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与视认性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是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人眼视觉生理学,对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字膜底膜对比度与驾驶员视认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理分析,得出了交通标志反光膜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最佳亮度范围和字膜底膜最佳对比度。该研究成果为通标志反光膜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满足驾驶员安全视认的前提下,使公路设施的建设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公路交通标志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交通及路网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反光膜是交通标志夜间有效性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在自然条件下,交通标志反光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逆反射性能会发生逐渐衰减,当逆反射系数低于某一数值时,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本文研究和总结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对驾驶员视认性的影响,在满足驾驶员安全行车需求的前提下,明确驾驶员最小安全视认距离,标定相对应的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为交通标志反光膜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为交通标志养护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国内关于交通标志视认性的研究,得出标志的最远可视认距离和消失距离。并计算出不同车型的车辆在最远可视距离和消失距离之间,车前灯对于交通标志的入射角和驾驶员对于交通标志的观察角变化范围。最后,根据理论推算值指出标志反光膜的选择应注意使用具有大角度性能的反光膜。  相似文献   

4.
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场地实验的方法,研究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影响,得出视认性与眩光距离、标志反光膜等级的关系,提出防止和降低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发光道路交通标志-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指路标志的设计,采用LED阵列作为背光源透过正面镂空的铝制型材和棱镜型反光膜发光,最后粘贴显示字形的深色反光膜,白天完全保留了普通交通标志的效果,夜间则表现出主动发光或逆反射反光的性能。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交通标志不同于传统的逆反射标志和点阵式主动发光标志,它采用LED阵列背光源透过反光膜的形式发光,部分LED失效后不会影响标志的整体亮度;大面积LED失效后会造成发光字部分明暗不一,但是只会影响标志的美观程度,正面显示的内容只由反光膜字样确定不受背光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各地相继开展了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提高了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强化了公路安全基础,改善了公路交通安全环境,但关于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设施选用,特别是从经济角度如何选用的研究相对匮乏。以G312无锡段为例,阐述交通安全设施选用原则,对交通标志反光膜和道路交通标线两种设施进行了经济性量化分析,为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GB/T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修订的技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美国及欧洲的相关标准,从技术角度对新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12进行解读。基于国标修订的社会和技术背景,从逆反射技术的发展、交通标志识认条件、反光膜及道路的工程设计、材料实际应用等方面指出旧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02的不足,以及新版国标的进步,并展望未来国内反光膜标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排气热量测量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排气热量测量方法,即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WD615柴油机排气热量,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有限时,采用直接测量法可以得到相对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向东  刘红  杨大鹏 《中外公路》2011,31(2):260-263
从交通标志的颜色信息和形状特征出发,研究一种交通标志的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基于HSV颜色空间的交通标志图像分割和基于颜色与形状的交通标志检测两部分.针对自然场景下影响交通标志检测效果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基于多尺度Retinex的交通标志图像增强和仿射变换的三角形交通标志校正算法以及规范化圆形交通标志和矩形交通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额定功率、额定扭矩两车速点,分别采用统计法、测量法、计算法、达标法、最高车速法,实际车速法等10种方法进行营运车辆台试动力性检测,分析和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推导了两次滑行法和一次滑行法测量车辆台架系统损耗功率的不同参数的公式;建议在柴油车动力性检测评价中,检测评价功率和车速两个参数、测量车辆的发动机功率,取消不必要的台架阻功率测量和补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验室道路反光膜产品检测的研究背景,针对产品检测每个性能参数,对反光膜检测前的试验样品制备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自己的检测经验和相关资料,提出每个环节的建议,使试验人员样品的制备水平有所提高,确保反光膜产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路基路面平面几何线形检测可采用的几种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作出比较,并说明了平面几何线形检测的先决条件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变化光照条件下交通标志检测算法的准确率往往会显著降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1种新颖的概率图建立方法,并结合最大稳定极值区域特征进行交通标志检测。该方法包括3个处理步骤:①根据不同光照条件对真实场景交通标志样本图像进行明确分类以构建多类颜色直方图,将交通标志输入图像由原始色彩表达转变为概率图(直方图反投影);②通过在概率图上进行 MSER特征提取,获取候选的交通标志区域;③根据候选区域的面积、宽高比等特征快速有效去除非交通标志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在弱光照和强光照条件下基于归一化RGB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检测准确率分别下降到84.4%和83.0%,基于红蓝图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检测准确率分别下降到87.4%和86.3%,提出的算法在变化光照条件下依然可以保持90%以上的检测准确率,对光照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员支持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中大致有三方面的作用:(1)道路识别;(2)碰撞识别;(3)交通标志识别。前两方面研究较多,并取得许多好的结果;但对交通标志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交通标志包含重要的交通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为车辆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驾驶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从而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因此对交通标志识别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浓厚兴趣。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交通标志的有关知识以及交通标志识别研究的主要难点,然后根据交通标志的识别一般分为侦测和分类两个模块的特点,分模块详细地讨论了交通标志识别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在当前应用中的一些不足,最后针对这些不足对交通标志识别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自动驾驶场景中交通标志的检测和识别十分重要,为提高自然场景下交通标志检测精度,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Cascade-RCNN改进的交通标志识别算法。首先,针对交通标志这类小目标特殊任务,将FPN模块的深层特征信息融合进浅层特征层。其次,改进了目标检测任务中的评价指标IoU,引入目标检测任务的直接评价指标GIoU指导定位任务,提高了检测精度。最后,算法在德国交通标志数据集GTSDB下进行了实验验证,以ResNet101为基础特征提取网络,mAP可达98.8%,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具有优越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地位和功能比较特殊的联络线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研究还比较少,为了避免以后交通标志统一规划时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提出了联络线高速公路指路信息分级方法并基于驾驶员视认心理提出了交通标志的设置方法,创新和丰富了相关交通标志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研究驾驶人交通标志信息记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构建驾驶人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模型,能够为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及实施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基于对记忆衰减因子、衰减曲线形式的分析及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模型的三个特点,提出采用幂函数曲线作为驾驶人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曲线,并以一条有交通标志的实验路段为例,采用实车调查法,结合心理学记忆理论,分析交通标志信息量对驾驶人短时记忆的影响,构建驾驶人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模型.  相似文献   

18.
汉字交通标志可认知性评价指标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芳  关志娟  陆康 《公路》2012,(10):114-119
为了对交通标志可认知性的好坏加以评价,同时为交通标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实验和建模为手段,对交通标志的颜色、信息量和文字高度进行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交通标志可认知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可以对交通标志的可视认性分为优、良、中、差、极差等5个等级。研究还发现交通标志颜色、信息量和文字三个因素中,信息量对可视认性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汉字字数少于18字,路名数少于6个时,认知时间增长趋势相对均匀,超过这一界限值,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潘洪达  陈熔  苏建  詹东华 《中国公路学报》2003,16(2):112-114,119
通过采集汽车直行中轮胎印迹图像 ,利用偏差相对测量法 ,即先测出汽车单轴的偏斜量 ,然后计算出汽车轴距左右差。通过开发的检测系统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检测精度满足汽车轴距左右差在线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地质领域,黄土中石膏的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含量测定通常采用体积测量法和重量测量法,但这些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介绍俄罗斯两位科学家创立的快速滴定法,该法耗时短,操作简单.以西伯利亚典型黄土剖面"大沙尔巴"的黄土为例,用传统的重量测量法和新方法分别对黄土样品及由其配制的6个人工混合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方法适用于1~5g样品中石膏质量不大于5 mg的情况,并可广泛应用于岩土中石膏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