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C50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上部结构预应力T梁的浇注问题,在对T梁不同部位混凝土所需要施工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配比试验,对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的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研究表明,C50混凝土优异的工作性能是保证桥梁工程上部构造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优质的活性细掺和料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于优化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水化热、防止裂缝产生、提高耐久性及力学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加快施工进度——脱模、张拉、移梁等。为广梧高速公路十四标段预应力T梁施工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优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制梁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顺 《公路交通技术》2005,(3):124-125,145
结合粤赣高速公路第15标段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施工,介绍制梁台座的优化,采用水磨混凝土面层、取消传统的加铺钢板做脱模层,通过实践证明施工技术可行,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可供预制梁台座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在广东省高速公路在建项目中大面积推广。文章从业主的视角,针对预制梁标段施工组织中质量、工期管理中易疏忽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善预制梁标段管理模式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河南省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洛阳至嵩县段土建工程LSTJ.7标段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叙述了其施工流程,并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相应问题的技术应对措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述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开展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意义,分析现时预应力张拉施工常见质量缺陷,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探讨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原理、频率及评定标准。结合广州市某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所取得的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开展推广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月1日,台州湾大桥南引桥接线工程首片节段梁架设(见图1)成功,标志着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非通航孔桥南北引桥混凝土箱梁短线法现场拼装施工进入关键控制阶段。台州湾大桥Z3桥塔下横梁已施工完成,正进行剩余塔柱节段爬模施工,标志着大桥重要施工节点已顺利完成。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工  相似文献   

7.
结合河南省某高速公路和特大桥施工过程中受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无损伤检测,通过超声波对测方式普查T梁底部和两端腹板底部混凝土,并结合混凝土表面裂缝大小,确定了混凝土内部缺陷状况;采用回弹法确定了混凝土表面强度大小及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斜弯桥渐变段预制梁板结构或现浇箱梁结构施工成本高且效率低、维护检修困难等问题,基于桥梁全寿命周期内施工维护的关键工序研究,提出了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脊骨梁及其施工技术,并以浙江西部某典型山区高速为例,详细介绍了斜弯桥渐变段脊骨梁施工技术的探索及应用。结果表明:1)该现浇结构采用开放性实体断面与小挑臂、无横肋的设计,简化了现场施工模板,降低了施工成本;2)新型脊骨梁对斜弯桥有良好的适应性,便于养护、检测,为高速公路斜弯桥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往往通过修建大量的立交互通来连接既有道路,对于处在线路渐变段和小半径圆曲线段的桥梁,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等结构形式过渡,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作为桥梁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因其结构整体性好、跨度大,连续性好及行车舒适等优点,故而在高速公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对沙埕湾跨海通道工程A4标段坑门里互通D匝道1号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段施工,深入研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并深刻总结施工经验,为今后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匝道安全问题直接影响整条高速公路乃至区域路网的交通运行效率。为了提高匝道安全性和服务水平,在分析高速公路匝道事故特点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匝道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评价方法给定综合评价值,同时应用于宁杭高速公路匝道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效果,从护坡效果、生态效益、景观效果3个方面,通过专家咨询,建立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贵州省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护坡功能是影响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评价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所占比重最小;该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公路桥梁的预应力通常采用后张法进行施工,其张拉质量主要受控于钢绞线所受力值大小及不同钢绞线间力值差异。结合开展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工作的情况,对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等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进行检测前后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情况,介绍检测工作在张拉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的评价标准又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驾驶员、行驶车辆、高速公路条件和行车环境四方面入手,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度的理论,建立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解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各评价因素模糊、难以量化的问题;最后运用该方法对耒宜(耒阳—宜章)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值和预应力损失不能确定的情况,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进行监测试验研究。用阻抗分析仪测得粘贴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压电陶瓷片在不同预应力值下的电导纳信号,采用相对共振频率偏移和数理统计指标偏移来评价预应力损失。通过共振频率和数理统计指标建立电导纳信号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值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相对共振频率偏移和数理统计指标偏移来建立电导纳信号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电阻抗方法可用来监测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应力和预应力损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精品工程的实施,以云万高速公路上预应力混凝土曲线T梁桥"弯桥直做"的施工实践为基础,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曲线T梁的预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列出了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控制措施。研究成果指导了云万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曲线T梁桥的施工,整套技术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单板受力现象已经成为营运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梁的一种普遍性病害,结合惠河高速公路桥梁的营运养护管理工作,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单板受力所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提出空心板梁桥单板受力的预防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制工程中的内模板工程对小箱梁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均有较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钢内模,聚苯乙烯泡沫(EPS)永久性免拆内模板具有诸多优点。结合依托工程中的20m跨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预制施工,对采用EPS内模与传统钢内模时小箱梁在施工工序、施工便利性和质量可控性三个方面的技术适用性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发现,采用EPS内模工艺时的技术适用性更优;对采用两种不同内模时小箱梁预制所耗费的材料、人工及时间成本等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发现,采用EPS内模可大大节省小箱梁的预制成本。因此,EPS内模非常适用于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预制工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进行评价十分必要。文中通过在赋权过程中引入三角模糊数,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节地评价体系,对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进行评价,并应用于湖南某高速公路项目节地评价中,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郴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风险性大小,最大限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本文建立郴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风险评价模型,并以郴宁(郴州至宁远)高速公路为例进行验证。首先,依据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科学选取评价指标,并根据指标属性进行赋值和标准化处理;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得到各指标权重;最后,引入水土流失影响度综合评价指数S,建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风险评价模型,根据评价值的大小给出与之对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为主跨800m的钢桁-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主跨钢桁梁采用缆索吊机整节段悬臂拼装。为指导施工,使成桥后的结构线形和内力满足设计要求,采用TDV RM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对桥塔、预应力混凝土梁、钢桁梁的线形和应力及斜拉索索力等进行监控。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形和应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均吻合较好,成桥后主梁线形平顺、索力均匀;桥塔线形误差控制在±4cm以内,边跨混凝土梁和中跨钢桁梁标高误差分别控制在±1.1cm、±5cm以内,斜拉索索力误差在±10%以内,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