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软基处理路堤工后沉降指标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容许不均匀沉降的4‰指标,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后沉降指标的确定方法,为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箱涵内力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笔者“非均匀沉降连续箱涵的受力分析”一文的基础上,以软土地基上箱涵为例,用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进一步分析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箱涵受力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序,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结合河滩相软土地基特点,得出河滩相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符合双曲线关系,并分析了工后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速率,提出袋装砂井处理的河滩相软土可以不设预压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唐寻 《路基工程》2007,(1):91-93
软土地基沉降与固结计算地区性经验系数m,应该结合实际工程通过试验段的试验确定其精确值。本文根据某机场和京珠高速公路某试验段对软土地基沉降与固结验算结果,对该地区的经验参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等级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延伸到软土地区,但工程中采用的工后沉降量指标并不能完全消除路面开裂及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基于此,在提出软土地区公路建设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双指标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并以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济宁南四湖地区某高填土路段湖相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在进行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下工后沉降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工后沉降双指标控制理论,提出了适于该工程的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厚软土中管桩复合地基桩与土的刚度差异显著,其上修建的道路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病害。以超厚软土管桩复合地基不均匀沉降病害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截桩置换填充材料加整体式筏板的修复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填充材料弹性模量≤1 MPa时,道路整体沉降偏大;填充材料弹性模量>50 MPa时,道路不均匀沉降偏大、边桩筏板底部脱空;填充材料弹性模量在10~12 MPa之间、且泊松比小于0.3时处治效果最佳。经工程应用证明,在沉降较小的桩顶上填充适宜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材料加整体筏板方案,可有效地解决应力集中和不均匀沉降问题,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体工程关于软土地基沉及承载力计算的分析,对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的沉降进行对比,,提出了沉降计算所减系数,提出了工程具体应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笔者"非均匀沉降连续箱涵的受力分析"一文[7]的基础上,以软土地基上箱涵为例,用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进一步分析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箱涵受力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度,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瑢 《路基工程》2020,(1):118-124
新建两徽高速公路地处甘肃省陇南秦巴山区东部,南北两侧均为秦岭,项目区地形为崇山峻岭与河谷盆地相间。路线经过厚层冲积淤泥质土(软土)分布区,局部淤泥质土层中夹有冲积砂砾层,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从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经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施工后地基满足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一项堆载预压沉降监测研究。针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四跑道西平滑工程面临的软土地基沉降问题,采用了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方法,设计了沉降监测方案,收集了21个月的沉降监测数据,选用双曲线法对长期沉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表明,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方法是可行的,有利于控制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对浅层土体的处理效果尤为显著,有效处理深度为20m,沉降速率和工后总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供软土地基沉降分析和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板观测沉降的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序 《公路》2002,(12):47-5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施工期间,地基沉降一直是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苏嘉杭高速公路及沿江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沉降动态观测,结论《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给出了不同施工期间沉降板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软土地基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了不同软土层厚度对路基沉降量和路面最大不均匀沉降量的影响;介绍了由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结构层内附加应力的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均匀沉降量的控制标准;对增加土工格栅和桩体的不均匀沉降处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晶  经绯  邵俐 《路基工程》2007,(4):32-34
结合连云港地区某高速公路沉降观测资料,对水泥搅拌桩处理海相软土地基与未进行深层处理的天然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及沉降速率进行初步对比分析。证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减少地基沉降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侯志峰  靳灿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30-232,235,M0023
由于软土特殊的工程特性,在软土地基上展开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难度比一般地区更大,解决新旧路基之间出现的差异性沉降问题是关键。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区城市道路拓宽可能出现的病害形式及机理,随后以某市政道路为工程依托,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15.0对新旧路基在不同拓宽宽度、不同路基高度、不同地基土模量下的差异沉降规律进行研究,最后提出降低软土地区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及其影响效果,以期为类似的道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决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产生的巨大变形、裂开缝隙、倾斜甚至坍塌等不利影响是工程建设和地基基础科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研究建筑结构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关键形成因素、对上部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不但在科学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实际中也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结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失稳问题,以江苏某软土地基公路工程实践为对象,对CFG桩软基处理技术和土工织物联合冲击碾压两类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选择典型施工段进行沉降测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FG桩软基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时,施工初期短时间间隔内,软土层出现较大沉降量,后期沉降量开始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小于25 cm,最大不均匀沉降为4.0 cm,整个施工期间路面并未发生开裂现象,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土工织物联合冲碾压法处理软基的沉降量相对CFG桩软基处理法获得的相对偏差要小,土工织物的存在,减小了横断面不均匀沉降值。  相似文献   

17.
软基差异沉降对夹层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软土地基上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加速了沥青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由于国内90%以上的高速公路都是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不能很好地消散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附加应力,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适应软土地基上的路面结构形式。依托淮盐高速公路中设有级配碎石夹层结构的试验段,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了该路面结构在不均匀沉降时的底基层和应力控制层层底的附加应力。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增大时,底基层和应力控制层的水平向附加应力都呈线性增大;底基层厚度一定时,底基层模量越大,其层底拉应力越大,而应力控制层水平向附加应力明显减小,但是底基层厚度不宜太厚;相对于半刚性基层路面,设有级配碎石夹层结构的路面有更大的强度储备,更能适应软基不均匀沉降。所得结论对今后软土地基上的路面结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沉降观测值推求最终沉降量和固结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跃 《公路》1994,(2):23-27
本文介绍利用实测沉降值推求最终沉降量的双曲线法,线岗法和星野法,以及利用实测沉降量推求实际固结系数和最终降量的门田法,作者在岱黄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观测分析中应用了其中的几种方法,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证明这几种方法对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管理和验证设计方案效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中,地基沉降发生变形是一直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江西赣定高速公路及新疆和库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沉降的观测,并结合规范给出了不同施工期间观测沉降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软土地基上路基拓宽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软土地基上道路拓宽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等病害,从软土地基沉降入手,并结合软土地基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高、低路堤试验路段的实践,提出比较合理的路基拓宽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