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以行人过街延误为衡量指标,将行人过街设施服务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建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延误模型.文中分析了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行人过街情况,依据信号配时是否将人行信号与车行信号彻底分开,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延误分为信号控制延误和车流干扰延误,并在行人集聚和消散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控制延误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延误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 Vissim 仿真的延误值.  相似文献   

2.
平面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施设计是交叉口渠化的关键。针对平面交叉口行人安全问题,对二次过街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基于安全高效性和信号相位嵌套的行人二次过街设计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交叉口实际调查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交叉口仿真模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相关交通运行评价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地将行人过街信号嵌套在机动车相位中,行人二次过街比一次过街安全、高效,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平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信号控制路段行人二次过街设置标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时空资源利用角度和延误角度对有信号控制路段行人二次过街进行分析,在对路段行人信号配时方案设计基础上得到有信号控制条件下行人延误公式。在一定路宽、行人流量条件下,以行人延误小于其极限忍耐时间为判定标准,得出二次过街允许的机动车流量范围,在该范围内设置二次过街可兼顾道路时空资源的利用和行人安全。研究表明:与一次过街相比,二次过街可更有效利用道路时空资源,同时行人每次获得通行权所需等待时间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两相位交叉口最佳的过街方式,文章就交叉口人均延误和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基于三种非机动车过街方式下的延误模型、车道通行能力模型,以人均延误和通行能力为判别指标,对比三种非机动车过街方式的交叉口人均延误和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取延误最小者或车道通行能力最大者为最优非机动车过街方式。具体应用中,以南京市两相位交叉口的调查流量为基础,计算出不同时段下延误最小的非机动车过街方式和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最大的非机动车过街方式。结果表明:停车线后移方式下的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最大,交叉口延误需要根据时段流量来确定最小延误对应的非机动车过街方式。研究可为选择合适的非机动车交叉口过街方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考虑行人过街对地铁站等大型公共设施邻近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的影响,解决传统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未考虑行人过街延误,造成行人滞留交叉口时间过长影响交通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行人过街、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乘客延误情况的优先控制方法。根据人流和车流情况将交叉口交通状态分为人多车多、人多车少、人少车多和人少车少4种不同状态。针对前3类交通状态分别建立以道路通行能力最大化和公交乘客、社会车辆乘客以及过街行人延误变化最优化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和以交叉口延误变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了采用该方法前、后公交乘客延误、社会车辆乘客延误、行人过街延误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少量增加公交乘客和社会车辆乘客延误的情况下,大幅减少过街行人延误;相较于传统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在人多车多时采用该方法行人延误可减少59%,人多车少时行人延误可减少41%,人少车多时行人延误可减少195%;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更具公平性并更符合实际,能够获得最大延误效益。  相似文献   

6.
人行横道行人过街服务水平是衡量人行过街设施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文中分析了人行横道处行人的过街特性,给出了基于行人过街延误、基于行人过街饱和度的2种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和服务水平评价标准,确定了规范推荐值法和公式计算法2种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得到3种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3种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外公路》2021,41(2):344-348
以道路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从微观角度分析无信号控制的右转机动车与过街行人冲突过程,考虑右转机动车在等待一段时间后与行人抢行状况,建立右转机动车交通延误模型(简称DRT模型)。以长沙市3个信号交叉口为例,将相关参数代入延误模型计算,并与VISSIM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个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延误值分别存在1.59%、2.59%、2.67%的误差,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等大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对40个未设置行人安全岛和5个设置行人安全岛的信号交叉口进行了现场观测,研究分析了为方便行人二次过街、在道路中间分隔带设置行人安全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岛设计型式。  相似文献   

9.
胡光明  胡鹏 《公路工程》2008,33(1):142-146
指出了信号交叉口设置安全岛实行行人二次过街的局限性,得出在此基础上改进行人过街信号灯可以更紧凑的利用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及交通仿真。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信号交叉口设置安全岛实行行人二次过街的局限性,得出在此基础上改进行人过街信号灯可以更紧凑的利用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及交通仿真.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中心城区人行过街设施设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阳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现状 ,应用概率统计理论 ,对贵阳市中心区的主、次干道上设置人行过街设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定量计算 ,研究结果对贵阳市的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2):151-154,15
左转是产生冲突点最多、对交叉口影响最大的一个流向。U型掉头在改善左转与进出交通对干路车流的影响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该方式已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干路有所应用,但并不尽如人意。该文在分析路段U型掉头设置表层原因的基础上,从路口、路段设计、过街设施配置层面阐述我国U型掉头设置的深层次原因。并对U型掉头的适用条件、掉头区的数量、计算方法展开讨论。研究认为,U型掉头是弥补路口、路段设计缺陷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常用方法;优化断面、健全路口、合理设置过街设施是道路设计需首先考虑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俊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89-91,102,330
义乌市兴隆大桥是城市主干道兴隆路跨越义乌江的大型桥梁工程,主桥是一座理论跨径120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介绍该桥的工程概况、主桥结构设计及总体计算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有"东方华尔街"之称的天津市解放北路道路改造工程设计,将原交通主干道改变为集商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景观道路。该文介绍了此项目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施工注意事项;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采用水泥混凝土与花岗岩石材相结合的复合路面设计思路,能同时兼顾道路坚固耐用功能与欧洲古典景观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汤家桥路—机场大道交叉口为主干路相交形成的五叉路口,通过利用左转二次控制方法,降低交叉口混乱程度,极大地提高了环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立体过街设施是行人安全过街的主要保障措施,立体过街设施的选址是否合理关乎人们使用的便利性设施的利用率.结合行人过街特点布置立体过街设施可以大大提高设施使用率,同时也方便行人的安全过街.行人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行人过街设施间距、行人交通特性,尝试提出立体行人过街设施选址模型.结合滨海新区的交通特性和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将行人过街设施模型进行应用,从而提出立体过街设施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老城区道路街巷网络密集,利用交通微循环可以缓解交通干道的压力,提高区域路网的承载力和可达性。以干路饱和度和街道级交通指数为优化目标,支路不拥堵为约束条件,构建上层模型,采用用户均衡交通分配与借助Tran CAD求解下层模型,构建老城区交通微循环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有部分一级公路功能与交通需求不相匹配、平面交叉和出入口布设密集、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不甚合理,导致公路通行效率较低、道路安全性较差。以上海市大叶公路为例,对干线一级公路交通组织进行了设计研究,基于公路的功能定位选用相适应的技术指标,通过合理的一般路段与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以及指路标志设计,提升了公路的整体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并为后续干线一级公路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佳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256-258,267
正在实施的中山市省道S268线岐江公路古镇同兴路口改造工程计划将一现状平交路口改造为东西向主线下穿南北向道路、东西向辅道设置地面道路与南北向道路平交的菱形立交。其中主线下穿隧道小桩号U型槽段呈平面36°下穿广珠城际铁路高架桥梁,U型槽基坑距铁路承台最近平面距离约4m,影响段落最深开挖深度为5.1m。项目设计阶段,针对U型槽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铁路桥梁位移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分析,相关计算报告文件已通过广铁集团审查,项目已顺利开展施工。本文即对已完成的数值计算分析进行复盘,并重点提出本项目三维计算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