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文雨松  李整  崔阳华  谢麟 《铁道学报》2011,33(6):99-102
在单位线法的基础上提出流量影响线法。流量影响线的数学模型与简支梁应力影响线的数学模型相同,这样就将洪峰流量计算转换成结构力学中的影响线最不利加载。流量影响线法需要利用历史上的洪水在桥梁墩台上留下水痕高程并收集到降雨量系列,完成流量影响线的标定。在接收到新的降雨量数据后,将雨量当作移动荷载在流量影响线上加载,计算出流量历程曲线,据此确定出最大洪峰流量和到达桥址处的时间即造峰时间。使用流量影响线计算流量时不需要流域面积,可以减少外业工作量。无论是已经建立单位线的地区还是没有建立单位线的地区,都可以利用流量影响线法预报山洪对中小桥的影响。流量影响线法可以为抗洪提供科学依据,为行车安全与抢险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2.
使用单参数分析法、通过VB编程计算,解决流量影响线法各参数测量精度要求的问题,得到"标定洪水高程"、糙率系数和雨量系列的误差对计算流量精度影响较大,其他参数影响较小的结论。如果将前三者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其他参数控制在10%以内,可以保证流量影响线法的精度。该结论可供桥涵水文勘测参考,有利于提高流量影响线法的计算精度,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中小桥梁水害带来的危害,本文提出基于流量影响线的中小桥梁水害实时预警预报法:利用历史洪水水痕高程和对应降雨量系列,完成模型标定;将实时雨量系列作为移动荷载组加到已标定模型上,计算实时流量过程线;确定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洪峰出现时间、高水位持续时间等特征参数,对既有桥梁进行水害实时预警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量影响线的中小桥梁水害实时预警预报法需要参数少,计算简便,预报结果可靠,可以预估洪水灾变可能性及危险程度。其对做好水害预警、合理安排防洪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因为不需要测量流域面积、河道长度等外业资料,流量影响线法有可能被大量应用,影响其应用的首要因素是精度。本文实测了广东省内的八座桥梁,测量了每座桥梁2009年内两次洪水留下的两道水痕,并在气象网站上找到了相应的雨量。用第一次洪水水痕对应的雨量、流量来标定流量影响线;用第二次洪水水痕对应的雨量、流量来校核流量影响线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流量影响线法能够很好地预测洪峰流量和造峰时间,适用性强且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中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广东省综合单位线的改进的综合单位线法:结合现行三角形单位线模型特点和广东省综合单位线差值平方和最小简化分析结果,建立改进的综合单位线;确定上涨历时、基期和峰值计算公式;借鉴影响线加载原理,将净雨系列在改进的综合单位线上加载推求设计流量。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单位线法理论依据充分,计算过程易于掌握,实例分析结果与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结果吻合,进一步验证后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桥涵水文计算中,通常根据调查和实测的流量资料用适线法推算设计流量,此时要反复试凑CV和CS值,绘出相应的理论频率曲线,本文建议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适线的基本要求,从而可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适线法的求解过程,文中介绍用单纯形法计算设计流量或雨量的方法,并给出了几个简例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的流量单位线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曲线拟合单位线法的桥梁水害预测新方法。此方法可通过雨量和实测水位,拟合出以水位和时间为记录对象的单位线,可利用计算出的水位单位线推求桥址处洪峰到达的时间。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可用于既有中小桥的水害预测,对桥梁水害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采用换算列车对数法,经查表来确定铁路较大中间站到发线数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暴雨推求中小流域桥梁设计流量时,设计流量受地理参数、暴雨参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计算公式难以显式表达的情况,采用H-C-N法计算中小流域桥梁设计流量: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影响流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主要因素;用模糊聚类法(Fuzzy clustering)从已知水文站数据集中选取合理的训练样本;运用神经网络方法(Neutral network)建立中小流域桥梁设计流量的隐函数关系式,从而计算出中小流域桥梁的设计流量。用VB.NET编写程序编写H-C-N法计算程序,计算了10座中小流域桥梁的设计流量。结果表明,与广东省法和四院法相比,H-C-N法精度较高,是一种较为科学和实用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现行桥梁抗洪能力评估方法大多需要汇流方式、雨量损失、流域平均坡度、主河槽长度等参数,令缺少相关资料的既有中小桥梁抗洪能力评估难以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水痕标定的函数模糊识辨法:建立典型断面的雨量—水位函数,利用模糊识别方法确定与实际断面最相似的典型断面,借助桥墩历史水痕和对应的暴雨强度资料标定雨量—水位函数,从而利用雨量资料,对桥梁进行抗洪能力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可靠;只需糙率和一组历史雨量及对应水痕高程,避免了收集汇流方式、雨量损失、流域坡度、主河槽长度、流域面积等大量的勘测工作和繁琐计算;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小流域桥梁抗洪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客流和室外温度的变化,空调季节地铁车站的冷负荷在一天中会有一定的变化。空调水系统能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工作,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自2010年起,空调水变频技术已在上海轨道交通100多座地下车站进行了改造应用,由此,开展了对空调水变频节能技术的能效、维护、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公轨两用拱桥吊杆的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公轨两用拱桥吊杆的疲劳分析方法。依据交通流量调查和相关规范中汽车及轻轨车荷载谱的规定,基于Monte-carlo原理,模拟产生了通过桥梁的双向多车道汽车车流及双向轻轨车车流。针对典型吊杆的影响线开展模拟车流加载,得到杆件应力历程,通过泄水法得到杆件应力谱,按照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计算得到各吊杆的等效应力幅并进行设计基准期内的损伤度评估。以某公轨两用拱桥进行实例分析,同时考虑6线行车道公路荷载和双线轻轨荷载,对吊杆开展了疲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模拟车流法可方便开展公轨两用特大桥构件的疲劳分析和疲劳剩余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3.
道岔系统是实现中低速磁浮列车换线的关键设备。道岔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中低速磁浮采用的是主动悬浮控制技术,车辆、道岔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自激振动系统,采用多重质量液体双调谐阻尼技术,可有效地抑制共振频率,但其减振作用对频率比较敏感。因此,在动载试验过程中,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车辆、道岔的共振信号进行采集以及频谱分析,并对道岔进行调整,确保共振频率和加速度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2004年运营至今客流急剧增加,现状客流已达到远期设计客流,正线运营行车间隔已缩短至3min,从而对车辆段的出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制因素是段内发车能力,对白居寺车辆段段内发车能力的研究不仅能提升该车辆段的出段能力,而且对提升2号线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对白居寺车辆段出段能力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因素为段内区段时间(咽喉区通过能力);对段内区段时间进行计算分析和现场实测,验证确定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研究表明,段内区段运行时间为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因素。为提高车辆段出段效率,车辆段咽喉区线路设计应具备平行发车进路的条件。当车辆段出段能力不满足正线行车间隔要求时,可通过增加调车信号机来分段办理调车进路,提高列车出段效率,从而达到与正线列车运行间隔相匹配、缩短出段时间和延长夜间维修作业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铁路电力贯通线长距离输电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在线路轻载时末端电压升高,重载时末端电压下降,严重情况下末端电压将超出允许范围,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影响行车安全。对临河至策克铁路互做布其35k V变电所与额济纳35k V变电所间超长距离贯通线进行分析,提出并联电抗和串联电容相结合的补偿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分别对集中补偿方案和分散补偿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补偿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铁路电力贯通线长距离输电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拓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可拓学的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应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对8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等级,证明可拓学理论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红黏土地基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载荷试验,对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的9个工点进行载荷试验,获得了这9个工点的红黏土的极限荷载及相应的沉降量、基本承载力、变形模量、基准基床系数和p-s曲线,p-t曲线,为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红黏土地基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发动机高压比宽流量范围需求,作者采用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控制载荷分布叶片造型和提高自振频率等技术,开展某车用增压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和试验验证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①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技术可快速预测压气机特性,其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②控制载荷叶片造型技术可快速方便应用于工程研制,设计结果比较理想.③相同大小叶轮,改变叶轮进口直径,在保持压比和效率近似恒定的情况下,可获得不同流量范围的压气机特性.④减小叶轮出口宽度和增大扩压器收敛段长度在某种程度上可推迟发生亚声速流动喘振.⑤压比大于3后(跨声速状态),压气机流量范围会突然变窄,喘振流量会大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薛玥  杨松  禹雷  钟智丰 《铁道勘察》2020,(3):117-122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有挡肩双块轨道结构的稳定性,依托国内首条时速160 km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对有挡肩双块式轨枕进行尺寸设计及配筋设计:(1)结合线路特点,对有挡肩双块式轨枕承轨台抗压能力及挡肩抗剪能力进行检算;(2)为计算桁架钢筋受力情况,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起吊、堆载、施工上人3种工况下双块式轨枕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起吊及施工上人荷载对双块式轨枕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堆载对其受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双块式轨枕的堆放层数不应大于6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