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对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转向机摇臂摆角的有效利用率、方向盘转动的总圈数对客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这些数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最后对客车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作出推荐。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试制阶段客车在沥青路、卵石路、石块路、搓板路等路面上进行约1万公里可靠性试验之后,前桥转阳横拉杆从中部断裂问题;对横拉杆及与其连接的摆臂进行了问题排查,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模态计算和装车试验,结果表明:客年的前桥横拉杆加强之后,消除了因路面激励和自激频率引起的横拉杆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作图方法,介绍HFX6121WK68长前悬卧铺客车转向直拉杆系各节点位置的求解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某10.8 m通勤客车转向双拉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改善了转向回正性能,解决了中间垂臂松旷无法调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低地板公交车是现代城市客车发展的主要方向,采用前独立空气悬架是解决城市客车低地板化的瓶颈.本文对上海科曼车辆部件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前独立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借助Adams/car软件建立了悬架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指出现行设计的悬架系统其定位参数是满足要求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方案,研究了转向横拉杆断开点位置对前束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与计算说明半挂车双桥悬架下托板的结构是对拉杆的受力影响较大的因素。下托板结构设计改进后,明显改善了拉杆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拉杆销孔内衬橡胶套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微型客车后悬架横拉杆在可靠性试验中出现的断裂现象,利用有限元法对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两种改进方案,并从应力、质量、经济性等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了最优改进方案。将改进后的产品重新装车,在可靠性试验中,无类似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悬置扭转刚度的条件下,为带防扭拉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立了包括拉杆模型在内的动力总成-拉杆系统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一实际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动力总成的位移、悬置的位移和力.结果表明,在动力总成承受大转矩或碰撞的工况下,采用实际的拉杆模型(两点模型)能得到更准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混合动力客车与传统客车排放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车载测试系统对混合动力客车及传统客车进行了整车排放测试,分析了重型混合动力客车在典型工况下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怠速工况及加速工况下混合动力客车的排放贡献率和油耗贡献率均低于传统客车;匀速工况下混合动力客车排放贡献率和油耗贡献率与传统客车基本相同;混合动力客车在低速使用串联驱动及在减速时将喷油量控制到最小可显著减少燃油消耗量及降低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使连续配筋砼路面(CRCP)在温度作用下的端部位移计算更为准确,在分析计算CRCP端部位移时,将CRCP假定为一种复合材料,同时考虑拉杆约束作用,进而推导验证了考虑拉杆约束影响因素的CRCP端部位移数学计算公式,并分析比较了考虑拉杆影响因素与传统不考虑拉杆影响因素所得的两种端部位移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增大地基摩阻力将减小CRCP的端部位移,考虑拉杆约束后的端部位移小于传统不考虑拉杆约束的端部位移。  相似文献   

11.
电推杆在大客车构架体系中拥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既能在满足大客车正常运行的同时,又能为乘客的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但由于电推杆在设计、制造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部分机械性能不足,继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于此,为梳理电推杆总成相关要素,提升其使用效能,文章立足电推杆基本概念和构成,以其检测价值和意义为切入点,探究电推杆总成检测技术。望对相关人员该领域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客车悬架吊杆衬套批量失效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衬套样品的耐水解、硬度和微观形貌测试结果,提出改进方案,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转向系统的作用是接受驾驶员的方向操作,带动连杆动作,使轮胎产生转向角来实现行驶车辆的转向。对转向系统的要求是:操纵轻便,安全可靠,有自动回正作用,传到转向盘上逆向力冲击要小。文章详细的阐述了液压转向助力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并对某轻型客车转向系统各性能参数进行设计校核,以判定转向系统的零部件参数是否满足法规及使用要求,最终使某轻型客车顺利开发量产。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总线电压对电机转矩以及效率的影响,在动态测功机试验台架上设计相应的试验,测量总线电压在400~455 V之间变化时某三相异步感应电机的输出转矩和效率。结果表明,在电机低效率区域,电机效率受总线电压影响较大。电机输出转矩相对于目标转矩有平均0.5 s的延时,在高总线电压、高电机转速区域,电机控制器启动自保护功能,输出转矩远小于目标转矩。中国城市公交典型工况测试表明,对经济性影响最大的前80%的电机工况点主要分布于受总线电压变化影响较小的高效率区,在城市公交工况下对电机效率的粗略分析可以忽略总线电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公交实际运营出现的调度方式单一、车辆配合度较差、串车等问题,降低公交运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提出一种考虑乘客动态需求的调度模型,采用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公交运营方式,结合站点实际乘客需求调配车辆,实现了公交车辆利用程度最大和乘客总体等待时间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提出的自动驾驶公交调度方法,获取了乘客个体的实时出行需求,同时实现了对车头时距的调控。在模型求解方面,选取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最终获得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精确解。以北京公交300路快车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公交实际运营数据中提取多项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通过拉格朗日松弛算法的求解,得到自动驾驶条件下公交运行时刻表、乘客等待时间、公交承载量、站点上车乘客人数等多项运营指标。通过与公交实际运营状态的对比,论证了采用自动驾驶公交对于改善公交运营现状的可行性。最后将优化结果与公交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驾驶车辆投入公交运营,能够缓解串车问题,同一线路上公交车的载客量分布更为均衡,在同一断面的客流与车头时距的不均衡程度均有所降低;同时高峰时段发车数量减少了20%,公交车的平均承载量提高了21.7%,车辆平均间隔缩短了29.9%。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区域公交行车计划编制优化,构建了一个以区域内乘客候车时间为上层目标、以车队规模为下层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由于上、下层目标之间存在的互相影响关系,导致模型难以获取最优解,选择将下层目标转化为模型的约束条件从而实现对模型的简便求解。对于车队规模的取值,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差函数的车队规模搜寻算法。进一步地,为了建立车队规模的约束条件,提出了3类核算时间点,并引入逻辑变量表征发车方案的选择,通过对核算时间点所对应的逆差函数值进行约束从而保证当前的发车方案能够满足既定的车队规模要求。在车队规模取值及约束条件确定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求解即可得到不同车队规模取值情况下所对应的换乘时间表现最佳的发车方案。为了验证模型及求解思路的可行性,以哈尔滨市部分公交线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候车时间最优方案较初始方案能减少换乘时间10.3%,车队规模最优方案能减少初始车队规模15.2%;模型计算结果相当于为公交运营企业提供了可选择方案的效果边界,公交运营方可以通过结合预期的运营目标和实际公交规模选取最佳的发车方案,从而提高实际调度水平和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17.
Buse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each country. A rollover ev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azards that concerns the safety of the passengers and the crew in a bus. In the past, it was observed after the accident that the deforming superstructure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ives of the passengers. Thus, the stiffness of the bus frame is the first thing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The unfortunate side of strengthening the bus superstructure is that it usually causes the bus weight to increas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and robust analysis method with which to design the bus superstructure for a reduction in occupant injuries from rollover accidents while the weight of the strengthened bus is maintained at the same level. First, the absorbed energy of the bus frame and its components during a rollove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LS-DYNA numerical study. The highest energy absorption region, which is the side section of the bus frame, was found and focused 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a means to re-distribute the energy-absorption ability of the side frame component. Then the thickness parameters that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distribution of the energy-absorption ability were used in the analysi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Finally, a prototype of the bus with a reasonable thickness for the window pillars and the side wall bars, which was based on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was verified to ensure it satisfied ECE R66. In this paper, an effective usage of materials and an efficient and robust analysis method were presented to design the bus superstructure. Although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stiffness is simple, this study improves the upper displacement by 39.9% and the lower displacement by 49.3% (versus the bus survivor space) while maintaining the bus weight at the existing level.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化侧蒙皮的安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及节约生产成本,采用整体滚压成型、张拉单面点焊的侧蒙皮安装工艺,代替原侧蒙皮粘接工艺。通过调整焊接规范参数、张拉压力、工艺流程等工艺手段,对引进的侧蒙皮安装工艺进行改进试验,并成功地应用于现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