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钢材运输平车车体结构及车辆运行状况等的调研了解,对钢材运输平车进行制动装置改造,介绍了钢材运输平车现状,阐述了钢材运输平车制动装置改造内容,指出该改造方案满足客户和现行铁路货车相关标准的要求,降低了车辆改造成本,经单车试验及闸瓦压力试验,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为铁路货车类似车型车辆的改造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有货车转向架弹性旁承结构的局限性,针对高速货车转向架悬挂系统在运行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两方面的设计难点,提出以可控阻尼的磁流变液阻尼器代替弹性旁承,拟解决高速运行条件下车辆在直线行驶稳定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两方面难以兼顾的问题.通过在Adams/Rail下建立高速货车转向架和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对比了安装弹性旁承和磁流变液阻尼器两种抗蛇行连接方式的货车转向架在直线、曲线上的动力学性能.结果验证了磁流变液阻尼器在货车转向架上运用的可行性,以及高速运行条件下其相对于弹性旁承的优越性,是一种理想的可控阻尼装置.  相似文献   

3.
针对木地板平车检修周期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木地板平车的概况,并从车体钢结构、车辆制动系统、转向架系统、车辆木地板等方面对延长检修周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制约平车检修周期的关键因素是木地板破损问题,并提出了延长木地板检修周期的两种方;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木地板平车通过适当改造,基本具备延长厂修周期至8年,段修周期至2年的条件,能够实现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车辆运用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160 km/h高速货车转向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货车转向架的运用要求和运用条件,确定了160km/h高速货车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提出了整体焊接构架式有摇枕转向架的结构形式,介绍了其主体结构情况;结合转向架静强度和疲劳试验、线路动力学试验结果,得出了转向架设计是较为成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提速以来,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提速区段最高运行速度已达200~250 km/h。我国铁路网基本是客货共线运输,随着客运速度的不断提高,要求货运速度相应提高。时速200 km以上条件下,货运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货车检修质量好坏严重影响提速安全。K2转向架是提速条件下货车主型转向架,时速可达120 km,载重60 t。为了有效提高货车高速运行时的平稳性和稳定性,采用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如果不按技术规程和设计要求,车辆造、修落成后容易造成承载方式变化,影  相似文献   

6.
姜瑞金,男,38岁,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产品研究所副所长,南车集团"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货车转向架设计工作,先后主持了摆动式转向架国产化及可靠性研究、转K5型转向架研制、160km/h货车转向架、三支点车用转向架等项目,组织并主要参与了27t轴重摆动式转向架、32.5t轴重摆动式转向架以及多个出口货车转向架等项目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构架式货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及悬挂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平 《铁道车辆》2003,41(6):4-8
以载重30t快运轨道平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较为精确的构架式转向架货车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讨论了利诺尔摩擦浅银器以及心盘和弹性旁承的建模问题。研究了货车系统的蛇行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和运行平稳性。分析了转向架悬挂参数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转向架参数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铁路货车三大件转向架交叉支撑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技术关键,并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研究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与交叉支撑装置特性参数的关系,应用疲劳理论和试验研究手段对交叉支撑装置的可靠性和结构进行了研究改进,完善了提速、重载货车转向架的结构及参数,提高了交叉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可靠性.应用转向架参数测试台对交叉支撑转向架进行了系统的参数测试,并通过线路动力学试验验证了装用交叉支撑转向架的货车可满足我国铁道车辆动力学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换长为1.5的普通平车运输100m长钢轨的装载加固方案为例,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考虑车辆中央悬挂和相邻车辆高差的车辆承重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典型工况下车辆载重、车辆转向架承重和车辆转向架承重差。仿真结果表明,车辆的各项承重指标满足《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技术要求,并通过了运输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解决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和横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车辆系统动力学长期研究的课题,采用常规转向架无法同时满足二者的要求。径向转向架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既能保证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要求,又能改善横向稳定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货车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对我国货车径向转向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