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17日,交通运输部起草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交通部网站上发布。据了解,《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于1993年发布实施以来,先后于2005和2010年进行过两次修订,此次为第三次修订。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长,强劲拉动了危险品的需求,危险品的物流量越来越大,运输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危险品运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安全》2013,(6):120-12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13,(6):128-131
2012年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第10次部务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2号,以下简称《危规》,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新《危规》分总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专用车辆、设备管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71条。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专业车辆设备管理、运输环节、监督检查、法律责任进行了细化。新《危规》重新定义了危货运输企业车辆数量、停车场地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1月10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29号,简称:《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10章79条,分为总则,危险货物托运,例外数量与有限数量危险货物运输的特别规定,危险货物承运,危险货物装卸,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罐式车辆  相似文献   

5.
车坛传真     
<正>《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及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据了解,《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机动车因环保缺陷召回的流程与法律依据。《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七条提出,经营者违反本规定,未停止销售或者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12日交通部发布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8月1日起实施(1993年版同名《规定》同时废止)。第6条说:国家鼓励使用厢式、罐式和集装箱等专用车辆运输危险货物。第8条列明了申请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具备的专用车辆及设备、从业人员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3方面的条件。其中,所属专用车辆及设备应满足8项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依法打击非法改装行为,根据《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法规,2006年4月13日,交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改装管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158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接了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职能。2009年1月5日,该部起草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2009年1月19日,该部起草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1个《规定》1个《规则》。《规定》适用于汽车、专用汽车及挂车、低速货车及三轮汽车(原农用运输车)、摩托车4类企业,《规则》适用于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正式发布了关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稿将于2012年3月4日截止。发布此绦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相关事宜,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总结现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鳓的最终颁布实施将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专用汽车》2014,(4):78
日前,山东道路运输系统召开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工作座谈会,决定在全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据了解,山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全面落实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在2015年7月1日前完成对已许可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复查,对于新申请入市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将认真核查场地、车辆、人员等经营条件,凡不符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全文共八章四十四条,规定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中许可申请、审查、使用、监督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办法》一经发布,犹如春雷乍响,对汽车行业尤其是专用汽车行业影响深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将对专用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职责明晰,有利于解决多头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运输品的高危险性和道路运输的高复杂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1月,新修订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发布,进一步加强道路危险货物的运输,通过增加及修改相关条款,来细化管理,提高门槛,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3.
<正>7月份,《交通运输部关于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根据《通知》的内容,该征求意见稿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1号)等文件关于"开展危险货物运输罐车治理工作"的要求,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了《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拟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名义联合印发实施,在全国启动常压液体危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全文共八章四十四条,规定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中许可申请、审查、使用、监督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办法》出台旨在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产品安全、环保、节能、防盗性能,规范和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对于专用汽车行业而言,《办法》不仅将促使专用汽车行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能让其更具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月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而现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于2004年10月1日就已经实施,随着行业的发展急需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管理方面做了较大调整,因此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对汽车产业,尤其对专用汽车行业来说影响深远。"放管服"的产业新政据了解,出台《管理办法》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有以下几点:一,现有生产企业和车辆产品准入管理制度过于复杂,目前有《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专用校  相似文献   

17.
<正>1.2.2建立了车辆技术管理监督体系按照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规则》、《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场站管理规定》等精神,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了各项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第6号令公布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简称《规定》)。《规定》第3章明确规定了管理货运车辆的内容、要求,其基本点在车辆技术状况的管理,即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控制。控制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是保障车辆安全、低耗、快捷运行,以及保障道路畅通、保护环境的前提,严格、认真地贯彻实施《规定》,将确保营运车辆总体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9.
行业资讯     
正政策与法规交通运输部下发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2014年4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和公路隧道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坚决防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事故。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了《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不得要求承包单位将已经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分包给指定单位。这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共有33条,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方面:第一,明确了监管职责,建立动态监管制度,禁止政府违法干预工程建设,严格法律责任追究。征求意见稿规定,住建、交通运输、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已取得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的企业和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