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分析了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原则、模式特点及交通规划存在的诸多难题,基于"高效安全、绿色低碳"交通理念,提出多种模式的道路网络衔接与2层次的公共交通衔接策略,指导了广州市多条轨道交通线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的交通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交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等相关理论及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建立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分类方法;结合江西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和特色,构建了由六大类共36个指标构成的江西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绿色、低碳交通是国际发展趋势,是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共识。国内也正在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完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打造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北京市修建了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地区自行车专用路工程,道路开通运营后,以其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便捷高效的通勤效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迅速成为一条“网红”道路,得到广大市民和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认可。在目前国内相关规范标准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地区自行车专用路工程实践,对设计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针对自行车专用路设计要点,详细说明了自行车专用路的交通需求分析、线型关键指标的选取、交叉口设计原则、标识指引系统的分级分类以及配套的助力系统、停车设施、休息驿站、监控、广播、计数、求助报警对讲系统的设计思路,尤其是关键线型指标的选取,并对国内外相关规范进行了整理罗列。  相似文献   

4.
聚焦组团式新城的内部交通,在“窄路密网”结构的基础上,均衡道路资源以满足绿色出行的愿景。从公交、骑行、步行、其他机动化出行、静态交通和智慧交通等6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组团式新城在迈向低碳生活后的交通模式,可为新城交通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1,(4):34-3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迅猛,全国道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进程中,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节受到广泛关注。"十二五"开局之年,交通运输部启动全国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旨在构建道路客运行业的安全、低碳发展的战略平台,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交通规划理念更多地注重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对慢行系统考虑不足。为此,提出按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初步构建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现以新航城榆垡安置房组团交通市政配套项目为例,研究道路网系统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布局、停车系统布局等内容。这是对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的一次探索,并对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可为新航城其它开发区域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机动车作为一种低碳和绿色的交通方式,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常州市为例,分析了非机动车交通的现状特征,总结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规划改善措施,力求构筑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便捷安全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口密度增多,因城市道路系统复杂性所造成的高峰拥堵、交通污染、突发事故等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城市智能道路系统的分析,构建绿色低碳的智慧公交系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综合运营及管理能力,提升城市经济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5,(4)
为有效评价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干线公路建设水平,对适用于江苏省干线公路的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和层次分析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评价方法及绿色循环低碳干线公路等级划分标准,利用本文评价体系对已开展的工程进行了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干线公路的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湖副CBD湖心地区现有交通规划的解读,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方案,建议取消原规划中的PRT,轻轨落地敷设,原二层轻轨空间改为步行连廊。提出地面以及地下一层道路断面的优化方案,将原规划方案的CBD地下环路的单向10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节省的机动车道用于增加自行车道和步道。同时,引入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构筑低碳、环保、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