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A问车热线     
<正>1040卡车气囊座椅Q:请问卡车座椅为什么跟轿车座椅不同,为什么卡车座椅上通常都加装了气囊?读者:车之风A:您好,由于运输业的特殊性,当卡车司机基本来说就是一件苦差事。很多司机甚至连续好几天都是在卡车上生活由于车辆舒适性不算很高,长时间的驾驶不仅很容易疲劳,而且带来了像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这些职业病。卡车上的气囊座椅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对卡车司机的疲劳,减少这类疾病出现的概率现在国内卡车带有气囊座椅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根本理论原因,本文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形成过程及其机理。基于人因工程学角度,以疲劳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承担驾驶负荷的驾驶员身体系统,并把驾驶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把每一阶段所产生的疲劳严格区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根据驾驶疲劳的程度,把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分为了四类,建立了驾驶疲劳累积模型。根据对驾驶疲劳形成的系统分析,概括了现阶段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疲劳驾驶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原因之一。本文就疲劳的特性,疲劳驾车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产生驾驶疲劳的原因以及预防疲劳的措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疲劳驾驶的特征表现、产生原因以及目前国内外在疲劳驾驶检测技术和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疲劳驾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疲劳驾驶研究的两个平行发展方向,一是建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与疲劳表象之间客观、精确的数学模型;二是建立车辆行驶特征与疲劳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建明 《驾驶园》2009,(9):88-90
疲劳驾驶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研究表明司机连续驾驶超过3个小时就被认为已经进入疲劳驾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司机的反应速度、心脏活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等机能都会相应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4,(11):95-95
<正>有权威统计显示,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人疲劳驾驶或者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如何解决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驾驶员发现在驾驶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意味着已经有了安全隐患了。据调查数据的统计显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为深夜、凌晨或午后。在中午11时至13时、深夜24时至2时、凌晨4时至6时三个时间段要特别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7.
国成才 《汽车运用》2005,(10):32-32
当酒后驾驶倍受关注、被小心提防之时,大家却往往把同样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疲劳驾驶给忽略了。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疲劳驾驶有相当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疲劳驾驶的标准。其实,疲劳驾驶与酒后驾驶一样,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驾驶疲劳的征兆  相似文献   

8.
疲劳驾驶影响驾驶人的驾驶能力,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驾驶人的驾驶能力会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本文从疲劳驾驶状态判别、疲劳驾驶致因因素研究、疲劳驾驶安全影响分析及疲劳驾驶干预研究这四个方面对国际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介绍目前疲劳驾驶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26~29日,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140多名的卡车司机受邀来到伦敦参加由壳牌劲霸主办的"壳牌劲霸重载驾驶挑战赛"。该挑战赛由一系列针对重载车辆驾驶及操控的团队任务组成,经过3天鏖战,4位来自中国的卡车司机脱颖而出,包揽了全部个人奖项,其中来自东北的毛庆海师傅斩获了"全球最劲霸卡车司机"冠军的殊荣。本届赛事的选手均是通过壳牌劲霸在全球市场开展的"寻找最劲霸卡车司机"活动中选拔而出的精英中的精英。  相似文献   

10.
卫东 《汽车与运动》2012,(12):36-37
由被动的车道偏离报警到主动的驾驶监测,汽车工程师们正在一步步消灭重大交通事故的元凶——疲劳驾驶。奔跑在国内的中型、重型卡车、大巴等都安装了疲劳探测系统,相信重大交通事故将急剧降低。每天早晨驾车出门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在我的记忆里大货车冲过隔离带造成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数,造成这些事故的元凶就是——疲劳驾驶。大量研究证明,疲劳驾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2010年,美国汽车协会(AAA)发布的一份基  相似文献   

11.
生命无价,每人只有一次,安全是生命的保障,是人生的基石。本文分析了危害驾驶员生命安全的疲劳驾驶几种形式和原因,对于预防疲劳驾驶,从防止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方面着手,指导驾驶员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来保证安全驾驶、平安出行。  相似文献   

12.
研究疲劳驾驶状态下驾驶员脑电信号的特征。结合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和近似熵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脑电信号处理方法:HHT近似熵方法,首先用HHT方法把脑电信号分解为多个内在的模式分量,然后求取各个模式分量的近似熵值,探讨疲劳驾驶时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在汽车模拟驾驶仪上进行疲劳驾驶,同时用脑电测量仪器测量驾驶员脑电,用HHT近似熵方法对正常静坐、正常驾驶、疲劳静坐、疲劳驾驶4种脑电信号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结果表明d_2、d_4近似熵比值可以区分4种脑电信号,可以作为疲劳驾驶时的脑电特征。为疲劳驾驶的预警系统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外每年因为车辆疲劳驾驶所导致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数量呈明显递增趋势,关注疲劳驾驶问题刻不容缓。文章从分析产生疲劳驾驶的机理入手,详细研究了国内外研究车辆疲劳驾驶的各种测评方法,并指出了当前适合我国技术现状的车辆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数学模型和实用装置。  相似文献   

14.
疲劳驾驶判别是危险驾驶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驾驶行为的疲劳驾驶判别更加直接.文中选取疲劳状态下的驾驶行为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道路线形分析疲劳对于驾驶行为的影响,获得能在相应的道路条件下显著反映疲劳驾驶的驾驶行为指标.使用ROC曲线方法分别确定不同道路线形下各个驾驶行为指标判别疲劳驾驶的阈值.根据各个驾驶行为指标及阈值,建立疲劳驾驶综合判别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基于驾驶行为指标进行疲劳驾驶判别考虑不同道路线形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疲劳状态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不同道路线形上表现不同,基于ROC曲线的疲劳驾驶判别方法可应用于基于驾驶行为的疲劳检测,不同道路线形下平均识别率达75%,平均误判率为16.5%.  相似文献   

15.
夏季天气炎热,驾驶室内温度高,空气流通性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驾驶员很容易疲劳。精神疲倦,往往会使驾驶员的视线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在午后,行车时驾驶员容易犯困打瞌睡,甚至出现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这时,勉强驾驶车辆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行车,我们应尽量保持驾驶室内的空气畅通,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宜,以防出现疲劳驾驶。一旦出现疲劳,就应及时停车休息,不能继续勉强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出租车驾驶人的疲劳驾驶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疲劳驾驶与驾驶人年龄、驾龄的关系,以及疲劳驾驶事故与驾驶人年龄、驾龄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年龄、驾龄的驾驶人疲劳驾驶状况不同;2.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3.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出租车驾驶员的驾龄有关,驾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7.
驾驶疲劳识别系统主要依据驾驶员眼部信号、驾驶行为、生理信号等来判断疲劳状态。文章通过BP神经网络与疲劳驾驶相结合,对疲劳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疲劳驾驶实时识别系统,从而提高疲劳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利用驾驶模拟器开展疲劳驾驶试验,研究疲劳驾驶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面部视频的专家评分方法,建立驾驶员3级疲劳(清醒、疲劳和非常疲劳)的样本数据库;然后定量提取描述疲劳操作特性的特征指标,采用序列浮动前向选择算法筛选最优的特征指标组合,最终建立了一种基于SVM的驾驶员3级疲劳的在线检测算法.测试结果表明,驾驶模拟器工况下,本文算法识别3级疲劳的准确率达到87.7%,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近日,奔驰未来卡车在德国马格德堡全球首发,为长途卡车运输的未来远景提供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现实性展望。10年后,卡车将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实现自主驾驶,卡车司机的角色将转化为运输经理,他们将在全新的驾驶空间内发挥新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0.
洪治平 《汽车知识》2012,(7):102-103
疲劳驾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统计显示,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60%是睡眠不足3.5小时引起的。有研究表明:"疲驾"危害堪比"醉驾",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清醒状态下的两倍。少睡4小时等于喝6罐啤酒。可见"疲驾"是十足的危险驾驶。因此,最近有识之士呼吁将"疲劳驾驶"等同"酒驾"纳入危险驾驶罪,认为进一步扩大危险驾驶罪的规范对象,促其实至名归已是客观需要。大众首创的FDS疲劳识别系统无疑对减少疲劳驾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希望酒后驾驶识别系统能尽早日普及推广,以便进一步减少酒驾肇事和醉驾肇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