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豫东含砂低液限粉土的工程特性,制备3种土壤固化剂稳定土配比方案;根据击实试验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确定配比B固化剂6%∶土样94%为最佳配比;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BR试验、劈裂试验、干缩试验等对最优配比稳定土的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河南省济祁高速公路(永城段)二期工程进行试验段施工,现场检测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台背路基与桥台结构物产生不均匀沉降,选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台背路基,通过室内试验进行气泡混合轻质土配合比设计,并结合试验段对台背轻质土路基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轻质土湿密度较小,同龄期的体积吸水率相对较大、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对较小;高岭土掺量增加10%,轻质土体积吸水率约至少提高4. 5%、同龄期抗压强度降低4. 8%以上;养生前28d抗压强度增长较显著,28d抗压强度约为90d抗压强度的81. 3%;台背施工中填筑轻质土路床及路床以下轻质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路基强度设计要求且水稳性能良好;台背轻质土填筑280d后,路基累计沉降量趋于稳定,约为0. 80mm,小于设计规范中路桥过渡段沉降标准。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种工业废渣对盐渍土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以工业废渣部分替代石灰类材料改良盐渍土能够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CBR强度等性能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更稳定的体积安定性和水稳定性,其中以钢渣石灰稳定盐渍土的效果最好。该研究对盐渍土路基工程填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钢渣在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应用的可行性,通过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对3种钢渣掺配比例的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比例升高,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随之降低,劈裂抗拉强度受钢渣含量影响较小。在现场工程中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均高于室内试验数值,证明了钢渣在半刚性基层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双阳区低液限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石灰掺入比对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6%压实度下,即使是石灰掺入比为0的素土,不浸水7d无侧限强度依然能大于0.8MPa,满足路基施工要求,但该黏土遇水后易崩解,稳定性差;随着石灰掺入比的增加,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增长幅度逐渐变缓,遇水稳定性得到提高,改良效果明显,最佳石灰掺入比为7%。拟合试验结果,可推断出改良低液限黏土目标无限侧抗压强度所需的石灰比掺入范围。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对比振动搅拌工艺与普通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为工程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现场铺筑试验路,结合室内试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单拌缸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工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搅拌工艺可提高水泥稳定碎石7 d与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10~20%;同时可降低强度变异系数,其7 d强度变异系数降低了29. 3%,28 d强度变异系数降低了9. 7%。  相似文献   

7.
抗耐土壤稳定剂在简易机场道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简易机场建设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用济宁土在室内进行了液限、塑限、击实、回弹模量、CBR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室外选择抗耐土壤稳定剂、水泥、石灰、二灰(水泥与石灰)等稳定土修筑了试验段,进行了回弹模量、CBR、弯沉、土压力和滚动摩擦因数试验,对比研究了抗耐土壤稳定剂与传统无机结合料的加固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中,济宁土掺入抗耐土壤稳定剂后,其水理性能、回弹模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有提高,尤其是掺入0.8%AC101稳定剂时,塑性指数降低了21.9%,最佳含水量减少了3.1%,最大干密度与CBR值分别增大了1.32%、61.5%;涂刷HOD1稳定剂后,试件在浸水和不浸水的条件下,CBR值分别提高了212%、146%.在现场试验中,抗耐稳定土的早期承载能力与水泥土、二灰土作用效果基本相同,高于石灰土,但随着加固土龄期的增长,水泥土、二灰土承载能力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抗耐稳定土,28 d龄期时抗耐稳定土与石灰土的承载能力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筛除9. 5 mm以上颗粒后的淮北水洗煤矸石,替代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部分集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经2轮优化试验,水洗煤矸石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中水泥的质量分数为5. 5%,7 d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为5. 5 MPa。按优化后级配制备的试件经90 d养生后,抗压回弹模量为2 600~3 300 MPa,劈裂强度为0. 648~0. 723 MPa,7 d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90 d的70%。试验段工程取芯后芯样完整,可节约基层40%左右的材料成本。水泥稳定淮北水洗煤矸石符合替代底基层和基层材料的力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粒料强度及收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种不同级配类型的水泥稳定粒料的比较试验,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收缩系数为指标,综合各项试验结果,对三种级配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种不同级配类型的水泥稳定粒料的比较试验,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收缩系数为指标,综合各项试验结果,对三种级配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碱渣掺量对刚性再生基层不同龄期下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不同的碱渣用量,通过养护龄期为7、28、90、180 d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对比分析不同体系间的差别.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各个碱渣掺量下半刚性再生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均不断增大;随着碱渣掺量的增加,二灰稳定半刚性再生基层在养护龄期的前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不断增大,且在碱渣掺量小于3%时,增加量较大;在养护龄期超过28 d后,随着碱渣掺量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逐渐减小,且在碱渣掺量超过3%时,减小量增大,最终小于不掺碱渣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在保证力学性能最佳的情况下,碱渣代替石灰的最佳掺量范围为1%~3%.  相似文献   

12.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工程沿线大多地段为饱和黄土地基,设计采取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该线部分地段饱和黄土地基中含有呈透镜状分布的砂土.对水泥搅拌砂土在不同的水泥和粉煤灰(以下简称"二灰")掺合比、养护龄期、搅拌均匀程度下进行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搅拌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水泥搅拌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二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二灰掺入量从7%增加到20%水泥搅拌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了160.1%;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7~28d增长较快,28d以后仍有较大程度的增长,龄期90d抗压强度与28d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用28d强度预测90d强度,缩短试验周期;随着搅拌均匀程度的提高,水泥搅拌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增大,搅拌非常均匀的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搅拌极不均匀的试件增长了238%~263%.  相似文献   

13.
黄坚 《湖南交通科技》2011,37(3):18-19,147
随着冷再生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级公路的改建当中,其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越来越受到公路研究人员的重视。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对以水泥为稳定剂的冷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含量为5%时,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已经达到规范的要求,还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了本工程最佳含水量为7.5%。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风积砂碎石基层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在风积砂中加入水泥及碎石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研究,来考察水泥稳定风积砂碎石基层路用性能及水泥含量、碎石含量、碎石级配对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风积砂碎石做基层在公路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半刚性基层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回弹模量,并对其各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与7d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对旧沥青路面材料以及掺加新料进行分析,确定几种新、旧料掺配比例。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采用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掺配比例和水泥用量。最后对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旧料与新料(粒径10~30 mm)的掺配比例为80∶20、水泥稳定中粗粒土中水泥的质量分数为5%时再生混合料强度较高,符合经济性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稳定碎石土的力学性能与水泥用量、级配和含水率等因素有关,现阶段对于前两方面研究较多,对于含水率的研究较少。通过采用相同压实度与水泥用量的稳定碎石土,研究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稳定碎石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最佳含水率附近最高。同时,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其抗压回弹模量一直减小,在最佳含水率附近减小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细粒土的抗压强度,选取聚丙烯纤维、硼石膏、粉煤灰和水泥作为改性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各改性材料对细粒土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改性材料对细粒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聚丙烯纤维硼石膏水泥粉煤灰;而28 d的则依次为:聚丙烯纤维硼石膏粉煤灰水泥;且4种材料改良细粒土最佳组合为硼石膏含量10%、粉煤灰含量10%、聚丙烯纤维含量0.25%、水泥含量0。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的提升效率,从玄武岩掺量、养生龄期、水泥用量方面研究其对水稳碎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泥稳定碎石中,玄武岩纤维质量掺量为0. 559‰时,7d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7d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对未添加纤维时强度提升38. 5%,28d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对未添加纤维时强度提升6. 25%;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掺量为4%时,随着水泥稳定碎石养护龄期的延长,添加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增长速率高于不添加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剂量超过5%时,强度上升变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来优化安排试验,以水泥、石灰、碎石、风积砂为原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到水泥石灰稳定风积砂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等指标,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为:水泥掺量9%、石灰掺量10%、碎石掺量30%、风积砂掺量53%。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和观测,结果表明,试验段水泥石灰稳定风积砂基层状况良好,且弯沉值满足有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