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因为改性沥青粘度大,SMA混合料拌和困难,碾压温度要求高,所以施工需提高混合料拌和温度,但拌和温度升高,会加剧沥青结合料老化,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为确定适宜的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拌和温度,选择不同的沥青结合料,在不同温度下拌和成型SMA混合料试件,进行混合料弯曲试验研究,经分析比较混合料低温性能,提出了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拌和温度的控制指标,用于施工控制,将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运武  李宇峙  张平 《公路工程》2009,34(6):23-25,33
环氧沥青为一种热固性聚合物材料,其化学特性决定了环氧沥青混合料从施工拌和到碾压完成有严格的工作时间控制。为了保证环氧沥青混合料在胶凝之前顺利完成卸料、摊铺、碾压等一系列施工工序,研究了促进剂用量、温度对环氧沥青固化进程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促进剂掺量以及施工拌和温度,并对配制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原料的质量,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以及碾压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分析了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同时针对材料的性能和施工过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花清高速公路施工中改性SMA混合料拌和为例,分析了在搅拌设计拌和中,改性沥青制备,拌和时间,集料,沥青和混合料温度,混合料的级配精度,木质纤维的添加等因素对SMA改性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施工温度对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宜洛  崔荣华  顾仲飞  韩森 《公路》2006,(10):166-170
施工温度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控制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室内试验室进行试验以及监督沥青混合料施工的主要依据。本文分析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对其马歇尔试验指标影响的规律性和敏感性,研究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与施工温度的相互关系,比较了与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差异,提出合理的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微表处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养护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1cm厚微表处罩面工程,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石料料源不稳定、石料的砂当量较低且不稳定、施工气温偏低等因素导致施工效果不太理想,总结分析了施工中原材料的选择、优化,并对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验证。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成型时间在施工现场存在诸多条件的影响因素,本文试验分析了在低温施工条件下影响稀浆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乳化剂类型及用量、用水量、拌和温度、矿料级配等单项因素,逐个提出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说明影响机理,并对施工现场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低温施工条件下提高稀浆混合料成型时间的方法。因此在微表处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控制拌和时间,方可摊铺出最佳的微表处封层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模量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工艺对路面施工质量和路用性能有很大影响。该文首先通过车辙试验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了集料温度和干拌时间对高模量剂改善混合料高温性能作用的影响,进而推荐了集料加热温度和干拌时间。然后应用自主开发的和易性仪器,测试了基质沥青混合料和高模量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扭矩值,根据等扭矩原则确定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压实温度范围。混合料压实效果检验结果表明:由以上方法确定高模量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排水沥青路面(PAC路面)因良好的排水、降噪和抗滑安全性能,运用前景广阔。在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中除了遵照一般的沥青路面要求和准则外,排水沥青路面施工还要高度重视沥青混合料改性剂的添加、拌和温度、摊铺碾压温度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文章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的介绍和总结,可为排水沥青路面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外公路》2021,41(3):310-313
该文主要研究一种在沥青混合料路面病害初期,修补路面小范围坑槽的常温浇筑式沥青快速修复材料。以乳化沥青为黏合剂进行混合料常温拌和,利用微波激发效应提升材料温度,促使乳化沥青快速破乳,并在混合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自热矿料促进温度提升速率。研究表明:使用BZ-160慢裂型乳化沥青作为黏合剂,能与集料充分拌和均匀;集料中自热矿料掺量为10%~15%时,可在不影响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同时保证温度提升速率,在频率为2.45 GHz,输出功率为0.8 kW的微波下10~15 min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热拌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且能满足性能要求;由于热传导及微波激发效应,促使靠近修补界面的原有混合料温度升高从而有所软化,通过加热后的碾压作用,修补料与旧路面整体再成型,材料结合良好无明显界面。这种沥青路面修复材料可实现施工现场常温拌和、设备需求量少,整体工艺耗时15~20 min,修复速度快,修复后新旧路面整体结构完整,且不渗水、耐久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G75兰海高速公路临洮~渭源段建设项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了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运输过程、场站拌和过程、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等全过程动态监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改性沥青反应温度、改性剂添加量,原材料运输过程GPS全程定位,拌和温度、级配、油石比,摊铺碾压温度、速度、碾压遍数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监测数据通过3G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并对不合格数据实时自动报警,项目管理者实时予以纠偏,能够达到实时动态监控的目的,从而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的研究,提出了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除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外,还必须对集料的选配、材料的加热、拌和及摊铺、碾压等工序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用等粘度指标来控制上述各工序的温度指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就橡胶颗粒掺入混合料中引起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从原材料的加热温度、投放顺序、拌和温度、拌和时间以及压实工艺等方面进行室内试验,以马歇尔试件空隙率为技术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施工条件及工艺下混合料性能的差异,最终确定橡胶颗粒自应力除冰雪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3.
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范围对沥青路面的顺利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采用等粘度、等体积以及等强度方法测试并计算Sasobit温拌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适用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确定,等粘度方法不适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确定,而采用等体积和等强度方法确定的拌和温度范围分别为138.7~143.2℃和145~149.5℃,压实温度范围为127.3~131.7℃和133.6~138℃,施工温度分别降低20℃和14℃,都能够实现温拌效果。另外,在对应压实温度条件下对其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采用等强度方法能够保证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等体积方法的低温性和水稳性产生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就地热再生能直接在现场一次性完成路面修复,但因其材料组成和施工工艺复杂等极易出现混合料不均匀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尝试从集料入手,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截面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截面中所有新旧集料的细观结构;然后,采用环扇分割法将截面分成36个等面积区域,基于区域集料颗粒面积比和新集料颗粒偏离度分别提出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D和新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H;最后,通过改变RAP加热温度、RAP拌和时间、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与新旧料混合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均匀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环形分区结合OTSU阈值分割方法可准确识别沥青混合料截面图像中的集料信息,保留绿色通道的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灰度值的新旧集料;对试件截面均匀性的定性分析初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指标的有效性;RAP加热温度与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对D影响显著,RAP加热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对H影响显著;而且,随着RAP加热温度、新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的增加,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均匀性变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沥青路面低温季节施工难题,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高性能中温沥青混合料成为沥青路面发展的趋势。文中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乳化型中温沥青技术要求,进行中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沥青混合料拌和楼改造方案;结合中温沥青粘温曲线,拌和成型不同出料温度的马歇尔试件,确定改性中温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及室内最佳成型方法;通过施工质量检测,验证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要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依托揭阳-惠来高速公路建设,分析研究沥青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性,确定相应的控制变异性措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沥青用量变异性较小但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空隙率、稳定度和沥青饱和度;级配变异性整体上显示出随筛孔粒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同时9.5mm筛孔通过率的变异性对平整度影响最大;施工温度变异性受集料干湿程度及拌和站设备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橡胶沥青路面工程质量,本文从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拌和、摊铺与碾压等方面介绍了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将橡胶沥青混合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然后对其抗滑摆值和渗水系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规范施工技术、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提高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按严格施工建成的橡胶沥青路面比普通沥青路面抗滑性好、渗水系数较低,路用性能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直投式高黏颗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包括高黏颗粒干拌时间、干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松散性能、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的影响,以及高黏颗粒在拌和楼拌和条件下的试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黏颗粒在与集料干拌过程中,达到熔融状态,并裹附在集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良好拌和均匀性。随着高黏颗粒干拌时间的增长,其改性效果增强,在高黏颗粒干拌时间为180 s,干拌温度在(180±10)℃时,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率较低,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优异;参考室内拌和条件,拌和楼干拌时间15 s,干拌温度180℃时,混合料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当前公路工程中使用十分广泛的沥青路面,结合某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包含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设备准备、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和碾压在内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为实际的施工操作提供参考借鉴,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0.
压实度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性能,而集料温度、拌和温度、成型温度和碾压次数等都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压实度。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和室内试验,分析以上指标中影响压实度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当置信水平α为0.10时,成型温度对沥青混合料SMA13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最后,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最佳压实技术的成型温度和碾压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