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双连拱隧道的具体施工工艺,对双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和监理要点做了详细介绍,对以后的双连拱隧道的施工监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连拱隧道中墙的爆破动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双连拱隧道常采用双侧全断面法施工。通过对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爆破振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双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施工对中墙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双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对中墙有较大影响,需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来减小爆破振动对中墙的扰动。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隧道、银仔山2#隧道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法,对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对不同施工方法的采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流程及基本的技术原则,详细的分析了双连拱隧道中导洞的施工技术,促进我国山区隧道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双连拱公路隧道的施工是山区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修建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地质条件差,存在较多孔洞、节理裂隙、岩溶地下水,隧道结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白果坝1#隧道,分析了岩溶地区双连拱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方案比选和优化,提出了三导洞紧跟开挖方法及确保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解决了岩溶地区的双连拱公路隧道防排水关键技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在双连拱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完成后表面往往会出现渗漏水现象,对双连拱隧道施工质量及营运造成影响.笔者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隧道、银仔山2#隧道等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按照"堵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设防,适应变形"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出现渗漏水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隧道、银仔山2^#隧道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法,对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对不同施工方法的采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柳州市南二环路双连拱隧道群二次衬砌渗漏水治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连拱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完成后表面往往会出现渗漏水现象,对双连拱隧道施工质量及营运造成影响.笔者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隧道、银仔山2^#隧道等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按照“堵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设防,适应变形”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出现渗漏水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连拱隧道施工力学数值模拟与施工方法比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针对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双连拱隧道在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问题,运用有限元的方对三导坑开挖法和上下台阶开挖法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首次建立了在不同施工工序下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进而这两种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的方案较优。所建立的双连拱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内力(轴力和矩)模型,对双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连拱隧道采用主洞上下台阶法施工步骤,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施工过程动态数值模拟,通过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双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秋  冯毅 《北方交通》2007,(1):87-88
双连拱隧道的开挖施工较为复杂并且施工周期长,介绍了太(原)长(治)高速公路长堰岭1#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设计施工优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连拱隧道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以解决中隔墙防排水问题为目标,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中隔墙进行设计和施工优化。而采用预埋无孔排水系统方案,通过先预埋无孔排水系统,正洞初期支护时再打孔排水,可以保证中隔墙顶注浆密实、排水体系通畅、防水体系不破损.这一施工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隧道车行横洞施工对主洞结构产生影响,以运城-灵宝高速公路中条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和三维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车行横洞施工阶段主洞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行横洞施工对主洞的影响,在时间上主要表现在交叉口初支拆除和横洞的第1个开挖步,随着横洞开挖深度的增加,主洞结构的变形逐步趋于稳定;车行横洞施工对隧道主洞围岩变形影响主要表现为主洞拱顶下沉量增加和开挖侧拱脚水平位移减小,主洞未开挖侧拱脚水平位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张承高速公路大华岭隧道右线塌方处理方案,内容包括:避水、稳基、固岩、慎推的塌方处理总体指导思想;地表防水处理,洞外稳定隧道基础,洞内采取小间距型钢拱架加小导管超前注浆、边拆边支、短进尺预留核心土弧形开挖以及设置锁脚锚管、初支快速闭合成环、二衬迅速紧跟等具体方案和技术措施。所述内容对类似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取软塑黄土层分布于隧道拱顶、洞身和隧底3组典型断面开展实测研究,分析了软塑层影响下的围岩变形特征、支护结构力学特征及其差异性,提出了基于实测数据确定支护特性曲线的方法,揭示了软塑黄土层影响下的围岩与支护动态作用机制,给出了相应的防控理念及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变形由大到小依次为软塑黄土层分布于拱顶段、洞身段和隧底段;软塑黄土层分布于拱顶段支护结构拱肩和边墙脚、洞身段拱腰及其以下位置、隧底段拱部和仰拱承受较大围岩压力作用;支护结构承受主要荷载来压方向不同、围岩应力随开挖步序释放率不同及地下水渗流路径不同是3组断面支护结构应力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软塑黄土层分布于拱顶和洞身段时,围岩超前应力释放率约为35%,上台阶开挖支护结构力学性能迅速恶化,软塑黄土层分布于隧底段时,下台阶开挖软塑黄土层对支护结构将产生显著影响;针对上述3类工况,提出的强支护、控侧压和防突沉的防控理念及超前帷幕注浆、大锁脚和基底袖阀管注浆等施工控制措施可有效避免施工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山岭重丘区隧道洞口段存在偏压严重现象,需大范围开挖进洞,存在施工安全性差、环境破坏大等问题.利用重力式混凝土偏压挡墙,通过明暗交界段套拱的施作,平衡隧道的单侧偏压力,做到隧道开挖安全进洞.由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蕉坞隧道及83省道兰田张隧道,施工中对明暗交界段采取明洞暗挖技术,阐述了偏压状态下隧道明洞暗挖技术原理和技术流程,该技术既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又节约了公路建设用地,避免了高边坡开挖,极大地保护了周边原生态环境,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高地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三维应力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和垂直两种工况下软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221 m和-0.454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478、0.361、0.416 MPa和0.261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垂直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309 m和-0.548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579、0.652、0.593 MPa和0.327 MPa;两种工况下,围岩压力的最小值均出现在仰拱处、最大值均出现在墙脚处,围岩的径向应变增量均为拉应变增量,切向应变增量均为压应变增量,说明隧道开挖导致洞周围岩径向应力减小、切向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8.
张斌  史冀波 《交通标准化》2014,(16):125-128
激光隧道断面仪在隧道施工和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用于隧道施工过程开挖断面检测、工程限界验收检测以及隧道形变检测等.结合袁毛线中修工程中某座实腹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检测实例,阐述激光断面检测仪检测原理,检测过程与数据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激光隧道断面仪应用于拱桥断面检测,准确地求解出拱圈的净矢高、净跨径和内弧线偏差等指标,较之前的全站仪、水准仪量测更为方便、可靠,并且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可为类似实腹式拱桥拱圈断面的量测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为以后检测工作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富水黄土、泥岩分层隧道塌陷段由于受拱部黄土易失稳、坍塌影响,施工开挖极为困难。阐述了在通过地质雷达有效超前预报的情况下,采用密集超前管棚和临时拱架形成悬托结构能有效抑制隧道拱部富水黄土塌陷,施工中合理预留核心土尺寸和掘进进尺,配合监控量测数据,仰拱及时闭合,做好临时排水能有效解决此类地质情况下隧道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20.
张家山隧道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施工工艺,进行地表处理.开挖支护,选择何种进洞方案,是决定施工安全和整条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重庆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张家山隧道出口部分处于严重浅埋偏压段,重点讨论了地表注浆预加固和单侧预切槽镶嵌拱架式进洞的分部开挖法.成功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