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群桩基础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沈阳地铁十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桥梁群桩基础的工程实例,结合既有桥梁的结构形式、现场周边环境条件、工程位置地质条件、新建盾构隧道与既有桥桩位置关系以及现场作业空间及施工条件,综合确定适合本工程的扩大板基础托换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扩大板基础托换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正常施工条件下,通过扩大板基础托换的实施,可大幅减少盾构隧道施工期间既有桩基的绝对沉降及群桩之间的差异沉降,显著降低下部新建盾构隧道管片的弯矩,改善新建盾构管片的受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成都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高层建筑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高层建筑物及盾构隧道应力与变形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拟盾构隧道与高层建筑 6 种不同竖向净距下穿的工况,结果表明:随着隧道与筏板基础距离减小,高层建筑沉降及倾斜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远小于规范允许值。同时提取数值模拟得到的管片内力及变形数据,与荷载-结构法计算的管片内力及变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随着隧道与筏板基础距离减小,盾构隧道弯矩、计算裂缝宽度及隧道变形呈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且均满足规范要求,管片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农业东路站—心怡路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郑河小区1号楼需截断建筑物基础下方地基中部分水泥搅拌桩。因建筑物基础埋置较深且盾构隧道在地下水位以下,在基础底部注浆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基础托换工程量大,造价高,故将双液注浆法引入本工程。采用常规措施时盾构隧道下穿引起的建筑物沉降数值模拟值为5. 9 mm,不满足位移控制要求,而采用双液注浆法建筑物沉降实测值为3. 6 mm,满足位移控制要求。双液注浆法能够在盾构机周围形成一道密封不透水环,可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渗水量,使施工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铁一号线桩基托换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运营中的广州地铁一号线桩基托换过程中,车站地板下托换梁工作隧道及套拱隧道开挖设计方法、施工及安全措施,托换梁顶升及断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越来越多的盾构穿越或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案例,而盾构法因其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可避免对地层产生扰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需要对盾构穿越过程中隧道及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依托济南地铁R2号线生产路站—历黄路站区间隧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双线盾构隧道非同步斜交下穿高层建筑群桩及筏板承台基础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地层位移规律、建筑物沉降的变形特征,以及施工时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效果。[结果及结论]双线盾构隧道先后下穿建筑群桩时,先行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较大,后开挖隧道对地层产生的扰动相对较小;盾构通过建筑物正下方时的沉降量最大,随着盾构的远离,其沉降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由于高层建筑属框架结构,故在临近隧道一侧建筑体区域地层发生了沉降,而在远离隧道的建筑体区域地层呈上浮趋势,但二者的差异沉降量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根据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中国贸-老街区间的地质资料及设计文件,针对单洞双层隧道施工开挖及其对基础托换桩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对施工期的地表沉降及托换桩水平位移等力学行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可用于指导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7.
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桩基托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深圳市地铁7号线黄木岗站区间隧道穿越华强立交桥桩基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时桩梁式托换桩的主动托换和被动托换的荷载转化规律及桩基沉降规律。结果表明:被动托换的沉降主要由托换梁的挠曲变形引起,而主动托换时千斤顶的顶升作用可以有效抵消托换梁的挠曲变形;主动托换时,顶升位移为1.68 mm时为最佳截桩位置,此时截桩能有效减小托换工艺对桥梁上部结构影响;被动托换的总体施工前后桥墩柱顶面有较大隆起,不能满足桥面板平顺的要求。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指导黄木岗站区间隧道现场施工,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盾构机在下穿楼房过程中需对侵入隧道的桩基进行切除,减少盾构掘进施工对所下穿楼房安全的影响,因此对建筑物基础沉降与变形控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煤厂宿舍下部盾构施工为研究对象,探究隧道盾构穿越时的结构安全,基于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研究优化主动托换技术。通过设计"一梁托多柱"的主动托换体系,并集成静力水准测量技术和PLC位移自动控制技术,开发沉降监测和自动调控系统,分析地基处理和托换桩组合工作效应。研究结论:(1)盾构下穿对建筑物造成扰动,影响原有的支护稳定,致使地下隧道下部工程结构受到破坏;(2)采用主动托换优化技术可以解决施工中的稳定问题;(3)运用PLC系统可以有效的对沉降变形进行监测;(4)通过后期监测结构可知,沉降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满足施工要求;(5)本研究成果可为具有相同施工条件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广东省航运局宿舍楼桩基托换工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托换梁的手段对该建筑物桩基进行托换。该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建筑物12根桩侵入盾构掘进区,经综合比较,采用桩梁托换技术。工程中对桩基托换桩基槽、周围建筑物、托换建筑以及桩梁的沉降和裂缝进行施工监测,以确保工程安全。计算托换桩的沉降及相邻桩的沉降差,均远小于规范规定极限值。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托换施工工艺、相关监测、桩基托换技术的控制要点和应急处理措施,可为此类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地铁1号线穿越鱼儿沟桥工程案例为研究背景,依据桩基托换设计方案填筑室内模型,研究托换前后既有桩和托换桩的桩基竖向位移、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截断3号、4号和5号桩至沉降稳定时,群桩基础的沉降值为0.34 mm,模拟隧道开挖并施作衬砌至沉降稳定时,群桩基础下沉了 0.53 mm,表明桩基托换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