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概况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2000年11月25日,朱钅 容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时,就中国与东盟今后一段时间的合作重点提出了6条建议。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加强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朱总理明确表示,中方将出资帮助疏通老挝、缅甸境内的航道,争取如期实现澜沧江—湄公河通航。12月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开把云南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汇报会,落实朱钅 容基总理指示,向国家计委、国务院发展中心、交通部等11个部委办及中央多家新闻单位发布信息,征集合理化建议。   目前,云南省航务部门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国际大通道的总体构想,正在积极实施有关航运工程。以下是云南省航务局对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概况的介绍,以及有关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建设的建议。 1 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云南省提出了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展与缅甸、老挝、泰国之间四国水路通道的经贸往来,分别于1990年5月进行了中、老首次从景洪到老挝郎勃拉邦701 km航段试航,1990年10月中、老联合载货从景洪——万象1 177 km航段试航,1993年1月~5月中、老、缅、泰四国联合考察了中、缅243号界桩——泰国班科龙361 km河段,并提出了中、缅、老、泰上湄公河航运联合考察报告,通过试航和技术考察,为四国间的合作和国际间的航运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科学论据。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5月、1994年1月及1994年10月分别在曼谷、昆明、万象就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开发有关问题举行了三次四国间的专题会议。就合作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及四国间通航协议等问题进行会谈。1994年11月、1997年1月交通部黄镇东部长代表中国政府与老挝、缅甸政府签订了《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2000年4月黄镇东部长代表中国政府与缅、老、泰政府签订了四国间《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预定2001年6月下旬正式实施。现四国通航协定技术工作组正在抓紧拟定实施四国通航协定相关规则和法则。   从1990年景洪—万象载货试航成功后,思茅、景洪两地州积极开展边贸货物的试运输,运量逐年成倍增长,1991年试运边贸货物510 t,1996年完成6.9万 t,1999年完成13万 t。在运力方面,1991年仅有一家从事航运的企业,拥有客货船4艘,1996年从事国际运输的企业发展为16家,拥有船舶40艘,1999年从事国际运输的企业发展到了27家(个体7家),拥有船舶59艘,8 101总 t,930客位。老、缅、泰客货运输船舶也逐年增长,国际间你来我往的运输格局已经形成。 2 建议   为了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适应国际大通道建设的需要,在航道等级、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船员培训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2.1 提高航道等级   建议将澜沧江的南得坝至中缅243号界桩段262 km航道扩建为五级航道,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通航运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通航河流上修建桥梁,其通航孔的跨度设计对船舶安全航行及桥梁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水槽模型试验成果,结合已有研究结论和有关标准及规范,提出了通航桥孔跨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航桥孔跨度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航河流上修建桥梁,其通航孔的跨度设计对船舶安全航行及桥梁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水槽模型试验成果,结合已有研究结论和有关标准及规范,提出了通航桥孔跨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为湄公河上游,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南部,经西藏进入云南,由西双版纳中缅边境出境后,始称湄公河。过缅甸,入老挝、经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注入南海、全长4 880 km,流域面积81万 km2,入海口平均流量12 000 m3/s,是亚洲唯一的一江联六国、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著名国际河流。 澜沧江经我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境内的262 km,河段流量大,景洪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达1 800 m3/s,历年最枯流量388 m3/s,最大流量12 800 m3/s,河段平均水面比降小,为0.6‰左右,河床稳定,大多为石质河床,水位落差变幅一般年份6~8 m,通过开发建设整治达到通航,发展水运,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长江干线水路运输在服务沿江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通航风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枯水季节带来的航道出浅、船舶搁浅等问题.文中结合离散模糊集和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调查数据从人、船舶、环境和管理4个角度对可能影响枯水期长江干线水上交通风险的因素进行了逐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遵守法律法规、船员适任、通航尺度以及船舶适航这4个因素对枯水期通航风险的总贡献率达到了55%以上,是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的关键要素.利用风险识别的结果对风险控制方案的效用进行了比选,实现了基于风险评价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从1874年开始提议建造到获得批准正式开建,世界上首条船舶隧道的开建经历了漫长的144年。经过逾一个世纪的辩论,挪威政府近日正式决定在西部斯塔兰讷半岛附近一座645 m高的山下进行钻凿,兴建全球首条供船舶航行的隧道"斯塔兰讷船隧道"。建成后,船舶全年均可安全及直接地航行于挪  相似文献   

7.
上湄公河险滩航道的局部整治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湄公河4国商船通航合作情况及上湄公河局部航道整治项目的背景,分析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总结工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内河船舶含油污水违规排放问题,在分析我国内河船舶非法排放油污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1套基于AIS的内河船舶油水分离器远程监管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ARMCortex-M 3内核32位单片机来实现对船舶油水分离器运行状态信息的采集,并对采集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系统将采集到的运行状态信息通过A IS广播消息实时地向海事部门广播的同时,还通过单片机SDIO接口保存到 SD卡内。在远程监控端,利用 VS2010平台开发的程序实现了对A IS广播信息的解码显示和船舶排放违规的识别,同时实现了对船舶端的远程监管。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并记录船舶含油污水排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事部门监管监测能力,改善我国内河船舶含油污水排放现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迅猛发展,船舶交通流的密集化和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航秩序日益复杂,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水上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外内河水上运输和安全监管现状,结合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围绕安全和效率两大主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海事监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水上运输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綦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条支流,曾经两岸青山萦绕,绿水河中百舸争流,为我国最早渠化河流之一,有着悠久的通航历史.  相似文献   

11.
曼厅大沙坝浅滩位于景洪下游30 km的大橄榄坝,是一个散流、游荡型浅滩,是澜沧江航运的一个卡口河段,若采用传统航标,其使用和维护效率很低。针对澜沧江流域地理环境险恶,常规通信方式无法完成数据传输的特点,介绍了一种通过卫星通信方式和逆向差分方法实现在该河段的智能航标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源生态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 ,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 1998年发生了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涝灾害表明这样一个事实 :“中游受灾 ,祸起源头、殃及下游”。因此 ,长江源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武汉市经济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长江源地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提醒长江中、下游地区密切关注长江源 ,并相应探讨其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一峰  陈凯  黎广宇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4):121-123,129
内河成品油运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油品泄漏,将对事发地及下游地区的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并且,借助水流和风力,溢油的发展态势也将难以预测,为事故的救援造成相当大的难度。以澜沧江为背景,介绍了一套内河溢油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澜沧江流域溢油事故的无线远程监测,特别是通过对溢油扩散过程的分析,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内河的溢油扩散算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过江通道"五桥一隧"规划,建设中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需在六合境内的主要防洪通道——滁河,建设滁河特大桥。该文首先对滁河流域和滁河特大桥处的水文地理与地质特性进行了介绍;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地方水利规划,结合流域防洪标准、水文特性,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法,对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其对流域与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大桥建设后桥身的雍水和建设前后河道水流场的计算分析与对比,得出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对流域与滁河河道防洪能力影响较小,且滁河特大桥工程设计满足防洪要求的结论。最后,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河道及河堤采取的相应防护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V型河谷场地效应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影响,以某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并简化V型河谷场地模型,建立河谷-拱桥有限元模型,讨论在SV波作用下对桥梁的地震响应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震荷载是均匀作用在场地,且河谷-拱桥有限元模型是轴对称模型,因此得到的拱桥主拱圈的内力和位移响应趋势是对称分布;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得到的主拱圈内力和位移响应大小不同,这和拱桥拱脚与场地连接部位的地震动强度和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关;在进行桥梁抗震设计时,SV波作用下拱桥关键部位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发春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0):104-107
云南祥临澜沧江特大桥为主跨380 m的单跨钢-混组合加劲梁悬索桥,在加劲梁段的架设阶段,由于中跨加劲梁段的吊装等因素导致主跨侧主缆的水平分力要大于边跨侧。为了将索塔的塔根弯矩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该桥不采用传统的预偏索鞍法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通过边缆拽塔法来实现调整索塔在施工阶段的内力。并重点阐述了边缆拽塔方法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及施工方法。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国外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它的成功实践对国内今后同类桥梁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中所涉及的航标遥测遥控技术主要应用于澜沧江流域内,该系统是一套集航标数据采集、航标离位检测、数据远程传输及遥测数据显示和处理的应用系统.。文在阐述了航标在船舶助航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The river-crossing passage is a key point in the urban road network system along the river,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rban area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In the study of river-crossing traffic, it is usually aimed at motor vehicle traffic, and the right to cross the river for non-motorized traffic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a high-cost investment, and the resulting benefit is lower, which is in a secondary position or even ignored.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not only a display window of city style, but also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urban life qualit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and the main river-crossing mod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river-crossing passage of Ziyun Bridge in Fengcheng, the problem of non-motor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从澜沧江具体航道和地理特征出发,以利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对航运船舶进行科学化管理为目标,对船舶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某水电站勘探便道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是电站场内道路和导流洞等能够尽快施工的必要条件。勘探便道跨澜沧江部位采用单跨、净跨54.864 m贝雷桥。为使便道能尽快投入使用,满足电站关键项目施工工期要求,采用200型双层上下加强型贝雷钢桥, 通过悬臂推送法施工,在原有施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钢桥的构件循环使用,在不增加额外导梁部件的前提下,15 d内完成全桥的架设,以节约成本,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