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需求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规模、现代制造业高地的崛起、产业一体化新局面的兴起、城市化浪潮的涌起、旅游的需要,以及城际交通的现状等方面,阐述“长三角”地区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长三角”迫切需要发展城际交通。“长三角”的城际交通应以公交化的轨道交通为骨干。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长三角地区目前经济、交通等现状,从不同方而论述了构筑“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市内拥堵的交通状况,目前,长三角一些城市正在加紧制定并实施各自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5年内,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为主的长三角城市将建设14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记者了解到,按照各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5年内,已经拥有5条城市轨道线路的上海市近期将开建8条线路,至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将建成11条城市轨道线路,运营里程达400 km,到2012年建成510  相似文献   

4.
孙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7):I0005-I0006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沪宁高速铁路作为目前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贯穿我国城市群最密集、生产力最发达、经济增长最强劲、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在上海、南京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间建成一条快速交通走廊,形成“同城效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507 km/万km^2,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 km/万km^2,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全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至1.5 h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1 h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三省一市协同共建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标准等充分对接,形成交通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长三角样板”。智能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超过65%。  相似文献   

6.
有没有地铁、地铁线路有多长,是衡量一座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前不久,就有人撰文对时下很多城市建设地铁表示担忧,呼吁地铁建设不能搞“大跃进”。 4月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推出了一份《长三角城市群综合竞争力(2005年版)评价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长三角16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宁波。这6个城市,恰恰也正是已经建成或者有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2月16日定稿的《上海城市交通“十一五”规划纲要》,向上海市民展示了一张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中心城区与新郊区、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和谐组合的交通图。作为城市交通骨干的轨道交通,至2010年将建成11条轨道线,通车里程达到400 km,形成“四纵三横”的城市轨道交通网,每天输送乘客500万人次以上,将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30%以上(中心城40%以上,中心区60%以上)。为方便市民乘车,轨道交通将全网络实现“一卡通”和“一票通”。与轨道交通同步建设的换乘枢纽也已确定了重点建设和完善方案:东方路——世纪大道、龙阳路、宜山路一凯旋路、铁路上海站、中山公园、徐家汇、真如、虹口足球场、耀华路、嘉定新城、松江新城等80个大中型重要换乘枢纽,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和便捷换乘。  相似文献   

8.
正11月24日上午,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本次大会以"高质量、一体化,综合交通创新与协同发展"为主题,来自交通运输部和苏、沪、浙、皖等地超过500名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城市群综合交通、长三角智慧交通等议题,共同探讨如何促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区域内综合交通领域与相关领域协调、协同与协作意义重大。大会审议通过《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倡议书》,明确将共同深化交通规划有机衔接,共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促进交  相似文献   

9.
作为上海市“十四五”期间的一大战略,规划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的重大工程已正式起动。这“五大新城”不只是简单承接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疏解,更是要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具有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来规划建设,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据此高规格的建设要求,这“五大新城”势必存在着巨大的优化重塑空间。其中,建设独立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实现高频次的快速对外交通联系,是其能否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综合性节点城市的首要条件,而市郊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又是其联系中心城区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以一个网络、五大通道为标志的长三角铁路网将建成,初步形成以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华东地区的高等级路网布局。一个网络,就是以沪宁、宁杭、宁安城际铁路和沪杭甬客运专线为构架的长三角新型快速客运网;五大通道,是指京沪通道、沪昆通道、沪汉蓉通道、沿海通道和南北二通道五大路网性通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发展,辐射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经济影响力的愈加强大,会不断的将辐射范围内的城市“拉”入自己的经济体系中,城市群的“扩张”使经济的外延更加的扩大了。以安庆为例,宁安城际的加快建设,线路建成后,尽管它属于安徽,但在经济的从属上来说,它将并入长三角,成为长三角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12.
构筑"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9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城际轨道交通所具有的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阐明了城际轨道交通的定义和特点,并认为城际轨道交通将成为继城市轨道交通后的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热点;还论述了制定“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题名作者期序起页·特别报导·“2004《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委会会议”发言摘录1 1公交优先,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2005·上海轨道交通国际论坛”侧记6 1·百家论坛·“长三角”区域快速客运通道战略构想王维凤1 6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特点分析徐瑞华杜世敏1 10城  相似文献   

14.
《世界轨道交通》2020,(2):29-32
2019年,我国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规定,主要聚焦绿色、安全、融合、智慧、开放等方面的建设,继续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5):48-48
在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中心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交通”院士沙龙上,翁史烈、项海帆、郭重庆等院士为世博会期间的上海交通提出策略,其中包括应以轨道交通为主、重点建设换乘枢纽、世博专线巴士人性化服务、建设长三角都市交通圈、建立综合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继长三角高速公路网建成以后,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也将逐渐形成,共同促使长三角"三小时城市旅游圈"向"一小时城市旅游核心圈"转变。长三角高速轨道交通网络化促进长三角旅游业的深度一体化;而旅游一体化又为轨道交通网的运营提供了一定的客流支撑。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城际轨道交通网的构建将会提高区域居民出游率、旅游质量和效率,但是城际铁路的高票价也将成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巨大障碍。应需要强化各类交通资源的整合,发挥公共交通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13年,重庆市将建成1、2、3、6号线共197公里的运营网络,日运量达150万人次,基本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架。完成“畅通重庆”建设任务。至2020年建成“六线一环”364公里轨道线网和60个重要换乘枢纽,日运量达600万人次,成为主城区客运交通骨干。2020年后建成“九线一环”513公里线路和270座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日运量达800万人次,成为都市区客运交通骨干。5月21日,重庆市交委发布信息,轨道1、3号线将在今年9月和10月相继通车营运。  相似文献   

18.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西 安市为例,建立节点-场所模型,评估 2018、2019 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程度,分析各 站点协同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轨 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由中心古城区向周围地区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在时间上呈 两极分化趋势;多数站点地区交通与建成环境呈协同发展状态,根据各站点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可将站点归纳为 动态平衡站点、节点波动动态平衡站点、动态平衡-节点失衡站点 3 种类型;站点可达性水平提升会使其节点价值 与场所价值均有所增加,且节点价值增幅比场所价值增幅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建成环境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丁 《铁道勘察》2023,(2):64-68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并建成一批多种轨道交通一体衔接、高效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为了深入研究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存在的土建接口条件差、AFC系统不统一等问题,结合杭海城际铁路工程实例,采用新建换乘通道、既有车站土建接口改造和AFC系统改造等方法,在不影响既有线运营的同时,实现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车站付费区的有效连通。研究表明,通过对车站土建和系统等方面进行完善,可以满足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间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0.
湖州在"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研究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长三角”全面和谐发展高度,从杭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视角,分析了湖州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及对区域网络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对《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年)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建议:应将湖州作为“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来规划和建设。这对实现“长三角”地区中部崛起,推进“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