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是水面舰艇反潜兵力作战运用的基本战术指标。给出了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能力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某型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的对潜搜索能力,分析了在指定海域对潜搜索的兵力需求量和搜索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对潜搜索所需时间长、兵力多、效率较低,指出改进声呐性能,增大声呐有效工作距离是提高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优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宏智  黄鹍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9):17-20,66
开展战术数据链作战应用仿真研究在效能评估、战术研究和作战训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Link16数据链的作战应用能力,并采用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研究了Linkl6数据链作战应用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网络中心防空战的概念,尤其强调区域防空指挥官能力(AADC)在这种作战上的关键作用。论述了区域防空指挥官能力项目,它实质上是一种提高区域防空指挥能力的系统,包括兵力计划模块和战术作战模块。介绍并评价它们的功能和样机在历次演习中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设计并全面运行三维水下战场态势可视化软件研究。该软件运行在使用开源应用程序接口开发的多计算机平台上。开发该软件的目的是在相关战术场景中进行三维可视化场面的设计、研发和评估,以确定更具优势的三维技术。通过与目前使用的二维技术比较。确定三维技术是否能使反潜战指挥官更快更全面了解战场态势,做出更准确的战术决策。详细描述先进的三维水下定位观测系统(TALOSS)软件。该软件集成到当前的潜艇作战和火控系统中,可加快目标定位和武器分配进程,最终降低对指挥和控制人员认知能力的要求。论述该研究在当前进行的未来海军作战能力项目中的作用,将来可转变成未来海军作战能力项目中,以三维技术综合传感器到射手的战术辅助决策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果  王志斌  刘靖峤  翁欢英 《船舶》2019,30(4):108-114
两栖登陆作战后勤保障能力是决定两栖登陆作战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战略、战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文章着重分析外军两栖登陆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及典型登陆作战后勤保障案例,明确两栖登陆作战后勤保障内容、特征及主要考虑因素,总结两栖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形式,并提出我国两栖登陆作战后勤保障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必须提高舰艇的智能化决策能力和装备的自动化能力。分析了我国舰载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战术应用软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数据融合、辅助决策和打击效果评估是指挥自动化系统最关键的应用支撑技术,是战术应用软件研制的重点。发展目标是整合全舰资源,实现战术应用软件与指控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化,作战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系统的扁平化、网络化,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自适应的、容错的实时网络计算环境。  相似文献   

7.
Link-4A主要用于把指挥控制站所截获的目标信息和指令传输给作战飞机。广泛应用于有航空母舰的飞机自动着舰系统(ACLS)、空中交通管制系统(ATC)、空中拦截控制系统(AIC)和突击控制系统(STK)等。对Link-4A数据链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信息格式和技术性能指标等进行了分析,对其侦察、识别、解调和干扰等对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海军“标准”导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导弹是美国海军武库中最成功的导弹之一。自1970年获得初始作战能力以来,“标准”导弹已经历了多次改进,以应付威胁目标不断变化的要求。最新型的“标准”导弹已能卓有成效地对岸上目标、高空目标进行攻击,并能成功地防御战区战术弹道导弹。本文简述了“标准”导弹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反舰导弹的性能逐步提高、数量日益增多,大大增加了舰上末端防御的复杂性。现有用来对抗反舰导弹的战术要求,对各个独立的末端防御系统实行广泛的人工协调。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是一个阶段性的研制项目。它的初步目标是通过协调现有末端防御系统、电子战功能的综合与单机控制以及舰船特定的反舰导弹防御训练,来提高水面作战时实施反舰导弹防御的能力。海军水面作战中心对早期的舰队反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已很快地样机,随后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实尺度工程研制。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样机是海军技术协会对其作战部队需求的直接反应,它和当今的作战系统一起将证明会提高反舰导弹防御的有效性。尽管研制周期不政党地实行压缩,但是样机仍然是一个具有实用性的系统,计划于1993财政年度供舰队使用。反舰导弹快速综合放手安定义是当今海军作战系统的一个非传统性的附加系统。为了满足现代反舰导弹防御系统的复杂环境所决定的性能要求,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全面开发利用。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样机是通过有效地协调现有硬杀伤与软杀伤武器资源为反舰导弹防御有效性确定新标准的第一步。在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工作原理的确定过程中,为了适应舰队的信息输入,系统研制期间是发展变化的。由于末端防御综合战术的意义创新,最初研制试验得到的工作反馈信息,对改进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工作原理是至关重要的。该样机将使舰队的作战能力在很多方面得到改善,这些能力将于1990年通过海上作战学习与鉴定。  相似文献   

10.
美军联合态势要求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加快战术和作战的进程。作战关联包括战场作战计划、技术技能实施、信息和数据以及实时战术态势图等。有效地共享作战关联对于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支持辅助决策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作战关联是以网络为中心进行信息交换,这就需要共享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参考模型,并以此确保内容和含义的一致性。没有这种一致性,就不会有对作战关联的一致理解。通过选择正确的信息参考模型,就可以在概念上把战场上所有的作战单元链接起来,并为复杂的自动推理和有效的通信互联提供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11.
Link-16数据链抗干扰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对Link-16数据链网络组成和信号特性做了分析,并在快速跳频、TDMA组网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其抗压制式干扰和跟踪式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美军在不同时期开发了一系列的战术数据链,根据对几个典型数据链的分析发现传统数据链存在诸多缺陷,但是新的数据链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数据链,于是形成了多种战术数据链并存的局面。目前美军采取的多链协同技术,主要是利用网关系统和数据转发系统进行数据链之间的互通。网关系统包括指挥控制处理器(C2P)和多战术数据链处理器(MTP)。最后分析了美军多链协同技术对我军数据链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宏智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2):19-22,48
文章讨论了战术数据链实现的电子战功能,研究基于Link16数据链的电子战信息报告与处理、电子战系统管理,提出了电子战系统加装数据链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战术消息处理是数据链集成应用的关键环节,论文从介绍数据链消息标准入手,对战术数据链在作战平台进行集成应用时的战术消息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数据链消息的生成、发送控制、接收与应用处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战术数据链技术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兰汉平  丁锋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5):37-39,60
介绍了数据链的概念与特点,美军及北约战术数据链的应用现状,并对战术数据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雷达通用数据链是在雷达平台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链路。2005年美国在战术数据链基础上提出这一新概念,主要针对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目前正在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前期演示已经在F-22战机上取得成功。文章选取了三个不同年代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来介绍了雷达通信的发展过程。首先分析了机械体制雷达如何实现数据通信,其次是支援飞机与巡航飞机之间如何利用机载雷达实现大容量数据传输,最后重点研究了基于机载相控阵雷达的通信一体化技术,给出了其详细的通信原理。  相似文献   

17.
战术数据链是数字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典型应用,时分多址接入技术是数据链里面的核心技术。针对战术数据链网络中传统时隙分配算法无法适应战场多变环境,时隙资源浪费严重,无法动态分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级调度策略的动态时隙分配算法,利用OPNET仿真平台设计实现基于此算法的舰艇海上通信仿真系统,对应用系统进行了详细网络规划,并对系统网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战术数据链抗干扰性能仿真可定量描述出干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介绍了战术数据链及其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Link 16终端设备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抗干扰的关键技术:信道编码技术、扩频技术与调制技术。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提供的仿真平台Simulink建立了战术数据链的链路级仿真模型,实现了其抗干扰性能的仿真。相关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射频干扰对数据链性能影响的定量评估,以及数据链抗干扰或者干扰策略优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数据链:现代战争的战力倍增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数据链可在有限带宽下,以标准化的方式实时传输战场信息,满足各作战平台及时共享信息的需要。数据链的广泛应用使战场透明度大大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得到倍增,已成为现代网络中心战中重要的一环。文章介绍了国外各种主流数据链的战术技术性能及特点、使用配备情况,并分析了数据链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