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主要根据机制砂混凝土在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项目中的施工应用情况,介绍利用碎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粉经过筛分、水洗等工艺生产的机制砂用于拌制海港码头混凝土的过程。通过控制机制砂中的含粉量并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使机制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并能满足海港混凝土对耐久性的要求。本文可为在天然砂缺乏地区进行海港码头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覃光焱 《中国水运》2010,(1):181-183
文中以C40泵送混凝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严格原材料选择和优化配合比设计,应用特细砂和机制砂配制出高性能的人工砂泵送混凝土。对比研究人工砂混凝土和天然砂混凝土的拌合物工作性、力学性能、干缩和抗渗等性能,结果表明:人工砂泵送混凝土的质量与天然中砂混凝土同样优良。  相似文献   

3.
堆场道路面层典型施工使用了机制砂混凝土进行浇筑后,出现起砂起粉起皮等表观质量问题。通过按比例拌制机制原砂和清洗砂试验、配合比试验,确定优化的机制砂石粉含量、粉煤灰掺量、砂率,成功地改进面层施工质量,积累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经验,为天然砂匮乏地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进行系统论述。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强度和耐久性.并对原材料的性能、水胶比、砂率、用水量等进行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5.
沙特红海10、11、12号酒店栈桥和浮码头项目U型梁预制厂处于高温干热环境,U型梁预制需要满足早强和抗裂的要求。基于当地的材料特点和环境条件,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流程提出干热环境下的试验室配合比,通过试验验证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确定了混凝土生产时的加冰量范围。现场布设测温监控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规范规定温控设计要求及当地施工要求。经裂缝探伤检测,混凝土U型梁的完整性满足要求,对后续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绥中电厂二期工程配套码头项目海域工程处于渤海湾近海无掩护水域,常年受风浪冲击,冬季气温低,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极高,引桥混凝土T形梁为后张法预应力结构。针对其综合性能要求,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掺加不同掺合料、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绝对体积法对预应力高性能抗冻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工程验证,最终得到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机制砂混凝土水化热反应所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现场利用山区丰富的石材资源,通过堆抛片石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SCC)相结合方法:(1)优化机制砂混凝土配比,以设计和制备出工作性能良好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2)改进片石的掺入方式及立模工艺,保证了机制砂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材料,其是由多种材料经过科学的配合比配制而成的。其中,配合比的确定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探究,提高了混凝土质量,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骨料级配试验、砂率试验,混凝土配置强度对比、水胶比试验及用水量的确定,对草街航电枢纽主体工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确定,实际工程应用证明该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混凝土浇筑方量大,结构复杂,耐久性要求高,混凝土裂缝控制要求严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骨料级配优化试验,选取最佳骨料级配;采用大掺量矿物合料技术路线,在混凝土中掺用矿粉和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通过试验选择最佳砂率,以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天然砂日渐匮乏,而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偏高所制备的混凝土工作性、泵送性差等问题,研究硅灰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硅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硅灰可以增加混凝土工作性和稳定性,解决机制砂高石粉含量引起的混凝土黏度大和泌水问题,改善浆体微观形貌,提高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且28 d干燥收缩率400×10-6。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为10%左右时,硅灰掺量6%~9%,制备的C50机制砂混凝土匀质性好,浆体旋转黏度约2.5 Pa·s,泌水率为0,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级配不合格的机制砂与河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了合格的混合砂,研究了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并采用化学结合水法、热重分析法以及SEM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混合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合砂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要低于纯河砂混凝土试件,且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随机制砂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耐蚀系数随机制砂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原因是提高机制砂的比例会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导致抗压强度比变化不大;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砂的级配不同,同时混合砂中的石粉可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混合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是这两因素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3.
通常混凝土构件均处于受力状态,而对自由状态的混凝土试件开展耐久性研究很难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状况。本研究采用施加恒定压荷载和弯曲荷载的方式,研究荷载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纯受弯段的氯离子浓度随弯曲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且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渗透深度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试件距暴露面相同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随着压应力水平的提高先减少后增大。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压应力水平提高而先减少后增大,压应力水平较低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于典型的海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试件的弯曲应力与其恒定荷载影响因子之间呈近似指数函数关系,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应考虑弯曲荷载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建筑用天然砂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价格也在逐年上升.机制砂是新型的建设用砂,作为混凝土中的细集料与天然砂掺混配合使用,可以弥补天然砂的供给不足.简述机制砂的基本特性,选用浙江宁波地区的石屑砂、机制砂和当地的天然砂进行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试验,比较分析掺入机制砂的不同配比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的影响.机制砂的研究及其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价值,机制砂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工砂技术指标均执行建设部标准,而其中的人工砂石粉含量允许值较大,且未对抗冻混凝土中的人工砂做出具体规定。通过采用河砂与人工砂按不同比例混合,单掺粉煤灰和双掺粉煤灰及矿粉分别配制抗冻混凝土,分析各因素对抗冻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强度、耐久性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单一的人工砂级配较差,宜与河砂进行适当比例混合,可有效控制石粉含量;掺入适量掺合料可改善人工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6.
依托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针对其TRS码头胸墙典型施工中出现大量竖向裂缝的问题,结合施工方案及温度监测数据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分层浇筑时上层的收缩受到下层的约束造成的结论。采取在加拌冰屑控制入模温度的基础上,调整为整体一次浇筑的措施,并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加强保温保湿养护促进细小裂缝自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值得阿什杜德港项目后续Q27主码头及类似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西梧柳高速公路工程C50箱梁混凝土的设计要求,结合当地环境的腐蚀特点,开展了砂岩机制砂与天然河砂配制C50箱梁混凝土的配制技术研究。对比分析其在力学性能、抗裂性能、耐久性能及体积稳定性能方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机制砂配制的C50箱梁混凝土工作性能与河砂混凝土相当,在力学性能、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方面均体现出优于河砂混凝土的性能特征。在选择适当的胶凝材料用量及掺合料掺量时,可配制出耐久性与体积稳定性比河砂混凝土更优的砂岩机制砂C50箱梁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调研工程的环境、水文、耐久性设计和荷载设计资料,通过在工程建设期预埋入耐久性监测传感器,从建设期开始实时监测实体工程耐久性退化历程,获得基于实体工程的耐久性关键参数;建设工程配套暴露试验平台,开展与实体工程相同原材料和配合比的工程暴露试验研究与室内快速试验研究,研究实体工程-暴露试验-室内试验耐久性退化历程的差异,建立三者之间的耐久性退化指标相关性,指导我国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竖缝墙的设计思想,考察带竖缝剪力墙设计方法,提出了补充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包括梁柱连接和梁腹板,应补充受剪强度计算;当受剪强度不满足时,建议增加竖缝墙和钢柱的抗剪件连接,该构造可同时满足安装要求;建议竖缝剪力墙上端与钢梁采用竖向孔高强度摩擦型螺栓连接,以实现竖缝剪力墙不承受竖向荷载,只承受水平力的设计思路.建议参考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竖缝剪力墙受剪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