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先简支后桥面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由于病害严重,承载力不足而采取加固措施,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桥跨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并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时监测,获取了加固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在运营期的结构信息,依据监测结果分析加固后桥梁的力学特点和承载力状况,评估该桥梁的结构安全性,为桥梁的管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环氧树脂混凝土应用于桥梁维修加固的可行性,以3种配比的环氧树脂混凝土与传统高性能混凝土为对象,分别从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优于传统的高性能混凝土,满足桥梁维修加固的要求,且具有固结成型快同时强度高的特点,应用于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维修加固可有效解决交通封闭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曲拱桥病害分析与加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析了双曲拱桥的现状 ,提出了加固改造方案。所推荐的方案为在老桥两侧建造箱肋 ,并设置横向预应力筋将新建箱肋与老结构连接成整体 ,该方案加强了桥梁的整体性 ,提高了桥梁承载力 ,同时也加宽了桥面。此外 ,通过对比采用轻质微膨胀混凝土与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加固的数据比较 ,显示轻质微膨胀混凝土在旧桥加固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锚喷混凝土加固旧桥的方法是“新奥法”隧道施工法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其原理是通过新增加混凝土与受力钢筋和原结构紧密结合,组成喷射混凝土(含钢筋网)-锚杆-原结构的整体组合结构。既阻止了结构继续变形位移和开裂,又充分发挥原结构的作用,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该文对锚喷混凝土加固桥梁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可供桥梁加固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桥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运营多年,经检测,主体结构及桥面铺装等出现相应病害,桥梁总体结构处于较差状态,综合评定为三类桥,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加固处理。针对具体病害,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与Ansys对结构进行分析,探讨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维修措施。针对箱梁顶板底面、底板底面及腹板裂缝,通过对顶板及底板底面粘贴碳纤维布、腹板内外侧粘贴钢板及增设体外预应力主动加固等措施,对结构受力进行补强,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桥面铺装裂缝,通过更换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并增设防水层,以提高桥梁的适用性与耐久性。桥梁维修加固后,经通车前的荷载试验评定,验证了加固措施的效果,桥梁的使用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桥梁加固从节约成本等角度考虑,一般不会对桥梁进行完全卸载后再加固,但是在计算中大都以完全卸载的情况来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针对粘贴钢板加固的桥梁,以工程实例为背景,结合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比较了完全卸载和非完全卸载2种情况下的加固效果,发现不完全卸载不利于充分发挥桥梁的承载能力,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加固材料的加固潜能。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的效果,以一座遭受火灾的实际桥梁加固为工程背景,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结合荷载试验,对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法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结构的刚度、自振频率及耐久性均得到显著提高,说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加固效果良好,结构分析方法可靠,可供同类桥梁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结构安全性为出发点,通过对营口互通立交桥进行检测,深入分析全桥病害原因,同时进行结构安全验算,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处理措施,可为广大桥梁检测与加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设计理论,本文以T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为例,按照《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中的相应公式对碳纤维加固受弯混凝土梁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桥梁高度和配筋率与混凝土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关系,并通过实例将公式计算结果与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小于等于fξbh时,采用桥梁加固规范公式计算的加固后抗弯承载力小于加固前承载力,规范公式仅适用于梁高小于0.5m,且配筋率小于0.2%的小型截面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通车运营22年的老旧既有箱形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实地桥梁检测对主拱圈背侧裂缝、腹拱圈横向通长裂缝等桥梁病害及其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外包混凝土维修加固方案。同时对由加固导致的桥梁自重增加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桥梁特点进行了方案优化比选。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受力状态有显著改善,对同类桥型的维修加固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