钻探设备,通常使用锚以使这些钻探设备固定在钻探地点,因而,作这种用途的锚,其需要量今后将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4.
当今远洋钻探价格高昂,“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对钻探承包商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从钻探船到达钻探位置到开始钻井这一段非生产时间能籍助一套有效的系泊系统使之减少。虽然锚定位包含许多因素,但抛锚时链条拉力的精确控制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锚机制动太多会使工作船慢下来。刹车不够会使锚链堆积在海底。由Appleton Marine提供的钻探船用的完善的系泊系统能在3~4分钟内协调地抛链3000英尺。八个锚拉紧及定位所需全部时间不大于6小时。按粗略验收的工业标准,从抛锚到拉紧准备钻探是24小时。  相似文献   

5.
胡江 《中国修船》2022,(2):59-62
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对周边油气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热点,大量现场案例和研究显示,交流电力电缆会对周边埋地油气管道产生电磁干扰,产生电化学腐蚀.同样,海底管道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增加腐蚀风险.文章以渤海油田一条油气混输海底管道为研究对象,在穿越航道区域与海底电缆交叉并近距离并行布...  相似文献   

6.
1.前言: 近年来,海洋开发引起世界各国极大的重视。所谓海洋开发包括海底油田的勘查和钻探,海底贮油设备的建设,大桥基础工程的施工,甚至包括旅游业等广泛领域。目前各个领域都在迅速的发展。海洋开发的动力,目前大部分采用动力输  相似文献   

7.
用于海底钻探的半潜式平台应牢固地保持在井口上方。钻探装置的结构特点决定半潜式钻探平台的容许飘移值,钻探状态容许飘移值约为水深的3%,在风暴状态,海浪超过7~8级时,容许飘移值约为水深的5~10%。为了保持平台处于井口上方,采用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的泊定系统:  相似文献   

8.
刘淮 《船艇》2004,(4):38-39
“地球”号(CHIKYU)是日本船舶科学技术中心为实施“21世纪海洋钻探规划”而订造的一艘立管型(riserdrlng type)深海钻探船,主要用于对深海海底地质结构的勘探,由三井造船工程公司所属的玉野船厂建造,于2002年1月下水。该船是世界上钻探能力最大的深海钻探船,作业水深为2500米(未来可达4000米),钻探深度最  相似文献   

9.
海底航道沉积层是影响航道安全的重要因素,海水介质的特殊性使淤泥质海底航道直接观测比较困难。声学探测是目前连续检测海底沉积层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声波在海底沉积层中反射带回的地层信息,可以获得相关地层特征。利用SES-2000浅地层剖面仪获得连云港淤泥质海底航道海域浅地层剖面声图,结合钻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航道声学浅地层剖面沉积层进行了识别,分析了浮泥层、淤泥层、粘土层、砂质土层声学剖面特征,并对异常声图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对淤泥质海底浅地层声图辨识和航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即使全世界现有能源枯竭人类将不再会有担忧那是在北冰洋最先发现的。苏联北冰洋海底石油钻探队的队员们有一次突然遇到一件伤脑筋的事儿,钻头钻到一定深度时,忽然从一些钻头的窟窿眼儿里冒出了一种奇异的全然不同于石油气的气体,这种气体一经与大洋表面冰水相接触便立即凝结成一块块硬  相似文献   

11.
海底常规管线的探测已有很多成功实践经验,但是对于海底深埋管线(埋深5 m)的探测,目前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本文详细介绍了采用高精度磁法探测上海某保滩工程中两根深埋钢筋混凝土引水管的实例,包括工作原理、方法技术、应用效果等。经钻探验证,高精度磁法能准确的探测出海底深埋钢筋混凝土管线,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50年代的地球科学可以说是“海洋时代”,国际上许多科学权威都认为地球科学的海洋时代将延续至21世纪。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这项地学领域最大规模、也是最为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不仅揭开了海底的无数奥秘,引发了一场地球科学革命,而且还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海洋世纪。 科学大洋钻探的历程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而深海钻探的思想来源于美国的“莫霍(地幔和地壳之边界)钻”。由于大洋底的地壳最薄,美国从1961年起曾两度在海上作钻探试验,想要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深、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和海底钻探取样等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 揭示了辽东湾葵花岛构造区的自然地质状况和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特征。该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虽然较为简单,但沉积物为近代沉积的饱和海相、陆相沉积物,具有含水率高、液化指数高、承载力偏低等特点,并存在海底冲刷深槽、埋藏古河道、浅层气等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对海上构筑物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一位西方学者曾说过,本世纪六十年代在科学技术上有两项震惊世界的业绩:一项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另一项就是成功地钻进深海洋底。“格罗玛·挑战者”号钻探船就是人类首次在深海底钻探,并引发一场地球科学革命的功臣。  相似文献   

15.
徐双华 《航海》2001,(4):23
英国桑德兰大学海洋地理学家尤德教授在英国北海地区,发现了一个新的令人心惊肉跳的“百慕大地带”,已有多艘航行经过该地带的船只莫名其妙地突然下沉,而飞越该地带的飞机(特别当低空飞行时)也可能无缘无故地发生爆炸。 尤德认为,在这个位于“炮台油田”附近的新“百慕大”的海底,有一个巨大的海底沼气喷口,  相似文献   

16.
科海拾贝     
《航海》2000,(2)
能下海清理的机器人 英国AEA技术公司研制出可在海底恶劣条件下工作的机器人,它可以有效清除海洋钻井平台钻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据估计,仅北海海底目前就有废渣150多万吨。AEA公司研制出的机器人,可通过伸缩式吊杆放入钻井平台下的海底。操作人员身处钻井平台上,通过计算机即可对机器人进行遥控操作。废渣经机器人抽送至平台后,将经过特殊的清洁处理,最终再重新进入海底岩层之中,从而使废渣产生的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的一天,100多米水深的东海某水域机声轰鸣,与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合作的“南海5号”钻井平台正在紧张地进行钻探作业。 忽然,平台中央控制室传出了刺耳的报警声,人们骤然紧张起来:“海底防喷器出故障,无法提升!” 海底防喷器是海上石油勘探中的重要部件,长5米,宽4米,有3层楼高,全钢结构,重达300多吨,是油井勘探完毕后为防止井喷而设置的。这天,“南海5号”刚完成某井位钻探作业,吊机将防喷器落放至井口上,由于位置不  相似文献   

18.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日前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同行利用声呐等手段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气泡,从而证实了全球变暖会使海底释放大量甲烷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甲烷可能会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分析显示,这一海域的水温在过去30年里上升了1摄氏度,导致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出甲烷,以气泡形式浮上水面。  相似文献   

19.
《航海》1996,(3)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古生物学家杰拉特·弗梅伊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当大规模的海底火山喷发发生时,生物进化的突变才得以形成。在5.5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生命出现时,正是海底熔岩大量溢出的时期,而2亿年前的中生代中期,生物进化的突变时期,也正是海底火山大量喷发之时。 在解释这种地质和生物事件之间的巧合时,弗梅伊认为是海底火山喷发时,通过大量增加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提高了环境中可加工物质的供应量,而这正是生物大规模进化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环球搜索     
燕翔 《航海》2012,(6):24-27
船舶俄罗斯推出新概念多体破冰船为了使北冰洋通行超级油船成为现实,克雷科学中心已经推出了多体破冰船概念。实现开发俄罗斯冻结海底大陆架碳氢化合物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海上运输系统。成本预测显示,该海上运输系统只有使用超级油船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