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粉喷桩法在不同地区的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文中选择两种典型土体———沿海地区淤泥质土和西北地区饱和黄土,通过有限元分析及现场实测,比较在不同的软弱地基中采用粉喷桩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计算与实测结果均表明:支承式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大于悬浮式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在相同置换率及荷载水平下,粉喷桩处理饱和黄土地基所得桩土应力比大于处理沿海地区淤泥质土所得的桩土应力比;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应为桩间土体先破坏,继而引起整个复合地基的破坏,这正是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与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介绍烈士纪念塔倾斜原因、纠偏治理工程经验。纠偏治理措施,采用掏土、侧顶、牵引和辅桩定位;用硅化法对地基及四周土体加固;于山坡低侧设桩阻止坡体向低处蠕动挤压;完善塔周排水系统,防止冻胀破坏。  相似文献   

3.
先对布袋灌注桩的承载机理以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桩径、桩长以及灌注压力对布袋灌注桩成桩后的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最后介绍了布袋灌注桩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布袋桩桩体成型后,其自身强度较大,同时渗透进土体中的浆液与土共同形成复合地基,改善了既有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了地基承载能力;在软土地基中,布袋灌注桩会发生刚体性质的竖向位移即下沉,且下沉后不可恢复;同时,布袋灌注桩桩周4倍桩径的圆柱状空间内,在桩身下沉作用下,周围土体也会发生下沉,且下沉变形不可恢复;随着桩径的增粗、桩长的变长和灌注压力的增大,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逐渐变大,且上升速率也在增加,其中桩长增大对地基的加固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淤泥质地层往往被称为隧道暗挖禁区,其含水量大、强度低等特点给隧道开挖带来稳定、变形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具有很大施工风险。结合杭州紫之隧道在Ⅰ标段穿越软~塑性淤泥质黏土施工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 AE对Ⅰ标段开挖进行了数值分析,并采用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HSS模型)来考虑开挖过程软土变形与应变、应力路径相关的特性。对隧道采用CRD工法与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进行模拟,并比较分析了地表全断面旋喷注浆加固与洞内全断面注浆两种地基处理方式下淤泥质土暗挖隧道变形规律,确定了地基最优处理措施。研究表明,从地表全断面旋喷注浆加固可满足淤泥质土中隧道在稳定与变形等方面要求,并确定了最优桩径、桩间距等施工参数。现场施工对隧道周边土体变形进行了系统监测,现场测试表明,隧道施工整体稳定,周边土体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了项目安全顺利施工。本研究可为淤泥软土中隧道开挖变形分析提供分析模型,为淤泥质软土中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魏广帅 《路基工程》2022,(2):140-144
依托昌景黄高铁螺杆桩地基处理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直桩和螺杆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极限荷载下不同螺距螺杆桩桩周土体破坏模式,并对螺杆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同直径直桩相比,螺杆桩极限承载力提高约30%;螺距的大小对桩周土体的破坏形式有所影响,螺距较小时,桩周土体形成圆柱形剪切破坏面,螺距较大时,桩...  相似文献   

6.
基于Davis一维非线性固结理论,求得桩周土体固结沉降随时间和深度变化的计算公式;结合桩-土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建立复合地基中桩体平衡方程的矩阵表达式,通过将矩阵方程组联立迭代求解,得到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及中性点位置.通过针对某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中所建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继而探讨了地基土固结度、桩周土体初始体积压缩系数、桩端土体压缩模量及桩-土应力比对桩侧负摩阻力和中性点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考虑土体非线性固结沉降的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模型可以有效、准确地反映复合地基中基桩负摩阻力和中性点位置随地基土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桩周土体初始体积压缩系数对桩侧摩阻力影响显著,桩端土体压缩模量对中性点位置影响显著;桩身下拽力、中性点深度随着桩-土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某城际铁路车站场坪范围占压既有河涌,考虑到车站广场建设及后期规划,需将既有河涌车站范围内被占压河涌改移。受场地条件限制,河岸不能采用放坡,须采用排桩支护。该河涌淤泥层较厚,先采用高压旋喷桩对现状地基进行改良处理,待地基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施工排桩,经高压旋喷桩改良后的地基对悬臂桩的约束作用加强,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小支护桩的桩径、桩长及桩身截面配筋,比直接在现状条件下施工排桩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雷金波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7):19-24,55
以控制桩帽间土体沉降量在工后沉降量标准范围内为目标,提出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采用调整桩体中心间距或桩帽尺寸等措施,以改变复合桩土应力比来进行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设计.基于弹性理论和等沉面思想,不考虑复合桩体自身压缩变形量,简化了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隐式计算公式,得到了按桩帽间土体沉降计算模...  相似文献   

9.
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单层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在同时考虑水平向加筋体的约束作用及桩土接触面存在剪切力的基础上,依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水平向加筋和散体材料桩双向组合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同时考虑水平加筋以及桩体和土体重力对地基承载力的贡献。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桩土接触面的摩擦角以及水平加筋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桩土接触面的摩擦角等可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其他条件相同时,桩顶设置水平加筋层后,地基承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沉井泵房工程场地,存在复杂地基土,下沉过程中要穿过深厚的软土(2)淤泥层,其地基承载能力fak=30 kPa,且刃角进入粉砂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互层2~3 m,场地赋含承压水.该工程于沉井井壁及底板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防止突沉;采用管井降水,防止突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